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攻克最後堡壘 習近平發出脫貧「總動員令」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06 20:00


   

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寧夏調研考察。圖為習近平在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

全國還有5000萬貧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實現全部脫貧目標——7月18日,在寧夏固原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說出這份牽掛。7月20日在銀川召開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發出總攻令:「扶貧開發到了攻克最後堡壘的階段。」


今年前7個月,習近平先後考察調研了重慶、江西、安徽、黑龍江、寧夏、河北等6省市,其中一半以上聚焦民生改善和扶貧開發。脫貧攻堅事關全面小康能否如期實現,這一直是習近平「最關心的事」,可謂念茲在茲,身體力行。

從陝北梁家河知青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40多年來,習近平的足跡遍布中國絕大部分最貧困的地區,扶貧攻堅這場持久戰,他始終走在沖鋒的最前方;深入各地調研考察,在長期扎實的實踐中,他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特色扶貧之路;着力扶貧頂層設計,他深謀遠慮、砥礪創新,以一系列清晰可辨的戰略思想構建起中國扶貧新格局。

民生所指,國運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這場扶貧之戰,是中國夢實現路上的關鍵一步。志比鋼堅,習近平引領扶貧之路穩步向前邁進,為扶貧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310328,基金吧)。

40載扶貧情懷始終如一

著書談「擺脫貧困」:弱鳥先飛

「40多年來,我先後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在2015年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習近平滿懷深情地說。

歷經知青、梁家河村支書、正定縣委書記、寧德地委書記……從基層走出的習近平對貧困地區的艱辛生活有着刻骨銘心的切身體會。2014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全國人代會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曾回憶起那段難忘的歲月:「插隊的經歷,讓我對貧困群眾有天然的感情,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心里更惦念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

多年來,習近平在帶領地方脫貧致富的工作經歷中,積累了豐富的扶貧經驗,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扶貧理論。

1973年,習近平當上了陝西梁家河的村支書,開始帶領村民一起走上脫貧之路。習近平和村民們一起鏟土修建大壩、帶領村民建沼氣池節能減排、建起磨坊、代銷店增加創收……從吃不飽到有余糧再到生活質量的日益提升,梁家河村的脫貧發展路就是整個中國農村脫貧的一個雛形。

1982年,習近平初到河北正定,為深入群眾生活,他和大家一起排隊吃食堂的「大鍋飯」,騎着自行車到各地了解情況,在多次下村調研中找出了正定貧困的症結所在。1983年任正定縣委書記後,他帶領全縣人民大膽改革,改變兩種模式,實施五種興縣戰略,優化經濟結構與農業產業結構,使正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熱潮,甩掉了「高產窮縣」的帽子。

1988年,習近平被調往福建省寧德市擔任地委書記,到任三個月內就走遍了寧德九個縣,以系統的扶貧思想帶領寧德因地制宜擺脫貧困。在他的指導下,號稱「窮山惡水」的寧德脫貧率達到96%以上,「寧德模式」也很快在全國掀起了學習的熱潮。 1988年,時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下鄉調研時和群眾一起參加勞動。

習近平在寧德期間的29篇重要講話和文章,1992年7月集為《擺脫貧困》一書首次出版。習近平在文章中說,「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里有無這種意識」,「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

習近平在書中還強調,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說貧。「貧困地區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

曾經在貧困一線扶貧多年的經歷,是習近平難忘的情感記憶與寶貴的經驗財富。一枝一葉總關情,正是這40年漫長的積淀,凝結成習近平心心念念的百姓情緣。扶貧路上,大國領袖始終不改民生情懷。

實踐中找准扶貧思路

多次強調「精准扶貧」:對症下藥

走好扶貧路,習近平不僅牽掛在心,更是身體力行深入基層調研,在實踐中探索發展路徑。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走遍全國各地,在考察中明確了扶貧工作的展開方向,多次強調「精准扶貧」,實現由單純的「輸血」到「造血」,扶貧思路日漸清晰可辨。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時,習近平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貧」:「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媒體分析認為,這一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政府今後一個時期對於貧困治理工作的指導性思想,將對中國扶貧成敗起到決定性作用。

精准扶貧,首先要精准定位扶貧對象,制定精准的扶貧政策。扶貧誰?怎麼扶?在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部分省區市扶貧攻堅與「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曾做過一個生動的比喻:「俗話說,治病要找病根。扶貧也要找『貧根』。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采取不同的脫貧措施,對症下藥、精准滴灌、靶向治療。」

習近平在會上提出了「六個精准」:扶持對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准、脫貧成效精准。習近平的精准扶貧思路,強調把真正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搞清楚,再因戶制宜,因人施策,幫助各地各戶找到適合他們實際情況的脫貧對策。

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也多次強調要「打贏扶貧攻堅戰」,足見扶貧在他心中的分量始終不減。在湖南團,習近平詳細詢問了十八洞村近兩年精准扶貧進展情況。「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去過的每個地方都要抓反饋。」習近平明確強調,精准扶貧不能制造「盆景」。

適應經濟新常態,創新精准扶貧新機制、新模式,習近平強調的另一條重要思路是產業扶貧。今年7月18日,習近平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考察時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扶貧不等於一味的等待支援,當救濟式扶貧「治標不治本」,產業扶貧卻可以幫助貧困地區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使貧困人群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習近平2014年5月15日在了解畢節扶貧經驗時,批示指出:「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一個地方必須有產業,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展。」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強化自我發展能力的扶貧思路,是對「貧根」的治本,也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

從健全「建檔立卡」管理制度,到推進「六個精准」、「五個一批」等創新理念,從籠統的政策、資金扶貧到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脫貧、交通扶貧、電商扶貧等因地制宜扶貧,精准扶貧思想引領下「造血」扶貧模式正不斷取得成效。

統籌構建扶貧新格局

關切推進「閔寧模式」:東西協作

扶貧工作的具體推進,離不開頂層設計與戰略制定。黨和國家立足國情,探索出一套適應自身發展水平的扶貧新模式,為解決貧困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展現出「中國智慧。」

1996年夏天,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決策,東南沿海10個較發達的省市,協作幫扶西部10個較為貧困的省區。自那時起,北京與內蒙古,天津與甘肅,上海與雲南,廣東與廣西,福建與寧夏,大連、青島、深圳、寧波與貴州……開始了結對牽手。過去的20年里,黨中央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組織東部地區支援西部,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格局。

新時期,進一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持續發力。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西部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程度深、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是脫貧攻堅的短板,進一步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必須采取系統的政策和措施。 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東部帶動西部脫貧致富,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扶貧協作之路被開創出來:跨越2000多公里,歷時20年,福建寧夏兩省區對口扶貧協作,從單向扶貧到產業對接,從經濟援助到社會事業多領域深度合作,形成獨具特色的「閩寧模式」,使曾經「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面貌煥然一新。

自建立起協作關系以來,習近平始終關切「閔寧模式」的構建與推進。1996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倡議兩省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年輪流舉辦一次,通過堅持聯席會議制度,扶貧協作工作始終與兩省區的發展大局緊緊相扣,做到「寧夏所需、福建所能」。1997年、2008年、2016年,習近平三次來到寧夏考察,關注閔寧模式的進展與落實情況,見證在實踐檢驗中彰顯的決策光芒。

20年過去,數以萬計的閩商在寧創新創業,幾萬寧夏貧困群眾在福建穩定就業,閔寧模式在寧夏開花結果,也成為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成功范例。東西協作,統籌全局,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戰略體現着治國的大視野,構建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扶貧新格局。(李警銳 實習生:洪蔚琳)

    文章來源:人民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