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佩玲專欄】保本商品的糖衣 投資前搞懂六種操作手法
洪佩玲 2016-08-31 13:50
這幾年面對全球投資環境低迷,金融業者相繼推出所謂的保本商品,訴求最差的情況可以保本,有機會參與連結投資標的表現良好的額外利得。但是其實在產品結構、隱藏風險、費用、税賦、流動性限制上有所不同,民眾其實不太容易了解。
所謂保本型商品,是指投資人在商品到期時,本金可以獲得事先約定的一定比例保障,並透過連結標的的資產選擇權,讓投資人有機會享受未來價格上漲的好處。但由於投資人面對多的產品時,除了考慮收益率之外,更須徹底了解商品的契約內容、特性及相關費用的收費方式,並根據自身的風險需求、可運用資金與風險接受程度,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在面對標榜保本及高獲利的商品背後,提醒投資人須了解以下六大潛藏的風險,避免延伸後續糾紛:
1. 到期前不保本:通常大家一聽「保本」,就會認為是像存款一樣沒有任何風險、隨時可以領出來。但很多保本型的商品其實是「到期」才會保本。也就是說若還沒到期就要提前領錢出來,是有可能會損失的,而且損失的不只是利息而已!
2. 手續費或各項附加費用:因為銀行定存是沒有收任何手續費的,但在投資保本型商品中,通常都會有各式各樣的附加費用,例如手續費、交易費、管理費、保管費、甚至有稅負的問題,這些也要先問清楚才行。
3. 匯率風險:很多民眾現在喜歡做外幣的投資,也就是以外幣計價,因為某些國外地區利率較台灣高,也有人以為可以多賺匯差。但匯率也是會波動的,所以也要注意一下當地國家貨幣的保值性,以及匯率變動的部份,以免到期時匯差損把好不容易賺來的利息都吃掉了,。
4. 是否真的有保證保本:要注意有些金融商品名義上號稱是保本型商品,但是事實上真的可以保本嗎?答案是不一定保本喔!例如有些高債劵是保息不保本的,選擇類似高債劵設計的投資人,最好是可以負擔一些本金風險,來換取高利息的投資人才適合。另外,投資型保單、基金、債券等,盈虧需要自負,雖然是穩健保守型的商品,卻不一定 100% 保本,這點也是很多民眾常忽略的。
5. 目的不同選擇不同:假設民眾有 7〜10 年長期的閒錢,在低率時代,想要保本也要賭是否能獲得連結標的參與獲利的機會,至於要選擇哪種投資標的,首先要判斷是否有保險的需求,投資型保單及傳統型保險一樣都有保障的功能,假使投資的目的是為了投資成果反應在保額的增加上,最後回饋給受益人,那麼可以用投資型保單來連結保本商品。再者,需考慮如果中途需要用到資金,投資型保單可以質借,不需要贖回所連結的產品,至於能否質借,每家保險公司規定不同,投資前要多加比較。
6. 是否有節稅規劃:保險每年所得稅仍有 2.4 萬可以列舉扣除,95/1/1 以後簽訂的保單,要保人與受益人不同的人壽保險與年金保險需計入其他所得,其中死亡給付每個申報戶有 3330 萬的定額免稅 (課受益人);贈與稅則是要保人與受益人不同的生存保險給付與滿期金每年超過 220 萬要保人需繳納贈與稅;保險法 112 條第 7 款與遺產贈與稅法 16 條九款,約定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軍、公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之保險金額及互助金不計入遺產總額但要注意還是要申報。目前要注意保險給付實質課說的問題例如有重病期間、高齡,短期、躉繳與舉債投保等。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帳戶並沒有免遺產稅。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