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湖漁夫:從美元體制走向多中心的貨幣混合體制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13 09:08
2014年底,不僅盧布被“崩潰”使全世界再次認識到美元的危險性,而且作為世界主要大國之一的俄羅斯,將盧布與美元進行切割,成為全球“去美元化”進程的催化劑;越來越多國家的貨幣逐步減少與美元的國際市場聯系,意味著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多邊貨幣體制逐步消解和乃至走向崩潰。與此同時,因為一些國家在經濟上相互抱團取暖和維持生存,世界貨幣體制由此轉向雙邊、區域或者集團多邊的非美元的混合型貨幣體制。美國資本主導的全球化被遏止,區域內國家經濟合作的加強和跨區域或者集團國家之間的互利往來更加踴躍,相對更具有公平性的全球化的進程因此加速。
集團貨幣體制
一種新的體制因素的萌芽,常常是從舊體制的裂痕或者夾縫中生長的;並且隨著這種萌芽的茁壯過程,舊體制的被撕裂程度也就越來越深,直至舊體制最後瓦解。
貨幣互換產生於上個世紀的國際外匯市場,是一種外匯避險的金融工具。但是這種工具被創造性地用於國家之間的雙邊貿易和投資的結算與金融,卻是發生在世紀之交。2000年5月4日,第九屆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在泰國清邁共同簽署了建立區域性貨幣互換網絡的協議,即《清邁協議》。《清邁協議》主要包括兩部分:首先擴大了東盟互換協議(asa)的數量與金額;其次建立了中日韓與東盟國家的雙邊互換協議。最初清邁協定的“資金池”規模為1200億美元,2012年8月,東亞“10+3”貨幣互換機制資本規模已經被擴大至2400億美元。《清邁協議》是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后東亞國家之間相互抱團自救的舉措之一,這些被洗劫的國家鑒於它們的慘痛教訓,聯合催生了一種新的區域國際貨幣制度安排。
2012年11月6日,在參加g20財長會議的空當,與會的金磚五國財長以及央行官員進行了多邊會晤。官員們普遍認為,早在2000年就已達成的清邁協定模式非常具有借鑒意義,是一種新的區域自救合作模式。打造一個與清邁協定資金池規模相當的外匯儲備庫已經成為金磚國家的共識。當imf關於提高新興(300098,股吧)經濟體話語權的關鍵一票還握在美國人手中的時候,新興國家似乎更應該團結起來跑步前進。
2014年7月1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在巴西福塔萊薩舉行。五國領導人圍繞“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可持續解決方案”主題,就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國際政治安全問題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取得重要成果。金磚國家發表的《福塔萊薩宣言》宣布,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初始資本為1000億美元,由5個創始成員平均出資,啟動資金為500億美元。還建立1000億美元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基金。總部設在中國上海。
金磚銀行破繭而出將進一步促進國民儲蓄在金磚國家之間的流動;為新興市場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供融資便利和資金支援;為金磚國家間本幣結算與貸款業務服務;為各國間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服務等項職能。
金磚銀行的產生,開始挑戰美國掌控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另起爐灶”的意義不言而喻,《福塔萊薩宣言》第18條闡述了這種意圖:“我們對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方案無法落實表示失望和嚴重關切,這對imf合法性、可信度和有效性帶來負面影響。imf改革系各國高層承諾,目前已增加了imf資源,下一步必須使imf治理結構現代化以更好地反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不斷增加的權重。imf必須是基於份額的國際機構。我們呼吁imf成員尋找出落實第14輪份額總檢查的方式,避免進一步推遲。我們再次呼吁,如2010年改革方案在今年底前無法生效,imf應研擬推動改革進程的方案,以確保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和代表性。我們呼吁imf成員就新的份額公式和第15輪份額總檢查達成最終協議,以免進一步危及已推遲至2015年1月的最後期限。”
在亞洲國際金融領域,另一項重要的金融安排就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這家區域性的政府間的多邊合作金融機構,是與中國的“新絲綢之路計劃”的踐行相互呼應的。2014年10月24日,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標志著這一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區域新多邊開發機構的籌建工作將進入新階段。
習近平指出,亞投行的建立代表了各方團結合作共謀發展的愿望、決心和行動。它也是一種創新機制,有利於推動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將亞投行建設成為一個平等、包容、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和適應本地區各國發展需要的多邊開發銀行。加快促進本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為亞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310328,基金吧)。亞投行秉承開放包容的區域主義,歡迎所有有興趣的國家積極參與,實現合作共贏。亞投行還要堅持多邊主義,同現有多邊開發機構相互補充,加強合作,共同促進亞洲和世界經濟繁榮。
中歐、中俄的貨幣互換
作為全球性四個力量極中三極的中、歐、俄均處於歐亞大陸。金磚銀行、亞投行等區域行的或者集團性的國際貨幣體制的出現,是以各國之間的雙邊貨幣機制安排為基礎的,而大國之間的雙邊貨幣制度,又成為支撐這些大國貨幣為中心的區域性貨幣體系的基石。
2013年10月10日,中歐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與世界第二大國際貨幣歐元開始“聯手”,進駐歐元區的金融結算體系。中國央行稱,與歐洲央行建立雙邊本幣互換安排可為歐元區人民幣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流動性支援,促進人民幣在境外市場的使用,也有利於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歐洲央行稱,由於中國、歐元區快速增長的雙邊貿易和投資規模,有必要簽署貨幣互換協議。該協議同時將有利於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歐洲央行執行理事會成員科爾(benoit coeure)表示,這一安排顯示出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地位正迅速上升,國際社會應當配合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簽署,標志著中國人民銀行與歐洲中央銀行在貨幣金融領域的合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另外歐洲央行已分別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和瑞士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在歐美對俄羅斯的金融攻擊也催生了人民幣與盧布的貨幣互換機制的產生。2014年10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鑒於中俄之間的貿易與投資主要涉及能源領域,意味著中俄之間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貿易的計價與結算將逐漸減少並且最後停用美元。由於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的巨大份額,中俄之間的貨幣互換對石油美元本位制的基礎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世界能源貿易的版圖已經在被改寫。
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
根據北京提供的數據,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中國與20多個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簽訂這類協議的總額已經達到4.17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
根據2014年12月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數據,在10月份的全球貿易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已經超越歐元位列全球第二,占據8.66%的市場份額。中國還躍升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swift數據還顯示,去年第三季度,歐洲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的交易額增幅達163%,遠高於同期亞洲地區增幅(不包括中國內地及香港)的109%。5月份德國的人民幣支付使用量按月大增71%,是20個最多使用人民幣作支援貨幣的國家中增幅最高的。
中國銀聯的金融結算末梢已經遍布全球,人民幣國際化加快正在改變世界。中國公司開展的外貌也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中國居民出境旅遊、留學不用像以前那樣跑到銀行換外匯了,可以刷卡消費。越來越多的境外銀行在中國大陸涌現,海外的中資銀行身影也越來越多,雖然步伐還有些遲,但“引進來”、“走出去”的格局日益清晰。讓人民幣逐漸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活躍起來。盡管人民幣已經通過香港、上海、新加坡和倫敦等平臺成為了主要的貿易融資貨幣,但距其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的道路依然漫長。目前世界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中只有0.01%是人民幣。
隨著美國經濟的金融化和美國資本占據全球資本循環體系的頂端,美國人的金融生存方式也就確立。因為需要世界養活美國,所以這種體制是一種具有資本寄生性和天然不平衡的體制。全球金融市場和金融性的市場——包括以美元為中心的外匯市場——的持續動盪和起伏也就成為這種體制的必然特征與內涵,這是美國金融資本全球市場循環的自然要求。只要處於這種體制中,世界其他國家資本勢力因為與美國金融資本勢力之間的市場利益矛盾與衝突,被欺詐和絞殺也就成為常態;這也是對美元擔驚受怕、欲去之而后快的國家越來越多的原因。盧布與美元的切割,鼓勵更多早就對美元離心的國家,也大膽在國際能源交易中不再使用美元。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2014年提速,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展開的。
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人民幣國際化的興起是從舊有的以美元本位制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金融架構中破繭重生的,其使命之一就是替代和更新以美國資本主導的國際經濟金融舊秩序,和世界各國一起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與金融新秩序,從而推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就人民幣國際化的使命構成和完成的必要和基礎條件而言,我們尚需高度重視以下問題:
首先,人民幣國際化,參與世界新金融秩序的構建,其目的在於改造和摒棄舊的經濟關係和金融秩序,創造新的國際規則與慣例,從而另起爐灶。我們的改革開放已經利用了美國主導的舊體制,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從這個舊體制中生長出來,但是絕不是為了附庸於這個體制。向美國資本主導的舊有體制靠攏和接軌,與我們的對外經濟戰略和復興戰略嚴重衝突!與西方國際慣例接軌的所謂市場與金融“自由化”實際上是一種危險之途。最切近的教訓和警醒就是所謂“盧布崩潰”的例子,盧布兌美元匯率市場太“自由”了,這個市場的俄羅斯資本也就被外國資本控制和收割,“盧布暴跌”也成為外國資本妖魔化俄羅斯的工具。
其次,人民幣作為價值尺度和價值標準,背后的價值觀基礎,是中華的“和諧共存、互利共贏”的人文價值觀。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市場本身也是一種社會價值體系,人民幣資本是由掌握它人或者社會組織(企業)構成的,資本活動本身是人或者社會組織的活動,人民幣在國內外市場是以貨幣資本的現實形態流動的。人民幣資本在境內外流動的一個重要歷史責任和文化功能就是傳播中華的價值觀。以人民幣為計價和結算的市場機制的形成和市場體系的定價過程,也是我們自己的人文價值觀的實現過程和“互利共贏”價值標準的具體運用過程。人民幣僅僅“走出去”是不夠的,而是必須“帶著新的價值理念走出去”,從而參與和推動新的全球化進程。
再次,鑒於人民幣國際化對於中華價值觀傳播意義,中國資本或者人民幣資本的國際運動,是以對本土市場的主導和控制為前提和基礎的,中國資本(企業)對國內金融市場、商品市場和服務市場進行控制並且獲得定價權,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和動力源(600405,股吧)。在控制國內市場體系的基礎上,人民幣國際化才能將“互利共贏”的價值理念推向世界,飛得更高,行得更遠。由此對國際市場體系進行改造,建構人民幣國際性資源市場(如石油人民幣現貨與期貨市場)和人民幣資本與金融市場。在西方資本主導的市場中,媒體被資本控制,信用評級企業被資本操縱,在國際上運用雙重標準,都是價值標準的應用形式。市場定價權的爭奪,實質上是不同國家和資本勢力集團價值觀念或者價值標準的碰撞與較量,因此爭奪市場話語權與定價權的過程貫穿於市場運行的全過程。
又次,隨著全球“去美元化”進程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世界上所有國家必然開始重視和應對的一個問題是——美元崩潰!美元崩潰的進程在次貸危機之后就已經開始了,因為美聯儲三輪“量化寬鬆”的出籠至今明顯加速。如果美國目前執行的全球戰略仍然不改弦更張,不肯放棄霸權地位,執意要對歐亞大陸的三極力量進行遏制和消耗,那么美國國力的下降也會繼續加速;在“烏克蘭衝突”的后續發展上,只要美國不依不饒,被歐盟和俄羅斯聯手趕出歐洲的結果可以預見。我們啟動了國際經濟和金融秩序創新的進程,就不能阻止世界各國參與這個進程和拋棄美元進程。
一旦全球美元倒灌美國本土市場,美元崩潰的喪鐘就會轟響,美元會成為廢紙。在目前沙特等國被美國施壓,持續打低石油美元價格的情況下,能源戰略有必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保持俄羅斯能源的購買,為俄羅斯提供力所能及的戰略支援;另一方面,加緊美元外匯儲備向其他幣種的外匯儲備轉換和戰略石油儲備的轉化,竭力避免13億人民的血汗創造最終化為烏有。必須重新判斷中國經濟關係的現狀:我們希望從美國進口的東西,主要是高新技術,美國政府封鎖十余年來不見松動,市場換技術的戰略實際上成為一廂情愿。美國推銷給給我們東西卻是我們根本就不想要的東西!無非是大量的股票、債券、期貨期權合約和金融衍生品。另外據了解,我們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才1000多萬噸,甚至不夠我們一個月的國內消耗,與世界大國相比少得可憐;降低規模過大的美元外匯儲備,加緊加大石油儲備才能以備不測。俄羅斯掐斷歐盟天然氣管道會引起歐洲經濟癱瘓的危局,同樣可能因為海上石油運輸新路被掐斷、中東石油來源斷絕而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我們以“兩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為手段推動周邊國家經濟整合,有力參與世界經濟體系改造,之所以在世界上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贊許和深入人心,是因為我們開始拋棄以“極端利己主義和叢林法則”為價值觀基礎的美國主導的西方體系,繼而開始為人類提供以“和諧共存、互利共贏”理念為基礎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發展范式,並且站在人類生存發展與文明進步的大義制高點上。 (本文作者清湖漁夫系和訊博客著名博主、和訊評論特約研究員)
(全系列完)
參考文獻:
《走向崩潰的美元及其國家信用》,清湖漁夫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