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A股再次暴跌 看空者孫建波提醒投資者暴跌不抄底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訊 1月26日,繼前一天暴跌6.42%后,A股再次創出2672點新低。截止午盤,滬指跌幅達2.8%。銀河證券首席規則分析師孫建波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首席看市”上發表了《炒股的十三條交易規律》一文,提醒投資者:暴跌不抄底,熊市更要杜絕抄底,指出“熊市很少短於九個月”。

孫建波還提醒投資者不要火中取栗,表示“炒股賺錢是概率行為,要做大概率的事情。不做火中取栗的事情。如果整體趨勢下跌,不要以為自己的股票好就不賣。”


進入2016年以來,銀河證券首席規則分析師孫建波就堅定看空。1月4日,他發表文章稱,“2015年6月底7月初的股災,正是股市透支了太久的未來,透支了遙遠未來的轉型成功”,並表示“大牛市之后必然是一個較長的熊市”。

隨后A股的走勢,驗證了孫建波的觀點。1月4日以來,A股進入了“跌跌不休”的夢魘之中:第一周,A股在熔斷機制下四天四度向下熔斷,兩天跌幅達7%;第二周,A股失守3000點;第三周,A股創出股災后新低2844點,隨后小幅反彈;第四周,A股再創2672點新低,單日跌幅超過6%,創業板重回1時代。

1月15日,孫建波再次發表觀點稱:“盡管很多人都說股市跌幅夠大了,繼續下跌的空間不大。但從時間上看,悲觀的情緒並沒有得到充分釋放,我們不能阻止悲觀情緒的釋放,也阻止不了。只漲不跌的市場,同樣是不健康的市場。2012年底到2015年6月的特大牛市之后,有個兩年熊市是非常正常的。”

以下是《炒股的十三條交易規律》全文:

1、趨勢比估值更重要,暴跌不抄底,暴漲不下車

因為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多賺,不是為了少虧。不能因為追求低估值,而錯過強趨勢。更不能在大跌的時候拿著低估值品種,誤以為抗跌。

每次暴跌,都不要急著抄底。雖然暴跌導致了股票瞬間估值下降,但暴跌往往意味著長期下跌趨勢的開始,戴維斯雙殺將隨之而至。如果暴漲,也不要急著下車。

真正的反彈,需要耐心等待。時間維度,比空間幅度更重要。

2、方向比幅度更重要

如果一個股票上漲概率大,就不要過多糾結於幅度大小問題。無論漲幅還是跌幅,都會超越我們的預期,尤其是跌幅,不要以為基本面好像不錯,就以為下跌幅度不大。

3、總市值是股票的空間和邊界

總市值代表公司成長的空間。看好一個公司,首先是因為總市值的空間,也就是這個公司能做多大的生意。如果公司的總市值空間有幾十倍乃至百倍,就不要再糾結於靜態PE估值。不過,多好的事情,也有總市值約束。例如:當中國神車超越波音飛機總市值的時候,泡沫破滅就很快了。

4、上漲不做波段,割肉不等反彈。

上漲過程中做波段,往往是丟失了好的籌碼,再難追回。曾經的那個好股票,一騎絕塵把你拋下。

如果市場處於下跌趨勢中,更不能做波段,等待反彈再割肉。一般的交易心理,總是不滿足於反彈的幅度,從而進一步深套。

5、解套的最好方法是另尋機會。

股票的機會,是公司發展的機會。既有短期的判斷,也有長期的判斷。如果買了一個股票之后一直跌,一般都是我們初始的判斷錯了。既然錯了,就要勇於承認錯誤,坦然地尋找其他機會。

6、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看熱點或主題選股票,只選彈性大的,不要選安全的。一定要記住買的理由,兌現了就要賣出,炒股票不是談戀愛。

7、警惕尾部風險對沖。

任何一種趨勢形成共識之后,都要心存敬畏。不管多好的公司,階段性上漲幅度太大,總市值超越經營節奏過大的時候,都存在風險。

8、不與趨勢為敵。

情緒推動交易,不要用價值投資的眼光來抗拒趨勢。趨勢是不長於三個月的交易行為,價值投資是基於兩年以上的投資行為。趨勢逆轉也很無情。

9、確定的收益永遠比不確定的更重要。

10、下跌不抄底,熊市更要杜絕抄底。

韭菜被割了一茬之后,需要時間長出新韭菜。熊市很少短於九個月的。

11、投資要保持敏感:對機會的渴望。

市場永遠都有套利機會,不管多差的市場,都不要灰心。優秀的基金經理在於任何時間都敏銳地捕捉市場中的錯配。

12、不要火中取栗,下跌中雖有好公司缺乏好股票。

炒股賺錢是概率行為,要做大概率的事情。不做火中取栗的事情。如果整體趨勢下跌,不要以為自己的股票好久不賣,人人都認為自己的股票好。炒股只是摘果子,摘到也走,摘不到也要走。

13、控制你的情緒,永遠不要以為市場錯了,虧錢了就是錯了,掙錢了就是對的。

附:孫建波觀點回顧

自2012年12月A股觸底反彈以來,改革的夢想催動了一輪超級轉型牛市:創業板指數從底部到高點漲了7倍。然后,萬事總是先破才能立。如果傳統經濟不破滅,社會各類生產要素價格居高不下,光靠政府鼓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只能誘惑無知的中產階層前仆后繼地倒在創業的戰場上。

“我相信,這幾年創業的普羅大眾們,一定是一把一把的辛酸淚,從殷實的中產,再度回歸無產階級。對於很多上市公司來說,過去幾年的互聯網+轉型,並不是迎來收獲期,而是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逐步被證偽。”

2015年6月底7月初的股災,正是股市透支了太久的未來,透支了遙遠未來的轉型成功。跌下來,等待統產業破滅,等待要素價格全面崩潰,才能有廉價的基礎設施,為新的企業家所用,推動新一輪繁榮。

歷經2013/2014連續兩年的單邊大牛市,以及2015年的瘋牛、暴跌和救市拉高,股市需要充分的時間和充分的調整來完成出清。這個過程,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大牛市之后必然是一個較長的熊市。

相關閱讀:銀河證券首席規則分析師孫建波:2016熊市開啟

孫建波:市場還將繼續下跌 空間不大但熊市有2年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