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逼近110美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由于中東北非局勢持續動蕩,國際油價4月4日繼續上漲,到當天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108.47美元,倫敦市場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121.06美元,紐約和倫敦市場油價均再次刷新兩年半高點。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國際油價上升到110美元以上將對經濟產生負面沖擊,同時將進一步推高國內成品油價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改變能源消費模式是應對高油價挑戰的關鍵所在。
石油支出負擔占GDP的比重過高將會拖累GDP增長。國際咨詢機構莫尼塔高級宏觀分析師楊帆表示,根據歷史數據,這一臨界值約為4%左右,在2011年,這一對應的油價在108美元左右。
按照國外學界的研究,石油價格上漲除了直接影響后,也很可能會通過貨幣政策傳導。一方面,油價上漲帶來了總體價格水平的上升,從而使得真實貨幣余額減少,這相當于提高真實利率,從而對經濟造成負面沖擊。比方說,如果經濟正常運行所需要的貨幣增速是10%,通貨膨脹為5%,真實貨幣余額增速則為5%;由于外生的石油價格上升使得通貨膨脹在短期內上升為10%,真實貨幣余額增速將因此下降為0,這將推高真實利率并降低經濟產出。
中信建投證券的分析認為,石油作為經濟增長的生產消費資料和重要成本,石油價格的沖擊將對實體經濟的增長形成較為嚴重的拖累。
國際能源署總干事田中伸男4月4日稱,若油價維持在當前水平,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令人擔心。
中東北非地區局勢動蕩正成為全球經濟的新震源,動蕩不僅引發國際能源、金融與大宗商品市場的異常波動,而且也為“后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穩定復蘇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
對于中國而言,國際原油價格的攀升將加重中國輸入型通脹壓力。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聞岳春表示,油價上漲將加大運輸成本,許多工農業生產機具的用油成本也將隨之上漲。此外,高油價帶來的連鎖反應還將波及化工、紡織、塑料、化肥、農藥等行業中的石油衍生品的價格上漲,推高農副產品價格,從而進一步加重輸入型通脹壓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