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卡規范細則待發 萬億市場何去何從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七部委聯合下發《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第三方發卡機構、商貿企業到普通購卡單位、使用者,甚至到以此為生的“黃牛”、行賄者,整個鏈條上的各個群體都將因一張小小的購物卡而受到不小的影響。
與此同時,央行和商務部將盡快出臺配套細則,從發卡源頭、違規問責等多方面進行監管。
政策空檔期 表面風平浪靜
雖然《意見》的出臺是對購物卡市場的一劑猛藥,但由于規范的細則和執行的時間點并不明確,加上此前相似的規范多次不了了之,購物卡市場似乎顯得波瀾不驚。
記者近日來到金融街百盛購物中心一帶,由于背靠金融街諸多寫字樓和百盛購物中心,既有卡源,又有銷售處,從復興門地鐵向北一站地之內向來都是“黃牛”的聚集區。
以收卡、賣卡為生的“黃牛”,對政策的變動無疑是最敏感的。當被問及是否聽說要規范購物卡時,一位收卡的呂女士對記者說,“早就聽說了,不過還沒實行,就繼續收唄。”
在短短一百米的距離內,記者以賣卡為借口,詢問了六名黃牛,他們都依然在收各類購物卡,還給了記者名片,以便長期聯系。不過,這些“黃牛”坦言,一些大的商場,如王府井百貨和百盛最近都查得比較嚴,所以收卡價也降低了些。
從《意見》看,“實名制”等限制發卡的動作雖然看似強大,但在操作細則未明確前的政策空檔期,市場鏈條中的每一分子依然活躍。
多方“共贏” 購物卡市場超萬億
據記者了解,購物卡銷售基本能占到商業零售企業年銷售額的20%左右。天虹商場董秘辦公室劉先生告訴記者,購物卡銷售占該商場銷售總額的1/3左右;合肥百貨董秘辦公室一位戴姓工作人員給出的數據是,購物卡銷售占集團銷售總額的20%左右。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長楚修齊近日表示,2010年限額以上的企業實現了零售額5.8萬億,如果按20%的比例計算,購物卡產生的銷售收入也在上萬億以上。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巨大的購物卡市場?不少賣場給出了最直接的解答。“走親訪友,員工福利,佳節送禮,婚慶賀喜,賀壽祝福,生辰快樂,升學祝賀,壓歲紅包”,西單商場32字的購物卡廣告語,道盡了購物卡的兩大需求,即送禮與避稅。
作為員工福利的一項,一位在金融街工作的李小姐對記者說,其所在單位一年會發數十次卡,在每個國家法定的節日均會發面值1000—2000元不等的購物卡,包括家樂福、沃爾瑪、王府井百貨、雅高的購物卡,此外,在員工生日時也會收到味多美、好利來等蛋糕店的購物卡。
不僅僅是員工福利,發放購物卡對于企業來說也是有利的。記者從一位從事稅務的人士處了解到,企業如果以現金發放福利,員工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而如果以購物卡形式發放,則省去了這部分稅負。對于企業來說,購卡可以取得“辦公用品”等正規發票,這部分費用可以作為成本列支,省去了25%的企業所得稅。
“如果一個企業一年發放100萬的購物卡,那么光是企業所得稅就可以省25萬。”該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購物卡另一項重要作用則是作為行賄受賄的工具,這也是其存在的溫床。一位在國有企業某分公司做會計的女士對記者說,她所在部門有近80名左右的員工,但每到逢年過節領導總要求其購買近160張左右的購物卡。除了員工一人一張外,領導會與其他分公司、車間領導或者客戶之間相互贈送,這樣最終的結果是每個領導手中都有幾十張當地超市或商場的購物卡。
發卡企業獲得預收賬款和“沉淀資金”,員工獲得福利,企業避稅、變相行賄受賄,如此“多方共贏”,正是造就萬億市場規模的根源所在。
細則待發 實施效果幾重憂
事實上,對購物卡發售,國家曾多次嚴令禁止。1998年12月,國務院糾風辦下發通知,禁止印刷、發售、購買和使用各種代幣購物卡;2001年,國務院糾風辦、國家計委等聯合下發《關于嚴禁發送使用各種代幣券、卡的通知》,明令禁止發送使用代幣購物卡;2005年5月1日實施的《人民幣管理條例》則明確規定:“印刷、發售各類購物券、代幣券都是違法行為。”
然而,即使三令五申仍無法杜絕購物卡風行于世。除巨大的需求推動外,這與監管機構政策不明確、執行不得力不無關系。
一位相關部委的負責人對記者說,《意見》只是針對規范購物卡的一個指導性意見,在其中明確了不同部門的分工和定位,但是對于細節都沒有明確的規定,這也是現在規范購物卡市場的舉措未能立竿見影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購物卡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專營發卡機構發行,可跨地區、跨行業、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預付卡,如資和信商通卡;另一類是商業企業發行,只在本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商業企業購買商品、服務的單用途預付卡,如家樂福購物卡。
目前多用途預付卡的監管由央行負責,單用途的由商務部監管。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央行對購物卡備付金的詳細管理辦法正在制訂之中,正醞釀更嚴格的監管。此外,其他旨在規范購物卡各類相關業務的具體辦法,特別是有關購物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的業務辦法,正在抓緊擬定之中。
記者了解到,商務部的相關細化配套文件已經進入了意見征求階段,前一段時間曾在相關司局間流轉征求意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