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53%人認為追逐高端數碼品助長青少年虛榮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9-04 11:23


在重慶某專科學校讀大二的學生李立(化名),最近總惦記平板電腦,每路過一家數碼品店,總要走進去把各種平板電腦的功能和價格問一遍。可因為沒錢買,每次只能悻悻而歸。

大一入學時,舅舅給李立買了一台筆記型電腦,價值7000多元。年初他又得到一款3000多元的智能手機。但是,李立看身邊的同學拿平板電腦看電影、玩游戲時,他總覺得自己很落伍,“別人都在玩平板,自己還在用筆記本,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今年說什麼也要買一台!”


如今,手機、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被稱為必不可少的“數碼三大件”,一些高端品更是受到多青少年的追捧。近日,各高校陸續迎來新生報到。不少大學新生將高端數碼品列為入學必備用品,認為沒有就會丟臉,這令家長不堪重負,也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和熱議。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民意中國網,對13417人進行的調查顯示,86.7%的人認為青少年追逐高端數碼品的情況普遍,其中40.1%的人表示“非常普遍”。52.3%的人建議青少年理性消費,不能被廣告沖昏頭腦。

52.6%的人認為青少年購買高端數碼品屬於盲目消費

在北京某網站上班的何合(化名)今年剛畢業,正處在實習期,每月交完房租只剩下1000多元。今年年初,他看上了某新款高端智能手機,硬是用幾個月攢下來的生活費,又向家裏要了3000多元,終於買下這款手機。手機拿在手裏,何合頓時覺得一下子跨入了時尚一族,“以前用幾百元的手機,到外面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覺得自己特土。現在整天拿這手機,擠地鐵、公交,出去約會,覺得倍兒有面子!”

為什麼現在的青少年普遍追捧高端數碼品?調查中,55.7%的人指出“就是為了炫耀和攀比”,53.4%的人認為是“獲得心理上的自我滿足”,30.0%的人表示是為了“獲得他人認同”,25.3%的人認為是“由於父母的溺愛”,22.3%的人指出是“被品的營銷理念所誤導”。同時,也有21.6%的人認為“體現一種對美和個性的追求”,16.6%的人表示是“為了一些必要的目的,如學習或娛樂”。

清華大學社會系教授孫鳳表示,青少年追捧高端消費品有3大原因:富裕階層的示範效應,青少年存在身份焦慮,青少年的社會認同發生錯位。“廠商、媒介、廣告對此起操縱和推波助瀾的作用。”

北京商業管理幹部學院教授楊謙,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說,由於青少年潛意識中有虛榮、炫耀的成分,企業營銷策略所營造的價值理念,很容易得到青少年的認同,使之生超前消費和炫耀消費的觀念,“一般而言青少年很難抵擋,他們甚至不顧自己或者家庭的消費能力而去滿足消費願望。這種現象在目前社會是普遍存在的。”

調查顯示,有52.6%的人認為青少年購買高端數碼品屬於盲目消費。41.5%的公明確反對青少年購買高端數碼品。38.4%的人表示“不好說”。表示支持的僅為20.1%。

85.3%的人認為數碼品的營銷理念影響青少年消費觀

最近,河南省某商業銀行職員王女士上大學的女兒,看上了某新款品牌手機,三番五次打電話來要求王女士給她買。王女士為此氣得直掉眼淚,“現在的孩子真不懂事!她上一個手機也不過剛買半年,怎麼一點也不體諒一下父母?”她試圖給女兒講道理,可效果全無,最後只好答應匯款,女兒這才消停。

鄭州市公務員趙楊工作三年多了,他坦言自己在大學期間就是一個“手機控”。手機走馬燈似的換——買一台新手機,用兩三個月,賣掉,再添錢買新的。他當時覺得這種行為是“炫、潮”,現在回想起來,他覺得自己有些盲目了,“實用就好,沒有必要為了所謂‘新潮’和虛榮盲目消費。”

“比起商家的策略,我們作為消費者往往有些天真。在心理戰方面,商家往往都成為最後的贏家。”楊謙說,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消費攀比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青少年超前消費、炫耀消費的做法。“可以說,企業的營銷策略對青少年非理性消費行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調查中,85.3%的公表示,現在數碼品宣揚的商業營銷理念對青少年有影響,其中35.9%的人認為影響非常大。

孫鳳表示,消費社會的特徵就是以消費能力作為評判一切的標準。傳統社會的價值觀失去了作用,新的價值觀還沒有確立,“現在是商人決定了社會價值與社會規範,思想家缺位了。”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把面子和物質享受聯繫在一起,表明我們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對於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出現了嚴重的偏差。美國、加拿大中學中,很少有學生比拼父母、家,因為這也不屬於自己,那是父母奮鬥的結果。甚至如果有學生有意無意顯擺自己家庭有錢,還將被嘲笑。在美國、加拿大的中學,對學生的財富觀、人生觀的教育,都是強調“通過自己努力奮鬥,獲得財富,才是值得尊重的”。

調查中,52.7%的人認為追捧高端數碼品的行為,會“助長青少年虛榮心,不利於健康成長”;44.2%的人認為青少年過於看重物質追求,會助長攀比心理;也有33.7%的人擔憂容易造成家境一般青少年的不幸福感。僅有19.6%的人認為青少年有虛榮心不是罪過,可以接受。

專家提醒,青少年不要被商家牽走,消費要和家庭的經濟狀況相適應

山東威海某房地公司行政職員胡發蓮,至今都沒有給自己添置電腦。由於家境貧困,大學期間她是靠助學貸款完成的學業,一部400多元的手機整整用了4年,也一直沒有購買電腦。但是她的電腦技術卻是大學同學中學得最好的,很多同學還要向她請教一些軟件如何操作。

面對家中年邁的父母,胡發蓮的消費觀很明確:不超前消費,消費要和家庭的經濟狀況相適應。

對於青少年購買數碼品,公有什麼建議?調查中, 52.3%的人表示“要理性消費,不能被廣告沖昏頭腦”,51.3%的人認為“消費要符合自己或者家庭的經濟狀況”。

楊謙表示,要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人的價值,一個人的價值不是因為其消費能力而彰顯,這非人生的全部,人生是很長遠的,有很多值得追求的東西;其次,青少年要增加辨別能力,能夠識破商家一些看似美好的宣傳——其實一切都不過是商家的策略而已。

熊丙奇建議,對孩子進行責任教育,就必須調整傳統的、與物質享受相聯繫的財富觀、價值觀。“我們當前的‘官二代’、‘富二代’問題,以及普通家庭的子女教育問題,都與這樣的財富觀、價值觀有關。官富家庭以簡單的物質給予代替親情交流;普通家庭也把親子關係變為功利的分數關係。”

熊丙奇表示,要改變傳統的親子關係——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不是父母把孩子作為“私人財”,也不是孩子把父母作為“提款機”,而是成年公民與未成年公民的關係。父母只是對未成年公民具有監護責任,引導他們成長為獨立、自立的社會公民。

調查中,41.0%的人建議青少年不要通過物質來獲得認可和滿足,39.5%的人認為青少年不要追求不切實際的東西,28.0%的人表示“物質不重要,獲得知識更重要”。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