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中國汽車產業將超5000萬輛規模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藍皮書》發布活動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稱中國年均汽車產銷量的峰值有望達到5000萬輛甚至更高。
中新社援引人民網7月5日報道,“經過我們的測算,未來幾年,我國年均汽車產銷量的峰值有望達到5000萬輛規模。樂觀一點的情況是,甚至可以達到6000-7000萬的老規模水平。”在7月5日舉行的《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藍皮書》發布活動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發出了這樣的言論。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1800萬輛,不僅蟬聯世界第一,且創下全球歷史新高。
而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繼4月份出現了金融危機以來27個月的首次同比下滑之后,5月份連續第二個月同比負增長。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如果4月份的數據只表明行業拐點出現,那么5月份的數據則意味著行業向下趨勢已經得到確認。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卻有不同看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說,“最近幾年,我國汽車產業發展速度迅猛,2009年的環比增幅為50%;2010年仍然保持了30%的增長幅度;到今年,在各種鼓勵政策紛紛退市、少數大城市實行限購私人購車的情況下,增速放緩是非常正常的,但我們預計仍有10%左右,這個數字,應該仍然會高于今年我國的GDP增長,因此說,拐點論是不科學的。”
劉主任表示,汽車產業能夠持續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是:汽車需求的穩定增長;第二,競爭性的供給體系能夠極大地發揮生產中的潛力。而國家出臺的各項促進購買的鼓勵性政策,只能算是短期的、次要的因素。在前兩條因素能夠保證的情況下,我國汽車年均產銷量突破5000萬輛甚至更高,將是毫無疑問的。到時候,中國或許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同樣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也表示,我國自2001年加入WTO世貿組織以來,十年時間,汽車產業以年均22.4%的增幅飛速增長,而且汽車進入家庭的進程,也會經歷導入期、快速增長期、超快速增長期和穩定增長期這幾個階段。以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其汽車產銷量并示出現峰值,這是因為期達到一定規模水平后,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并未出現峰值過后的大幅回落。因此,依據目前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的數字來看,年產銷規模達到5000萬輛以上,并持續保持這一規模是非常可能的。
馮飛說,影響汽車消費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汽車消費市場的關系;二是社會公共政策,例如交通、能源等政策的影響。消費是經濟和政策因素相疊加的結果,但歸根到底,關鍵的因素還是經濟。這也就是說,在我國經濟發展飛速增長的情況下,消費者手中的可支配收入日漸增多,因此,汽車產業還有相當長時間的穩定發展空間和潛力。
2011年7月5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聯合編著的《2011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即《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藍皮書》今日在北京正式發布。這是三方自2008年以來第四次聯合推出中國汽車產業研究性年度報告。此報告借助大量詳實、權威的統計數據和市場調研結果,全面論述了入世十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成就和經驗,并結合當前國內外的市場形勢,對中國汽車產業未來十年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對汽車行業管理部門、企業決策部門、企業戰略研究機構和中外投資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研究意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兼汽車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石耀東,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綏新,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副總裁楊美虹等三方領導共同出席并見證了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藍皮書的問世。
未來十年,將是中國汽車產業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關鍵時期,《2011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的總報告經過分析作出如下重要結論:展望下一個十年,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必須繼續堅持走“在開放中確立大國競爭優勢”的發展道路,以市場機制為基礎,政府加以引導,在堅持開放的同時推動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的發展,在合資合作中尋求共贏的新模式,在借鑒和轉化國外先進標準的同時,積極參與到國際汽車標準的制訂當中去。這樣才能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國際化進程不斷深化,通過下一個十年的發展,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
(劉燕 實習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