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創業板之父羅嘉瑞:建立香港金融「黃金十年」 諮詢文件毀長城

鉅亨網新聞中心


13年前,為了抗衡證監會主導本港股票市場發展,時任創業板上市委員會主席的羅嘉瑞挺身而出,以辭職抗議擊退了證監會對市場的過度干預。今天,歷史正在重演,證監會與港交所(00388-HK)提出的上市監管架構諮詢文件,在羅嘉瑞眼中,又是證監會另一場奪權之舉,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副主席羅嘉瑞再次走到台前,為香港金融市場未來發展發聲。
 
香港新股市場成績亮麗

香港2015年重奪新股集資金額一哥地位,亦被「世界銀行」評為最佳保護小股東的市場,「亞洲企業管治協會」亦封香港為亞洲最佳企業管治的市場。香港股票市場做得出色,連新加坡也在模仿香港,計劃以獨立委員會模式審批上市申請。這樣亮麗的成績單,羅嘉瑞接受香港「財華社」專訪時,質疑為何仍要推翻現有上市監管架構制度?!
 
支持改革的聲音,劍指新股市場股價時被舞高弄低,累小股東輸錢,令香港市場蒙上陰影;嚇怕境內外投資者,阻礙香港金融市場發展。羅嘉瑞直指,將股價舞高弄低,涉及操控市場,虛假交易,屬非常嚴重的刑事罪行。證監會應該著力在這方面進行打擊查處,發揮其監管功能,這亦是證監會的責任;但絕不可以「斬腳趾避沙蟲」,「為了怕有1個賊仔,將99個好人拒諸門外!」羅嘉瑞直指,現在連內地也在計劃推行新股註冊制,香港卻在加強監管新股上市開倒車。
 
證監會應將操控市場者繩之於法

至於市場近年市場熱議為迎合借殼上市的「啤殼」活動,羅嘉瑞認為只要這些殼股符合上市規則,啤殼本身屬商業行為,問題不大;也可以透過提高上市門檻,提升對這些公司質素要求,其實「啤殼」這名稱太誇張了。這現象其實反映香港上市公司具有地位,內地企業喜歡到香港上市,因為賬目清晰有利他們於市場更融易籌集資金,發行債券,並藉此有助推動內地經濟發展。由於內地上市要等候多時,香港就更具吸引力。這些內地企業能夠動輒花數億元在港買殼,羅嘉瑞認為,已一定程度反映其實力與規模,日後計劃注入上市公司的新業務,規模亦可想而知;若日後注入的新業務涉及關連交易,他強調需要經過特別股東大會審批,經由小股東自行決定,無需勞動到監管機構。證監會亦無理由防礙企業轉型,尤其是商業市場瞬息萬變,若公司未能跟隨市場步伐轉變,將很難生存!
 
要求擱置上市監管架構諮詢文件

現時上市公司監管架構,採用二級制模式,由獨立的上市委員會主導上市審批前線監管工作,證監會作為後防,擁有最終否決及修訂條例大權。羅嘉瑞建議繼續沿用現行三重架構,「否決」證監會與港交所聯合提出的「上市監管決策及管治架構」建議。對於有建議於上市委員會加入證監會代表,他也表示反對,因為掌握證券業界牌照生殺權的證監會,一旦加入現在的上市委員會,證券業代表說話也會有所顧慮,但雙方應有方法去溝通,在現有架構中再增加多些效率及保障市場操作的方式。
 
羅嘉瑞表示,他最擔心證監會由幕後走到幕前,參與建議中新成立的上市監管委員會和上市政策委員會職務,證監會的「監管思維」,將會阻礙金融市場發展。證監會將以監管為先,市場發展為次,結果將會出現監管過度情況及市場活動萎縮。雖然證監會聲稱以往涉及合適性問題的新股,只佔整體上市申請的10%,羅嘉瑞認為每次開會大小項目都有涉及政策或合適性問題,而且他說在新架構後,上市科為免被責難承擔責任,涉及合適性問題的上市申請將會大大增加,「以往只佔10%,日後或可能增至90%!」屆時原有的上市委員會將會變得相當遊閒。事實亦證明,在證監會監管下的香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只佔香港總市值低於0.1%,但這情況在美國、澳洲和日截然不同,他們佔比達8至10%之高。


證監會否決阿里巴巴以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體模式來港上市,亦反映其落後於形勢;這將促使香港流失更多新經濟體來上市機會。反觀最近新加坡亦更改制度實行香港現行的雙重制度,將允許同股不同權,讓新經濟企業上市。
 
證監會思維保守

現行上市審批架構涉及港交所「利益衝突」,為支持改革者另一批判點。不過羅嘉瑞強調,上市委員會獨立於港交所,不存在利益衝突問題。「我出任上市委員會期間,沒有一個來自港交所的人打電話給我,試圖去影響我的決定!」所以上市委員會的獨立性是肯定的。還有,新架構建議增加上市政策委員會和上市監管委員會,將原本都屬於上市委員會的政策制定、條例、審批功能,分別由兩個新委員會處理,對此他亦有異意。他認為由上市委員會同時兼備政策、審批功能及智慧能更具效益,更全面掌握市場發展形勢方向。
 
這次改革建議,重點理據之一,是提升上市審批效率。不過羅嘉瑞認為,新增委員會令上市監管架構更為複雜,他質疑能否真的提升效率。對於證監會聲稱,這次改革只屬「微調」,他則認為屬「極大」的調整,將以往披露為主,改以監管為主。他認為證監會不應誤導市民,尤其在諮詢時期。
 
15年後再次為香港市場發展發聲

羅嘉瑞早於1992至1996年出任港交所主板上市委員會主席,於1999至2003年則出任創業板上市委員會主席,長達10年時間從事上市公司審批工作,深諳當中的運作。早於2003年4月,證監會曾建議接管港交所的上市審批職能,時任創業板上市委員會主席的他,公然提出辭職以示抗議,港交所主席李業廣也表示會極度反對,最後驚動了特首董建華,才維持三重架構監管,同時訂立了向證監會作雙重存檔的要求。他重申,新建議讓證監會同時擁有否決權和前線審批權力,變相攬權於一身,將上市事宜審批權從28個市場有能之士轉交至小撮人手上,實在是開倒車。因此為了未來香港金融中心的市場發展,羅嘉瑞再次站出台前,呼籲證監會擱置諮詢文件。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