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陷入「流動性陷阱」 美聯儲進入惡性循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22 08:10
經濟數據向好、美股頻創新高,但美聯儲卻遲遲不采取行動,三者之間的「分裂」清晰地指向一個事實:美國陷入「流動性陷阱」。
所謂「流動性陷阱」,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接近零利率),此時無論貨幣數量如何增加,利率也不會再下降,致使擴張性貨幣政策無法刺激銀行放貸、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導致貨幣政策失效。人們寧願持有現金,因為他們預期需求不足、或短期利率接近零,或者是通縮等。
流動性陷阱的最明顯特征是:短期利率接近於零,而基礎貨幣的波動無法轉化為一般價格水平的波動。下面將根據這個定義,逐層分析美國的困境:
首先,全球央行正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是市場的共識。那麼,向私人銀行系統注入更多的流動性讓利率降低了嗎?答案恐怕是的。下圖顯示,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增加,因為他們是國債的「大買家」,這反過來推升主要銀行的超額准備金賬戶。銀行流動性增加,利息就會降低。
但是,美聯儲的流動性驅動,對利率走勢的效果根本不值一提。因為利率下滑現象不是從美聯儲貨幣干預措施之後才有的,而是從三十年前,當美國向消費信貸主導的服務型社會轉變時就開始了。持續疲軟的經濟活動導致了通脹壓力下滑和更低的利率,大量的消費信貸支撐起不斷提升的生活水平。眾所周知,美國的「借錢消費」模式很早以前就出現了。
基於這個原因,很難將最近幾年的利率下降歸功於美聯儲救市政策,特別是利率下滑趨勢顯然在這些寬松措施之前。經濟增速、利率、通脹一齊下滑的「真凶」,應該在生產力提高、全球化、外包業務和槓杆中尋找。
另外,流動性陷阱的定義也指出,因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增加,以及利率過低,人們會開始囤積現金。下圖顯示,貨幣流通速度已降至記錄最低水平。
貨幣流通速度的議題是「流動性陷阱」判斷的關鍵。如前文所述,流動性陷阱的特征就是短期利率接近於零,而基礎貨幣的波動無法轉化為一般價格水平的波動。美聯儲的問題是,在過去的30年里,每一次他們打算收緊貨幣政策,就會導致經濟放緩或更糟,這又會迫使美聯儲再一次降低利率以維持經濟。
這讓美聯儲陷入惡性循環,每個經濟周期的利率都只會比上個周期更低。短期內,這些寬松政策確實有助於經濟穩定,更低的利率也增加了槓杆使用的空間。但負面影響是,槓杆持續增加對經濟增速的侵蝕加重,並增加了通貨緊縮的壓力,因為美元從原來的生產性投資轉移至為債務服務。直到今天,當利率降至零的情況下,美聯儲將不得不采取更激烈的刺激形式,希望推動經濟增長,並提振通脹。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