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全球幸福指數報告:為什么我們不夠幸福
鉅亨網新聞中心
聯合國首次發布全球幸福指數報告,中國內地排名第112位。騰飛的經濟,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斷更新的基礎設施,日益提升的國際地位,為什么沒有帶給中國民眾更多的幸福?是什么造成了中國人幸福的缺失?全民可以共享的社會功能的完善,與經濟發展同步的精神文明發展,是國民幸福不可或缺的部分。
聯合國首次發布全球幸福指數報告,比較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幸福程度。報告顯示,丹麥成為全球最幸福國度,美國排在第11名,臺灣地區排名第46位,中國香港第67位,中國內地則排名第112位。也就是說,除了那些戰火紛飛的非洲國家,中國基本上在全球幸福排名中處于墊底級別了。
那么再來看另一組調查結果,美國“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在2005-2009年間,曾訪問了來自155個國家及地區的數千名民眾,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評價,研究者據此進行“幸福排名”。結果顯示,中國大陸位列125位,香港排名81。只有12%的中國人認為自己“生活美滿”;多達71%的答問者說,他們生活艱難;17%的人說自己的生活苦不堪言。
也就是說,無論是在別人看來,還是我國民眾的自身感受,當前的中國人都不夠幸福。騰飛的經濟,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斷更新的基礎設施,日益提升的國際地位,為什么沒有帶給中國民眾更多的幸福?是什么造成了中國人幸福的缺失呢?
首先,除了經濟收入的滿足程度之外,幸福的概念還應是涵蓋多方面的。幸福是國民知道自己的私有財產會得到保護,社會存有公平公正,任何問題都能在法律的框架下解決;幸福是國家以百姓的利益為最高目標,重大問題以全民公決的形式投票決定,政府的職能相當于一個物業管理公司,沒有人可以貪贓枉法;幸福是人民自覺繳稅,因為他們知道國家的稅收取之以民且用之于民,民眾不用擔心存的錢夠不夠養老看病,你的生老病死都會得到國家的全面保障。
社會支援、政治清明、自由公正,在一定的社會發展階段,在幸福的概念中這些因素的權重并不比財富輕。而現實卻是我國抑郁癥患者超過2600萬、無數大學生曾經陷入就業迷茫、7成公眾擔心藥品安全、教育機會與資源顯失公平、7億多人曾經受到職業傷害、70%上班族工作不和諧、7成知識分子走在“過勞死”邊緣……。不能與經濟發展同步的社會機能落后,這就是抹殺民眾幸福感的現實因子之一。
而幸福的另一個層面,也包括精神的健康和滿足。在精神意識層面,經濟發展了,收入提高了(且不說這里的“收入提高”是否真實),中國民眾卻失去了方向感。道德感的喪失再難保障家庭的穩定;社會信任度下降讓摔倒的老人無人攙扶,令遇險的孩子無人救助;貪腐與賄賂造就的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貪婪與監管不力助長的食品安全事件隨處可見;一己之私與盲目短視造就環境日益惡化。信仰缺乏與群體意識喪失,令國民集體陷入不安,全民性的焦慮感不斷擴散。面對這樣的盲目和精神無所依托,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安全感被消磨殆盡,又何言幸福。
所以,全民可以共享的社會功能的完善,與經濟發展同步的精神文明發展,是國民幸福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了財富穩定增長,但步伐走得太快,被忽視的社會功能和精神文明跟不上發展的步伐,隨之而來的住房危機、安全感缺失、教育致貧、人際疏離、生活壓力等等,讓經濟發展本應帶給中國人的幸福打了折扣。
哲學家認為,幸福分為三個層面,來自于物質層面的幸福、來自情感層面的幸福和來自于自我實現的幸福。可以看出,物質層面的幸福只是最初的階段。當我們的物質財富發展到當前,無論是政府還是國民,都應該把對幸福的追求更加提高一些層次,哪怕是讓經濟發展稍稍放慢一點腳步,等一等我們的社會機制和道德信仰的發展,也才能更有機會去追求幸福的更高境界。
(李艷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