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生:李嘉誠選擇“跑”是缺乏政商謀略的表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25 08:23
筆者在2014年10月08日本專欄“崔新生:從李嘉誠‘撒嬌’”到‘占中’事件的緣起”一文中,就李嘉誠與香港、與北京的關係,做了一簡略縷析。時過近一年,有關李嘉誠話題高潮迭起,一方面某種意義上印證了我的分析,另一方面也說明李嘉誠之公關危機意識及其能力的遲鈍。
俗話說,出頭的櫞子先爛,在李嘉誠勢如香港寡頭之時,他選擇“跑了“,實是一種逃避,而缺乏真正的政商謀略已是不爭的事實。
熊孩子和狗
記得自己還是熊孩子的時候,一段時間沉迷於給小狗小貓小鼠的尾巴上拴鞭炮,然后點著了看它們亂竄。其中,小鼠尾巴上的鞭炮點著后,呈直線見什么地方就鉆什么地方;而狗的尾巴上的鞭炮點著后,狗則是原地轉著圈兒追著尾巴咬。此糗事時過多年之后,如今見到狗們仍然心懷歉疚不提。
中國今日之媒體,多少是自己在自己的尾巴上拴鞭炮、然后追著自己的尾巴叫和跑?媒體自己制造話題,然后自己追著各種各樣的話題咬著不放,幾成普遍現象。媒體唯恐天下不亂,不是獨立第三方呈現事實真相,而是通過挑撥是非嘩眾取寵,已屬空前。記得十數年前,筆者寫過一“媒體的極權“小文,就媒體的立場、道德和底線,以及如何稱之為無冕之王,認為喪失本職立場的媒體,只能是無良之刀筆吏。
李嘉誠,無疑是中國媒體之刀筆吏的“受害者“。
李嘉誠與香港
李嘉誠之知名度,在內地幾欲超過香港本埠。如果說李嘉誠的影響,肯定是香港超過內地,特別是李嘉誠之李家商業王朝,觸角延伸之香港老百姓(603883,股吧)日常生活,要遠遠深於內地。
就這么一個在內地經濟無實質影響力的香港商人,能夠被內地各界各色人等或捧為神話或任意貶斥,除了內地媒體不務正業、閑的蛋疼之外,實無其他解釋。
李嘉誠到底為香港做了多大貢獻,李氏自辯也是矯情。從李氏王朝之產業鏈的社會貢獻率而言,從本質上是徹頭徹尾的商人,而談不上什么真正的群體貢獻。商人與企業家的區別,在於產業領域的影響力,你可以說比爾蓋茨是企業家,因為其建立了微軟之整個互聯網產業鏈,每一個人通過網絡,得到或實現了自己的某種愿景;巴菲特僅僅是投資者,而不能稱之為企業家,因為其全部的生意,就是金錢買賣。同樣,李嘉誠起家為產業,但真正聚富已非主業。無論從哪方面,李嘉誠是精明的商人,工於算計投機,至今其財富大部分,仍然在傳統領域。而其傳統領域,如地產等等,與老百姓僅僅是房地產開發商與購房者的關係,說什么多大顯著的社會貢獻,還真談不上。
李嘉誠之“神話”與國民性局限
在內地“成功可以復制“之群體癲狂之下,李嘉誠的知名度,不是其在什么產業創造了什么神話,首先是作為有錢人中最有錢的符號,被日夜做夢都想成為有錢人的群體所熱捧。所以,當人們說起李嘉誠時,往往是其有多少多少錢,而不是在什么什么領域有多么偉大的作為。
在香港,沒有李嘉誠有錢但承擔社會責任或做慈善的大有人在,李嘉誠實在不算什么。也就是在李嘉誠的老家潮汕,如果說以社會影響力或慈善方面,李嘉誠的影響力也不是第一位。
而李嘉誠在大陸與鄧小平時代之后的各個時代,也是相互討價還價、利益交換的關係,談不上誰支援誰。
怪只怪李嘉誠太老了。在前數十年,香港商人在內地的影響力,是一個群體,霍英東、包玉剛、馬萬祺等等,李嘉誠只是其中之一。這些人無論怎么起家,但為李嘉誠可以不出頭而賺錢,提供了防火墻的功能。如今,李嘉誠骨朵一只,但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如何“轉型“。
“不要跑了”和“目送”都是扯淡
任何制度下,政商關係隨著企業發展的規模越來越大,與政府即政界的關係越密切或錯綜復雜。至於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就可以政商各自成為“獨立王國“,那是癡人說夢。
企業發展規模越大,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更大。因為其財富的獲取與運轉,必然通過規模化的群體來實現或維持,特別是產業領域,其一牽一動,比如社會就業等等,均影響到與政府治理關聯地帶。企業與政府之間關係疊梁架屋,政商功課是每一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家之必修,除非你的企業發展的還不夠大。
從這一點,也可以一窺李嘉誠之“產業“缺陷,即李的財富,多為”空中資本“,可以在任何地方落地,也可以隨時進行財富大挪移,因為其與社會及群體利益缺乏關聯度。換言之,香港老百姓住在李家建的房子里,那是用錢買的,是李家賺了購房者的錢,如同老百姓購買王嘉誠、張嘉誠等等房地產商的物業一樣。李嘉誠可以隨時“逃跑”,但比如富士康之郭台銘就做不到。也就是說,李嘉誠與香港也好、大陸也好,均與社會缺乏某種“粘性”,這也是李嘉誠及李氏商業王朝的短板。
只要認識到這一點,就大可不必為李嘉誠“跑了”或如何“目送”浪費口舌。李嘉誠是商人,所有的“義”,均建立在“利”之上。只要中國有利或暴利的機會,李嘉誠自會自投羅網甚至飛蛾撲火。
至於什么安全感不安全感,與李嘉誠等都不存在。
(本文作者崔新生為國際非理性經濟制度理論學會(iiesti)會長、ccvi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