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勾勒中國製造新版圖 智能製造成地方“搶手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27 08:20


地方兩會季:業版圖變局

“十三五”的開局年,全國的業版圖或將發生變化。


業體系的更新、業佈局的變革、業目標的變化,這些都在2016年的地方兩會中頻繁體現。今天的地方兩會專題,我們探討中國業版圖的變化:了解地方如何尋求製造業的升級,傳統的服務業如何以嶄新的姿態回歸。

本報記者 周 慧 實習記者 史夢怡 北京報導

導讀

在要素驅動馬力不足之下,智能製造已成各地製造業提質增效的 “救命稻草”。

全球製造業正面臨新一輪業革命,和技術創新轉型升級,國內製造業受制於勞動力成本和資源環境。國內外機遇疊加,或為地方製造業升級注入新動力,其中,創新驅動已成為各地製造業升級轉型的“萬能鑰匙”。

製造業強,則區域興。

在2016年地方兩會中,重視製造業發展,尤其是一城市上海,重提重視製造業發展,成為今年地方兩會的新風向。

從兩會期間各地攤出的智能製造園區、智能工廠的規模目標來看,新一輪中國製造發力的重點即為智能製造。而在地方簇擁佈局智能製造的過程中,如何避免新一輪能過剩,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如何融合,將是2016年的重要命題。

經濟結構“新風向”:

重提製造業比重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在上海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審議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下稱《草案》)中,重提出製造業目標。

《草案》提出,“十三五”期間,製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總值比重力爭保持在25%左右。而這一目標的設置,主要是城市避免業的空心化。

地方兩會中,上海屬為數不多的在經濟結構中,對製造業比重提出具體目標。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紡織控股集團總裁朱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未來在製造業上的佈局也將有結構性的調整,污染、低效的企業將比較快地遷出上海,而先進製造業將是未來上海製造業的重頭。

而一位上海市政協委員提到,目前上海製造業仍面臨3大短板:一是科研創新能力不足,量夠質不高,品同質化嚴重;二是資源環境制約,三是全社會創新協同或者業發展協同意識不強。該委員表示,製造業大有作為,但同時要及時修補短板。

當下上海再提保持製造業比重,或是地方業佈局的“新風向”。

“北京和上海都發展服務業去了,我們還天天盯製造業。”記者在二城市採訪時,不少人以北京、上海為標桿,批判當地官員反復強調“工業倍增”制的邏輯。

而如今邏輯已經發生變化,地方對工業的認識已生變。從目前全國的佈局來看,智能製造的新佈局,已提上各地經濟規劃的日程。

據記者梳理,目前已有20多個省市出台地方製造行動計劃,其中湖北、安徽均就製造業佈局提出具體目標。以湖北為例,該省提出到2020年湖北製造業總量要進入全國前6位,到2025年爭取進入全國製造強省第一梯隊。

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成為“搶手貨”

在要素驅動馬力不足之下,智能製造已成各地製造業提質增效的 “救命稻草”。

全球製造業正面臨新一輪業革命,和技術創新轉型升級,國內製造業受制於勞動力成本和資源環境。國內外機遇疊加,或為地方製造業升級注入新動力,其中,創新驅動已成為各地製造業升級轉型的“萬能鑰匙”。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髮現,已召開的地方兩會中,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重慶、天津、上海均提到智能製造的相關佈局。

其中,機器人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業等高端製造業更是搶手貨,成為地方佈局製造業的必占高地。

比如上海提出要發展以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3D打印、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整合服務等為代表的智能製造業。

河北省工信廳廳長鄒平在當地兩會期間表示,未來5年河北要建成1500個智能工廠、車間。江蘇的目標則是,到2025年,建成1000個智能工廠(車間);研製並應用1000個首台套重大裝備,其中50%以上填補國內空白。

浙江省最新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到2020年全省在役工業機器人超過10萬台,“浙江製造”標準達到500個以上,高標準特色小鎮100個以上。

地方智能製造“糾偏”

“都在轉型,專門來學習。”一家河北地級市鋼鐵企業負責人。2015年底,在北京國貿的一個關於工業4.0會議上,記者見到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傳統製造企業”負責人,還有基層園區公務員,交報名費來參會學習。

在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的大政策背景下,新一輪信息化和智能製造的主要內容,被定位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進入工業領域。

2015年至今,地方政府關於智能製造的行動,多集中在建園區和招商上。某省會城市一位招商局科員稱,有個不怎麼看好的項目,因為提到了工業4.0,領導親自過問。

湖北當地一位汽車業辦官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一方面地方製造業企業,生存艱難,無暇顧及“新概念”;另一方面所謂的互聯網、大數據業在地方並無業基礎,招來的企業質量層次不齊。

另外一個爭議的問題,中國製造業該如何升級。以地方兩會為例,多地提出發展高新技術業,騰籠換鳥。

以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路風為代表的學者提出,傳統業活動是構成經濟活動的主要部分。在信息技術進入工業領域時,互聯網只應該成為一種技術手段,主導中國製造業創新升級的,應該還是傳統的工業企業。

在這一輪的全國智能製造大佈局年,地方政府和企業將怎麼走,或是中國經濟轉型最重要的一個命題。

(編輯:胡欣欣,如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zhouhui@@21jingji.com,huxx@@21jingji.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