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前20大班輪佔全球運力80% 大中華區5家擠進前15大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據巴黎 Alphaliner 公布最新數字,全球排名前20 大的國際班輪公司,擁有運力折算貨箱是 1071 萬多箱,約佔全球班輪總運力近 80% 。其中排前 3 名的歐洲 3 家公司丹麥馬士基、瑞士的地中海航運和法國達飛輪船的運力已達 456.8 萬箱,佔 20 大班輪總運力的 42.6% 。

大中華區有 5 家躋進前 15 大排名,中國內地佔2 家,分別是排第 6 的中遠和排第 8 名的中海;香港東方海外排第 12 名;台灣長榮 (2607-TW) 排第 4名、陽明 (2609-TW) 排第 15 名。至於排名第 20 名的台灣萬海航運 (2615-TW) ,則被新出現阿拉伯聯合輪船公司 (UASC) 躋掉。

香港《大公報》報導,數據顯示,能夠進入百萬箱超大型班輪「俱樂部」的只有馬士基、地中海航運和達飛輪船,運力分別是 201.9 萬、 152.2 萬和 102.4萬箱,屬頂尖級別。但實際依然有分別,距離明顯,馬士基以 201.9 萬箱擁有 530 艘船為一級,地中海航運與達飛輪船同為百萬箱為同級,但後勁與新船計劃各有不同。

截至 2008 年 8 月,地中海航運新增 20 萬箱運力,升幅在 16% ,而達飛輪船亦新增 6 萬箱,同比上升 6.5% 。與此同時,馬士基削減了 1.8 萬箱的運力,以致總運力保持在 201.6 萬箱。


從後者來看, 3 家班輪都有新增運力計劃,馬士基新船運力在 37.4 萬箱,地中海航運在 62.3 萬箱,達飛輪船是 50.5 萬箱運力,這種你追我趕情況,大有拋離對手,加起來總運力超過 150 萬箱。

除了上述 3 家運力過百萬箱之外,其餘 17 家都在百萬箱之下,實力各有千秋,美國總統輪船聯同新加坡海皇東方組合的運力達到 52.4 萬箱,首次躋入前 5名,爆出一個小冷門。但其實力和運力能否保持得住,仍須在鍛煉中進一步說明問題。而舊船拆解,特別是在海運低潮時退出市場和新船訂單取消或延遲交付,有助於抵銷新船與運力數量。但從整體市場來論,新增運力依然太快、太急。

20 大班輪的前 15 名排位中,大中華區佔 5 家,中國內地佔 2 家,分別是排第 6 的中遠和排第 8 名的中海,而中遠排名完全可實力在短期內跳升,原因是它新船計劃正按部就班進行,一旦全部新船交付,輕易躍升至第 4 名。同樣,中海也有此能力。香港東方海外排第 12 名。台灣長榮排第 4 名、陽明排第 15 名。

業界人士的看法,在海運低潮觀察 20 大班輪排名變化, 2009 年與 2008 年比較變化不大,難以從運力升降來作出準確估量,甚至到 2012 年全行業復甦之前,新船取消或延遲交付都會影響到實力與排名。

舉例來說,以星航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該公司在海運高峰期的 2006 、 2007 年訂購了配載 1 萬箱船10 艘和 2 艘 8400 箱船。另外,還訂購了配載 1.25萬箱船 9 艘,預定在 2013 年交付,這批 29 艘貨櫃船,平均每艘船配載 8400 萬箱,總運力在 24.36 萬箱,佔以星航運現擁有運力的 85% 。

但一場金融風暴和海運低潮,令以星航運陷於困境,銀行收緊信貸,不願借錢,加上營運上的嚴重虧損,部分船隻退出市場閒置,佔現有船隊總運力的 21% 。

諸多不如人意的遭遇,導致以星航運新船計劃全盤修改,在台灣訂造萬箱船全部撻訂,還要賠償船廠損失,船公司資產全面縮水,母公司以色列集團被迫出面救亡,計劃投資 5 億美元,但上周股東大會連 1 億美元的緊急撥款表決都通不過,以星航運可以說是焦頭爛額。

另一個例子是韓進海運,該公司去年新增運力 1萬箱,增幅 7.3% ,足夠令它攀入排名第 10 位。以韓進的造船計劃,若全部兌現的話,足可令它跳升至第 6位,甚至超越中海、日本郵船,或者可與長榮、赫伯羅特齊名。

總統輪船依靠母公司新加坡海皇東方的支持和背景,兩公司合二為一,運力在短短數年間猛增,接近 20%的升幅,達 53.2 萬箱,由去年第 7 位上升至今年的第 5 位。連續 9 月新櫃船無單

據克拉克森船舶註冊的資料,截至今年 7 月,全球貨櫃新船本應有 145 艘,折算 60 萬箱進入市場,但實際進入市場只有 40 萬箱,低於預期,這表明訂單被推遲或交付的措施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另外,新船訂造尤其是貨櫃船基本上處於絕跡,連續 9 個月新單無一艘貨櫃船,令訂造船運力比例下降,與現有運力相比下跌 41% ,是自 2004 年 1 月以來最低。目前,全球累積貨櫃船新船訂單 955 艘,折算運力 540 萬箱。而 540 萬箱中約有 1/3 的運力,被推遲由 8 個月至 2 年,隨著 11 萬箱運力被取消,今年交付的新貨櫃船將明顯降低。

抱有這樣想法和見諸行動的還有不少船公司,東方海外、商船三井、長榮都有拆解舊船的行動,大多數船船齡在 20 年或以上。東方海外自去年至今,運力下跌達 10.2% ,甚至超過商船三井。長榮亦積極拆船,降低船隊的運力。商船三井今年上半年甚至將未滿 20 年的船 3 艘送去拆解。

倫敦德魯里航運諮詢公司指出,定在 2013 年交付新船總量仍然未有根本改變。去年為例, 20 大班輪共訂造 726 艘船,折算運力 497 萬箱。至今年 8 月初,新船訂單下降至 556 艘, 412 萬箱,同比只下跌17% 。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 20 大班輪排名名單中,新出現阿拉伯聯合輪船公司 (UASC) ,這家代表中東地區多個石油輸出國的航企,長期來經營保守,低調,毫不起眼,造船消息十分少。

但近期通過收購、造大船迅速在行業中爬升,運力在近一年中上升 17% ,達 15.3 萬箱,首次打入 20大之列。目前預訂新船 18 艘, 15.6 萬箱,是目前運力的 1 倍,造新船的信心比其他同業都要強。

UASC 的冒出,擠掉了原本排 20 名的台灣萬海航運的名次。萬海原來是區內支線王,一直不甘心獨處一方,要跳出亞洲,跨入泛太平洋做際洲承運人,但時機、運氣不佳,只好迅速撤退,運力大倒退 4 成。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