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理財產品有時差 假日理財睜大眼 勿入陷阱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長假伊始,不少銀行推出了專門針對節假日的短期理財產品。理財專家表示,理財產品也有「時差」,如果理財產品將到期日安排在 9 月 29 日,那麽在中秋國慶長假的這 8 天,根據條款規定該理財產品只能是「0 利息」,同時建議投資者要睜大眼睛、選好產品,切勿跳進理財「陷阱」。
中新網報導,理財專家鄒濤介紹,這是銀行業慣用的一個「巧妙設計」的手法。根據「理財收益及理財本金在投資到期日與資金實際到賬日之間不計利息」這一條款,如果某一款理財產品剛好碰上國家法定節假日到期,那麽節假日這幾天是不計算收益的。
「表面上看來,該理財產品收益高過更長時間的其他理財產品,但實際上,因為到期日正好是長假的開始日,這就很自然地讓投資者的資金無故遭遇一周的『免費期』。這樣一來,該類產品的實際收益率事實上反而會被拉低一個檔次。」鄒濤說。
理財專家提醒投資者注意產品的「時差」,在購買理財產品前一定要仔細研究理財期限條款特別是資金到賬日條款,注意國家法定節假日這個時間節點,防止被銀行佔用資金。
除了要注意法定假日的時間節點,理財專家還提醒投資者,在選購一款理財產品時,不要被銷售人員的收益宣傳迷惑,一定要認真做好風險評估,注意條款中宣傳的只是預期收益。
國海證券總經理助理陳宏鵬提出,銀行理財產品一般分為六級,一二級為低風險,五六級是高風險產品,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以及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陳宏鵬建議,投資者要睜大眼睛,選好產品。「同樣的產品各家銀行都有,差別在於利率以及服務上。另外,客戶經理的品德也非常重要。」
在產品選擇上,理財專家建議,由於各類理財產品花樣繁多,投資者容易眼花繚亂被「迷惑」。投資者最好綜合考慮所有因素,認真瞭解理財產品過往的投資收益,再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切勿一時衝動下單。對於普通投資者,由於本身不具備專業的理財技能和知識,必要的時候可以向無利益關聯的第三方理財顧問諮詢。(接下頁)
[NT:PAGE=$]
「假日理財固然重要,但投資者不要等到節點上再著急選理財產品,而要長期關注理財,形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陳宏鵬說。
理財專家建議,做好假日理財,人休錢不休,讓自己的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十分重要。
對於理財方法,廣發銀行理財專家指出,在任何經濟環境下,投資者都應做好投資組合,根據自己的投資風險偏好以及人生階段等情況,調整好核心資產 (中低風險資產) 以及衛星資產 (中高風險資產) 的比例。
另外,核心資產也需進行合理配置,以提升整體收益率。除了儲蓄和貨幣基金外,建議可把階段性結餘資金投資在偏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上。
陳宏鵬建議,由於今年兩次降息以及一直存在的降息預期,央行多次進行逆回購操作,貨幣基金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投資品種長期關注。
對於普通家庭的短期閒置資金,從安全穩健和回報性考慮,鄒濤建議,不想冒風險的家庭可以用好 7 天通知存款,比活期利率高很多;低風險型家庭可以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有一定投資能力的技術回報型家庭可以選擇外幣理財產品、金銀實物類交易理財產品;而有風險偏好的家庭可以關注股市。
「股市經過幾年的調整,目前大盤處於相對低位,有一定的投資機會,可以在節前買入調研看好的、沒有被炒高、業績穩定的超跌股票。根據我們的長期經驗,一般長假期間會有一些相關政策出臺,節後可能會有合理的收益。」鄒濤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