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投資莊達:結構性資產荒未來演化路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21 08:40
一、當前資產荒是結構性的
近期,市場對低風險資產的追逐熱度高漲,「資產荒」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被廣泛討論之後再度受到熱議。不妨先看幾組數據:對於一線城市居民而言,房地產是低風險資產,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連續4個月同比增速在30%以上;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固定收益類資產是低風險資產,5月份至今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降幅接近40bp,3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下降60bp;分級A自5月以來普遍漲幅在6%以上;A股參與者對打新熱情也持續提升,C類投資者網下打新的中位數中簽率從2月份的萬分之一下降至7月份的十萬分之四;而受到利率下行和風險偏好外溢帶動,低估值、高分紅的A股藍籌也迎來久違的行情。
嚴格來講,一個經濟體的資產與負債相匹配,並不會存在「資產荒」。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資產和負債在結構上的量價不匹配。從價的層面看,主要是兩個缺口,一個是實體經濟能夠提供的投資回報率與預期回報率的缺口,另一個是金融資產投資回報率與負債成本的缺口。從量的層面看,簡單說就是錢很多,但合意的資產很少。從企業部門來看,A股非金融企業現金總額同比增速從2015年以來持續上升,目前達到23%,即使扣除因地產銷量大增導致現金較多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其余上市公司的現金總額同比增速也達到20%。企業缺乏優質的投資項目,手握大量現金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而M1與M2剪刀差的擴大也是這種現象在宏觀層面的體現。再從金融部門來看,商業銀行大量高收益的非標資產到期,而傳統信貸需求不足、主動投放意願也較低,只能投向低風險的債券、房貸等資產。
因此,當前的「資產荒」並不是沒有資產可以投,而是具備低風險特征、同時符合負債約束的資產缺乏,是結構性的資產荒。
二、未來演化路徑
從結構性資產荒產生的原因入手,未來的演化情形可能存在以下幾種:
第一,收縮負債端。通過政策強行收縮負債可以緩解資產荒問題,但同時可能會帶來資產的大幅拋售和金融市場的動盪。基於2013年債券市場和2015年股票的經驗教訓,以及當前較為疲弱的實體經濟,發生這種情形的概率最低。
第二,投資者在低風險資產上進一步加槓杆,並將「資產荒」演繹到極致。這種方式通過加槓杆放大利差,是需求擴張的一種。加槓杆實際上早就在發生,比如居民加槓杆購房、理財加槓杆買債、新股投資者加槓杆打新。但槓杆的絕對水平並沒有到極限,如果實體經濟無法擴張,在虛擬經濟進一步加槓杆會積累更大的風險。但由於目前金融市場槓杆水平受到嚴格監管,通過這種方式演變的概率較低。
第三,增加海外資產的配置,比如港股。從絕對水平上看,H股相對A股的折價幅度還比較大;從分紅水平看,A股股息率3%以上的個股大約100只,占全部A股數量不到4%,港股通標的股息率3%以上的個股大約120只,占港股通數量將近40%。隨着深港通推出,海外權益資產的配置將有更多選擇。我們預計國內投資者繼續增配港股概率較大,但由於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仍然存在50萬的賬戶門檻,參與度不會特別高,因此對解決結構性資產荒的作用不會很明顯。
第四,風險偏好邊際提升,增加A股等相對較高風險資產的配置。A股市場的優質權益資產仍沒有被充分挖掘,在收益率曲線越來越平坦的情況下,從貼現法估值角度分析,盈利平穩、終值現金流占比高的企業(類似久期更長的債券資產)更加受益。盡管近期個別股票已經漲幅較大,但是從分紅收益率、現金流穩定性、絕對估值等角度觀察仍然具有吸引力。當然,指望低風險偏好資金再次推動類似2015年上半年的行情並不現實,一方面A股股息率達到一定標准以上的公司數量很少,另一方面藍籌股上漲之後股息率進一步下降,除了保險資金以外,其余低風險偏好的資金很難忍受股價的回撤和波動。
第五,增加金融資產的供給,使得低風險資產的供需重新達到均衡。供給的增加有市場自發的因素,也有政策導向的因素。前者比如隨着債券、分級A、高股息藍籌股等價格的上漲,拋壓自然增加;後者比如通過提高財政赤字率擴大國債的存量,通過增加新股供應降低打新回報率,從而對打新的需求達到穩態。我們看到5/6月份上市新股的平均漲幅在500%以上,公募社保不加槓杆參與網下打新的預計年化收益率在2-6%之間(假設資產規模1-20億,規模越小年化收益率越高)。而7月份新股發行審核明顯提速,預計企業部門降槓杆壓力下,股權融資比例的提升是大概率事件。
第六, 投資者逐步降低預期回報率,理財成本加速下行,並最終和實物資產、金融資產提供的回報率達到平衡。2014年以來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下行,全市場1年期理財預期收益率從6%降至4%,但相比於利率債、信用債收益率的降幅,理財成本降幅還是比較小。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在居民存款理財化、理財規模擴張動力仍在的情況下,預期收益率的下降可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中期來看,這種趨勢難以逆轉,也許過不了多久投資者就會接受2-3%的預期回報率。
第七,通過改革釋放經濟活力,提升實體經濟回報率,增加更多的資產供給,引導資金脫虛入實,修復各部門資產負債表。這是中長期最為理想的情形,可以從根本上改善資產的供需錯配,解決結構性資產荒問題。
總之,當前的「資產荒」源自資產和負債在結構上的量價不匹配,且主要集中在低風險、穩定收益的金融資產領域,短期來看相應金融資產供給的增加可以緩解需求過旺的局面,中期來看投資者將逐步接受較低的預期回報率,長期來看仍需要期待改革釋放實體經濟活力,引導資金脫虛向實。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