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欺詐讓消費者利益淪為盤中餐
鉅亨網新聞中心
網購市場的問題已成老生常談,但在用戶的詬病和媒體的“口誅筆伐”之下,網購生出的諸多是非似乎并未減少,反而日甚一日。
阿里巴巴 “供應商欺詐事件”音猶在耳,淘寶又陷紛爭。日前,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節目曝光了淘寶網知假售假、消費者維權困難、縱容商家違法銷售外貿原單貨物等問題。C2C市場一家獨大的淘寶尚且如此,難免讓人質疑,魚龍混雜的網店中,到底暗藏多少貓膩?網銀安全問題同樣令人頭疼。據《IT時報》報道,由于舉證困難,加上一些銀行使用由自己頒發的電子簽名,“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的舉動導致此類案件中用戶起訴銀行獲勝的概率接近為零!此前不久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還稱,一種超級網銀病毒入侵第三方支付平臺,造成不少網購用戶受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重重事故侵襲之下,網民幾成驚弓之鳥。安全之殤,誠信之殤,物流之殤,網購遭多重殤,究竟傷了誰?
消費者最無辜。無論是網銀安全,還是網購欺詐,利益淪為盤中餐是難免的。長此以往,在消費者心目中誠信全無的網購平臺將一點點土崩瓦解。此時的受損方,往小了說,是網店商家,往大了說是整個電子商務行業。而如今,電子商務已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社會經濟受損也在所難免。網購之殤帶來的蝴蝶效應,在一層層放大之后,可能掀起狂濤駭浪,這絕非危言聳聽。
有關方面當然不會坐視不管。近日,商務部發布《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從平臺設立與基本行為規范、平臺經營者對站內經營者的管理與引導、平臺經營者對消費者的保護等5個方面對第三方平臺經營與管理作出規范。面對肆虐的網購亂象,商務部等9部門日前聯合下發通知,嚴打網絡購物領域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對情節嚴重的網絡購物平臺將約談、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斷網。商務部打擊不法行為的力度不可不謂大,整治網購市場的決心不可不謂堅定。但這還遠遠不夠,一個良好有序的市場規范的建立,還需行業知恥而后勇的果敢,還需領頭者自律自新的勇氣,還需消費者面對亂象奮起維權的行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