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理財

重塑金融科技 廣發數字銀行爆發洪荒之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26 10:40


銀行一詞源於意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長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場上貨幣兌換商的營業用具。英語轉化為Bank,意思是存錢的櫃子。一般認為最早的銀行是意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

在20世紀以前,銀行一直以實體形式開疆擴土、地理擴張,然而在最近幾十年里,這種擴張模式受到了挑戰,特別是隨着互聯網的應用普及,銀行開始轉戰虛擬電子空間。


時間推移到當前,隨着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務加速融合,現代金融的貨幣形式、服務手段、風險管理等金融核心環節逐步經歷數字化的創新與變革。特別是近年來移動網絡、智能終端、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逐步得到應用,由此引發了數字銀行(Digital Banking)發展潮流。

國外,2016年4月6日,英國第一家基於APP的數字銀行Atom宣布上線;國內,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成為互聯網銀行先行者。

而在傳統商業銀行,富國銀行日前宣布計劃將於2017年上半年試行銀行數字平台;廣發銀行則宣布正式推出"心•智•惠"數字銀行計劃。

在當前多數銀行機構還在大談手機銀行、微信銀行、視頻銀行以及智能自助設備時,廣發銀行則是從戰略、技術、服務、開放等多方面提出了數字銀行計劃。

當前國際一直在推動開放世界、共享經濟、綠色金融,在這個大前提下,廣發銀行這一舉措也正是反映了中國銀行業積極把握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帶來的發展機遇,啟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金融服務轉型升級。

據數據統計,目前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4.16億,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到3.58億,購買過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網民規模接近1億。而這距離我國龐大的金融服務用戶僅僅是開發的一小部分,未來滿足國內外用戶快速增長的金融需求,單靠物理網點或服務的擴張已經難起支撐需求的增長。

而面對這一新形勢的挑戰,廣發銀行以"互聯網+"為契機,適時提出數字銀行計劃,一方面鞏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智能銀行等傳統電子渠道在線服務功能;另一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和科技創新,將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互聯網技術融入金融服務和銀行業經營管理,積極探索科技驅動發展新模式。

在科技驅動發展模式下,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都是技術支撐,數字銀行的真正核心是「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

過去,商業銀行一直以產品為中心推動業務高速發展。而數字銀行以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為支撐,全面強化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強調通過數字化的寬帶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等各種新興渠道,以先進信息技術為支撐進一步挖掘客戶需求、優化客戶體驗、提升客戶黏性。通過數據處理優化流程,對客戶開展差異化經營以提升客戶體驗,通過客戶行為數據捕捉和分析以引導創新。

廣發銀行副行長王兵8月25日在第63場銀行業新聞例行發布會就表示,廣發銀行將以全面提升客戶獲得感、存在感和幸福感為目標,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作為支撐,融合傳統和新興渠道,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面數字化金融服務。

2016年作為廣發銀行新五年規劃(2016-2020年)的開局之年,該行將圍繞"建設一流商業銀行"的發展願景,積極打造交易型銀行、財富管理銀行和網絡銀行"三個銀行",繼續實施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場和網絡金融"四輪驅動"。王兵副行長明確表示,要讓廣發銀行網絡金融業務充分發揮"鲶魚效應",激活該行各業務板塊的"數字化"革新,堅定走科技推動創新、創新引領發展之路。

那麼,如何讓科技推動金融創新、構建商業銀行數字戰略呢?

筆者認為,數字銀行時代,商業銀行需要提升科技研發、渠道優化、產品創新、客戶管理及跨界協作四大能力。

首先是科技研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對於銀行來說,科技除了是創新推動力,也是金融業務的安全閥。據廣發銀行副行長王兵介紹,廣發銀行的數字化風控技術可通過風險態勢感知,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並主動提醒客戶;通過安全聯盟,快速響應風險事件;通過"廣發大腦"(利用機器學習算法進行數據深度挖掘的智能分析平台)對交易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實時判斷用戶交易風險,對於欺詐類交易能實現實時止付,確保用戶消費安全。

數字銀行也代表了更高的數字化期待,即從前台交互到中後台的實時響應。據了解,今年1月廣發銀行新一代核心銀行系統成功投產。這項歷時兩年多的龐大"換心"工程,刷新了同類系統最短建設周期記錄。據了解,該系統核心處理能力提升4倍,達到同業先進水平,極大地提升了該行數字化支持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其次是渠道優化,渠道是商業銀行的核心戰場。以廣發銀行為例,該行持續探索數字化轉型,將信息科技作為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已完成以服務渠道電子化為主要標志的電子服務體系建設。截至2016年上半年,廣發銀行個人網銀客戶規模已突破2000萬戶,手機銀行客戶規模破1200萬戶,微信銀行粉絲量近1700萬,網絡金融創新業務主動獲客規模近270萬。該行金融交易的電子渠道替代率已超98%,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其中電子渠道理財產品銷售規模三年翻兩番。

如今,廣發銀行電子渠道體系不斷完善和豐富,已建成涵蓋桌面PC終端、移動互聯網、智能銀行等多個門類,線上線下協同、桌面移動一體化的數字化渠道體系。按照廣發數字銀行計劃,該行將繼續優化線上線下協同模式,提供多渠道無縫鏈接用戶體驗,增強與客戶的交互能力,同時,還將基於新應用場景,研究如何將金融服務延伸至可穿戴智能設備等新載體,以及在智能投顧、財務管家、物聯網及VR應用等領域的服務創新。

暢通多元的渠道意味着產品及服務的快速供應,特別是創新型產品與服務。廣發銀行借助"互聯網+閉環+場景"理念,創新升級消費信貸服務模式,於2014年底推出了國內首個可受理所有個人客戶信貸申請的互聯網貸款產品--"E秒貸"。"E秒貸"實現全線上申請,以便捷的流程、業內最高效3秒預審批以及"隨借隨還"等優勢。同時,該行還主動響應監管機構《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探索全在線消費金融融資模式,運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提升普惠金融的客戶便捷性。

此外,廣發銀行借助數字化為供應鏈金融、現金管理及跨境金融業務加載創新引擎,積極探索交易銀行的中國路徑。例如,依托大數據資源實現"秒級出款"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最大限度地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大幅提升銀行審批及放款效率。基於大數據模型實現升級的小企業"捷算通"卡,主動送貸上門,符合條件的企業可獲得最高200萬元信用貸款,且7×24小時貸款秒級到賬。

而這僅是開始,廣發銀行副行長王兵介紹,該行推出的"心o智o惠"數字銀行計劃將持續以增強客戶的獲得感、存在感和幸福感為服務目標,依托該行的新一代核心銀行系統、雲技術架構、大數據中心等基礎建設,通過融合傳統和新興渠道,構建立體多維的服務生態,推出"廣發信用分"、"E秒貸"、"智慧醫院"、在線供應鏈金融等一系列新服務,並將持續打造廣覆蓋、低門檻、多互動的數字銀行產品,致力於提供5F(Fast、Free&Fun、Fortune、Future)數字化普惠金融。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客戶管理,通過數字化模式創新獲取新客戶。廣發銀行借助大數據分析工具,立足客戶消費習慣、資金往來流水、個人身份等豐富信息,全面多維刻畫單客視圖和客群視圖,主動挖掘客戶需求。廣發銀行智能後台服務,把傳統客服變為智能客服,把事後分析變為事前事中研判,把基於靜態數據的風控模型變為基於多渠道實時數據的風控模型等,推動交叉營銷轉化率提升15倍,部分創新產品的營銷准確率提升17倍。

最後是跨界協作,互惠是廣發數字銀行跨界合作的前提。近年來,廣發銀行積極與各類市場主體開展數字化跨界合作,與人壽、銀聯、BAT、移動運營商等海量客戶企業,和大量中小微企業建立了伙伴型的合作關系。積極參與行業聯盟,通過接口互聯、數據合作和平台共享等模式,致力於系統互聯、賬戶互認、資金互通,持續建立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和產業鏈。同時,廣發銀行積極推動O2O場景融合,如今年推出的"智慧醫院"方案,通過"線上平台+自助終端"整體解決方案,實現醫院高效運營,便利患者就診。

除了科技研發、渠道優化、產品創新、客戶管理及跨界協作四大內生能力的提升外,數字銀行的普及還需要商業銀行內部組織結構、外部監管政策等大環境的改善與改革。

外部監管政策,相信監管層已在考慮,之前央行召集發行數字貨幣的研究課題已是明證。

內部組織架構方面,作為首批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近年來廣發銀行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加快推進了網絡金融頂層設計及對新興商業模式的探索,不僅在業內較早改組行內組織架構,而且率先將網絡金融上升為全行戰略。廣發銀行數字銀行計劃從戰略、技術、服務、開放等多方面提出"一流銀行,兩心輝映(戰略決心、數字核心),三維開智(創新智勝、渠道智聯、服務智能),四重享惠(普惠、互惠、支持實體經濟和保護消費者權益),5F(福)臨門(Fast、Free&Fun、Fortune、Future)"。

廣發銀行,請使出你的洪荒之力吧!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