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冶:擬開辟保障房融資渠道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中冶日前透露,公司正在會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人壽共同研究有關保障性住房融資的創新性金融產品,預計這一創新今年就會得到應用。
據中國證券報4月1日報道,作為冶金行業工程商的中國中冶(601618),最近吸引投資者的不是其工程主業,而是保障房業務。3月31日,中國中冶召開的業績說明會透露,公司正在會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人壽共同研究有關保障性住房融資的創新性金融產品,預計這一創新今年就會得到應用。
2010年,公司保障性住房新開發項目建筑面積564萬平方米,若包括之前年度未完工累計、簽署開發協議但尚未獲得土地使用權和委托代建的項目,保障性住房規劃建筑總面積為3054萬平方米。
中國中冶年報顯示,2010年,公司完成營業收入2067.92億元,同比增長24.7%;凈利潤53.21億元,同比增長20.24%;每股收益0.28元,公司計劃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47元(含稅)。
利潤增長的背后,中冶的業務構成也悄然發生改變。其工程承包主業的收入占比從2009年的82.4%降低至2010年的75.2%;公司整體毛利構成中,工程承包的貢獻比例也從2009年的78.6%下降到2010年的66.6%。而包括房地產開發、資源開發在內的新業務的占比則在提升,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的占比提升6.4個百分點,毛利占比提升了11.7個百分點。
在國家對樓市調控的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作為央企中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最大的公司,中冶2010年在保障性住房業務板塊的毛利率達到了12.5%。中冶方面進一步解釋,保障性住房收入分別來自于投資開發收益、管理費和施工建設,中冶在這三個方面的營業利潤率不低于11%。
據介紹,中冶目前保障性住房的回款周期已大大提升,從此前的政府在小區建成后整體回購,逐漸變為小區內部按組團回購,今年春節前后出現了按單棟回購的個案。中冶稱,目前公司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周期約在1.5年,資金回購周期約在2年,而未來這一周期有望進一步縮短。
(雷東升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