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免疫系統奧秘 3學者奪醫學諾獎 不取消已故獲獎人資格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1-10-04 07:48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昨 (3) 日揭曉,由美國的博伊特勒、法國的霍夫曼及加拿大的斯坦曼 3 名科學家共同獲獎,以表彰他們在人體免疫系統研究領域所做的貢獻。博伊特勒及霍夫曼繼早前奪得邵逸夫獎後,昨日再獲殊榮。然而昨晚傳來噩耗,斯坦曼受僱的洛克菲勒大學發聲明稱,斯坦曼剛於上周五 (得獎前3天) 死於胰臟癌,無緣親手領取這最高榮譽。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 3 日晚宣佈,不取消已故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獲得的 2011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表示, 3 名得獎者發現了免疫系統激活的關鍵原理,使人類對免疫系統的認識有革命性變革。儘管3人研究範疇有別,博伊特勒及霍夫曼針對人類先天免疫系統,而斯坦曼研究後天免疫系統,但醫學獎引文指, 3 人的研究解開免疫系統原理之謎,開拓預防及治療癌症及炎症等疾病的藥物,貢獻重大。
3 人發現免疫系統的激活原理,讓人類更了解免疫系統的運作方法,有關發現對研製新藥根治癌症、哮喘以及與免疫系統相關疾病帶來重要啟發。諾獎委員會指出,藥品公司正利用 3 人的醫學發現,研製疫苗對抗癌症、針對傳染病的「治療性疫苗」及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霍夫曼及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教授博伊特勒,與另一名科學家麥哲托夫,剛於上月 28 日從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手上接過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表彰他們在先天免疫系統的貢獻。
人類免疫系統分為先天及後天兩重防線,霍夫曼於 1996 年針對果蠅的先天免疫系統,發現果蠅抵抗真菌感染的運作機制,並發現包括 Toll 等數種基因,確認 Toll 基因能感應致病性微生物,激活 Toll 則能抵抗微生物。
兩年後,博伊特勒綜合霍夫曼的研究成果,其老鼠實驗發現,哺乳類動物與果蠅激活先天免疫系統的機制相似,終發現先天免疫系統的「微生物感應器」,讓人更了解先天免疫系統運作機制,解開人類抵抗病原體首度防線之謎。加拿大出生的斯坦曼則於 1973 年發現樹突狀細胞,這種細胞能刺激在後天免疫系統非常重要的T細胞,T細胞再傳達訊息,激活後天免疫系統。
霍夫曼及博伊特勒將分享 1000 萬瑞典克朗 (約 1132 萬港元) 中的一半獎金,另一半則由斯坦曼奪得。然而,洛克菲勒大學昨在網站張貼聲明,指剛從斯坦曼的家人處得知,斯坦曼於上周五因胰臟癌不治,終年 68 歲。另一得獎人博伊特勒則表示「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之一」,能與斯坦曼和霍夫曼分享獎項感到很興奮。
新華網消息,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 3 日晚宣佈,不取消已故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獲得的 2011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說,委員會 3 日上午 11 時 30 分宣佈斯坦曼與另外兩名科學家一同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當天下午 14 時 30 分才從斯坦曼生前工作的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方面獲悉,斯坦曼已於 9 月 30 日逝世。
按照諾貝爾基金會章程,諾貝爾獎不授予已故人士。鑒於已故者獲得諾貝爾獎的情況尚屬首次發生,諾貝爾基金會委員會 3 日下午臨時召開會議,決定不取消斯坦曼所獲獎項。
評選委員會在聲明中說,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章程,如果獲獎者在頒獎前去世,仍可保留其所獲獎項。鑒於評選委員會事先不知曉斯坦曼逝世,誤向已故者授獎,諾貝爾基金會認為這種情況類同於獲獎者在頒獎前逝世,因此決定不取消斯坦曼所獲獎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