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三巨頭捉對廝殺 白電行業壁壘初步形成

鉅亨網新聞中心


隨著3月31日青島海爾(600690.SH)、海爾電器(1169.HK)同時發布年報,國內白電三大巨頭的2010年業績全部浮出了水面。白色家電行業的格局,似乎并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

青島海爾3月31日發布的業績顯示,其2010年營業收入605.88億元(同比增長35.57%),凈利潤20.35億元(同比增長47.07%)。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上市的海爾電器也交出了銷售收入358億元,凈利潤9.64億元的歷史最佳業績。

而目前整體規模領先的美的電器,2010年的銷售收入則達到了745.6億元,格力電器與青島海爾相近,收入608億元。不過,在扣除節能惠民補貼后青島海爾依然為598億元,而格力電器則下降至563億元。而在凈利潤方面,格力電器為42.76億元,而美的電器和青島海爾分別為31.3億元和20.35億元。

帕勒咨詢機構資深董事羅清啟表示,“白電行業的整體格局,現在已經比較穩定,第一陣營與第二陣營的界限比較分明,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壁壘。但是,前三名的競爭依然激烈,特別是美的電器在完成中國營銷總部的渠道整合后,在三大領域對格力和海爾的沖擊態勢都非常明顯,其增速明顯快于競爭對手。”


三巨頭的拉鋸戰

三大白電巨頭比拼的不僅僅是整體銷售,事實上,在每個細分市場,爭奪始終都在激烈地進行。

目前,青島海爾在冰箱和洗衣機行業依然保持了領先的地位。在冰箱領域,青島海爾228億元的銷售收入,比美的電器(99.39億元)和海信科龍(79.89億元)的總和還要高。

不過,在洗衣機行業領域,青島海爾的優勢則大為縮小,美的三大品牌洗衣機的總銷售收入達到了97.29億元,同比增長63.1%,而青島海爾洗衣機業務的收入則只增長了25.1%至115億元,雙方差距已經縮小到20億元內。

而在空調領域,格力電器依然保持了領先地位。其551億元的收入依然領先于美的電器的482.59億元。

而青島海爾的空調業務,在完成整合后,雖然也增長了33%達到113億元,但是其與前兩位的差距卻越來越大,而其后的志高空調的空調銷售收入也達到了84.68億元(增幅41%),而海信科龍則為59.8億元(增幅46%),海爾空調開始面臨著第二陣營品牌的追趕壓力。

帕勒咨詢機構資深董事羅清啟表示,按照白電行業目前的規模壁壘,年出貨量在500萬臺以下的從業者,未來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壓縮,而新進入者則面臨著更大的成本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第一季度白電行業的格局又發生了變化。

隨著美的南沙、荊州和邯鄲基地的相繼投產,其銷售收入規模依然保持了近50%的增長。

其中,在空調領域,根據調查機構產業在線的數據,美的電器內外銷的占有率達到29.5%,超過格力的28.6%躍居第一。

而海爾的出口雖然增長也有了很大起色,但其市場占有率已經下滑到6.3%,而其它品牌的占有率都在4%以下。

當然,2010年上半年,美的電器的空調收入曾經達到255億元,一度超過格力20多億元,但下半年,格力電器的空調收入則反超美的電器近百億元。

顯然,兩大空調巨頭的拉鋸戰始終在持續上演。

在洗衣機領域同樣如此,2010年上半年,美的電器三大品牌洗衣機的

收入,也曾經超過海爾1億元,但下半年,在美的洗衣機放緩價格戰后,海爾實現了反超。2011年第一季度,兩巨頭的差距則在繼續縮小。

美的機電集團CEO,威靈控股董事局主席蔡其武3月底稱,“整個美的集團一季度的增長達到了50%,按照這一速度全年銷售收入將突破1400億元,而最遲2013年,美的集團的銷售收入將達到2000億元。”

鏖戰2011

美的制冷家電集團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對于美的電器來說,短期內的占有率高低并非其追求的,但是,在其邯鄲、荊州、廣州南沙、合肥、蕪湖等地的新生產線投產后,其將具備在大白電領域爭霸的規模和產能優勢。

據悉,為了這些新基地的建設,美的電器2010年通過公開增發募集了29.7億元資金,而今年3月,其通過對6家機構的定向增發募集資金近43億元。

在美的電器加緊擴張的同時,格力電器的鄭州和武漢基地也開始全面進入建設局面。而青島海爾除了在青島膠州建設新的300萬臺的變頻空調基地,3月31日又宣布將投資超過10億元在佛山三水和沈陽建設產能為200萬臺的冷柜和冰箱基地,開始將觸手伸向了美的大本營,此外,其鄭州工業園項目也已經基本敲定。

白電巨頭新一輪的投資后,三大巨頭在重慶、武漢、合肥、鄭州、珠三角都將形成短兵相接的態勢。

產能仍在繼續擴張,不過,三大白電巨頭的銷售增長都非常出色,但由于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而出口退稅減少,人民幣持續升值,以及國內市場價格戰的持續,白電行業的毛利率,已在2010年和2011年第一季度則出現了整體下降。

美的電器的年報顯示,其2010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增幅有所下降,只有4億元。而從全年來看,其空調、冰箱和洗衣機的毛利率分別同比下降了4.81%、5.27%和6.75%,平均毛利率只有17%。顯然,這是美的電器為了成為行業領導者而付出的短期代價。

而在美的的沖擊下,格力電器的空調毛利率也下降了2.32個百分點。而依靠中高端產品取勝的青島海爾空調,其毛利率更是下降了7個百分點,冰箱業務的毛利率也下降了4個百分點。

除了產能擴張外,海爾和美的都推出了各自的多品牌布局,在美的的冰箱和洗衣機業務取得突破后,美的開始將成功模式在小天鵝上進行復制,美的電器推出小天鵝品牌的空調,更為重要的是,美的開始對旗下的四大品牌進行功能梳理和重新定位。

美的制冷中國營銷中心副總裁王金亮稱,“美的定位為大眾化、時尚感、全能型的綜合家電品牌,而小天鵝定位于為消費者提供高技術、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體驗,而榮事達和華凌,則延續區域品牌的競爭優勢,加強在優勢區域的經營和開拓。”

無獨有偶,2011年初,海爾也開始了自己的多品牌運營。海爾集團商流推進本部一位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從2011年開始,海爾在國內市場的品牌戰略將有重大調整,除了此前推出的高端品牌卡薩帝以及海爾品牌外,海爾還將其收購的新西蘭家電品牌斐雪派克引入中國市場,作為最高端的品牌運作。并且,要推出專門針對農村和三四級市場的統帥。”

此外,相比競爭對手,海爾電器在渠道領域有著獨特的競爭力。2010年,其控股的、在三四級市場重點發展的家電連鎖日日順集團,僅三個季度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282.3億元(含海爾物流的22.13億元的收入),成為僅次于蘇寧、國美的第三大電器連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