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斯碩:鐵路融資尚需"治本式"改革
鉅亨網新聞中心
隨著國家一系列支持鐵路融資政策的落實,鐵路前期建設資金緊張的狀況開始得到緩解,部分項目逐步復工。不過,此次鐵路建設資金的注入只能視為“治標”,從長遠來看,鐵路發展仍需要投融資體制的深層次改革。
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遠水終于解近渴”。據了解,近期國家發改委牽頭在各個部門之間進行協調,將解決2000億元的鐵路建設資金,其中,銀監會將協調銀行機構給予鐵路貸款1500億元,鐵路自籌資金500億元。
隨著鐵路債券的發行,以及銀行貸款的逐步落實,之前鐵道部拖欠工程款的企業開始逐步收到付款。10月31日,中國南車(601766)公告,收到鐵道部近60億元應收銷售商品款。據媒體報道,中國北車(601299)也將收到45億元的應收賬款。
此外,一些地方媒體也開始陸續報道鐵路工程復工的消息。津保鐵路等前期被媒體廣泛關注的停工線路,開始恢復施工。鐵路建設資金緊張的局面逐漸得到扭轉。
但是,面對鐵路巨大的投資,此次國家發改委所解決的2000億元杯水車薪。據業內人士估計,即使2000億元資金能夠落實,今年鐵路建設資金缺口仍有大約1000億-1500億元尚需解決。
而面對接下來的資金缺口,鐵路似乎有些“無能為力”。在過去的鐵路投融資體制中,鐵路的自有資金主要為鐵路建設資金,但是規模每年僅有幾百億,大量的鐵路投資主要依賴銀行貸款。
隨著鐵路資產負債率的不斷升高,過去依賴銀行貸款、發行鐵路債券的融資模式,也會逐漸受到掣肘。根據鐵道部最新規定披露,到2010年底,鐵路資產負債率為57%。有業內人士預計,2011年底,鐵道部資產負債率預計將超過一般企業的負債警戒線,達到64%。
資產負債率觸及承受極限后,未來鐵道部將很難繼續通過借債進行鐵路投資,打開鐵路投資閘門,引進廣泛的民間投資者,已是勢在必行。
但是由于鐵路自身政企不分的特點,使得投融資體制改革很難得到根本的突破。所以近些年,鐵路“政企分開”明確經營主體和投資主體,也成為眾多專家呼吁的焦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