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全球掀起降息潮 為何中國央行不該隨之共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05 09:00


2016年8月2日,澳大利亞央行降息0.25%至1.5%;8月4日,英國央行降息0.25%至0.25%,為7年來首次降息。在此之前,還有6月韓國、俄羅斯降息。6月以來,已有4個主要國家降息,但最重要的四大經濟體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央行仍按兵不動。

分析此輪「海外降息潮」對中國的影響,可以參考2014年初的「海外加息潮」。2014年1月,巴西、印度、土耳其等國紛紛加息,當時我們寫過報告《海外加息潮:為什麼中國央行會不一樣?》,認為加息國家主要是為了應對自己國家內部的高通脹、匯率貶值,同時在該報告提出,「中國央行跟風加息的可能性很低,甚至存在降息的可能」。

與2014年「海外加息潮」不同的一點是,當時海外國家加息的邏輯均是對抗高通脹、匯率貶值、資本外逃,而此輪「海外降息潮」各國的降息邏輯卻各不相同。

我們認為,不同國家的貨幣政策取決於自身的經濟基本面,不能一概而論,這一分析邏輯對於「海外加息潮」和「海外降息潮」是一致的。

2014年,我們認為,中國不會因為「海外加息潮」而加息;2016年,我們同樣認為,中國不會因為「海外降息潮」而降息。

「海外降息潮」,各國邏輯均不相同

6月以來,俄羅斯、韓國、澳大利亞、英國先後降息,但是四國的降息邏輯卻各不相同。

俄羅斯降息與其他國家有極大區別,是由超高利率向正常利率回歸,主要因為惡性通脹得到遏制,而幾乎沒有經濟刺激的意圖。俄羅斯此次降息是由11%下調至10.5%,主要原因是俄羅斯惡性通脹出現明顯下降,2015年俄羅斯CPI中樞15%,2016年俄羅斯CPI已經回落至7%左右,這是俄羅斯降息的主要原因。2016年以來,隨着油價的明顯回升,俄羅斯經濟明顯回暖,工業生產指數已經由2015年的-5%回升至2%,因此俄羅斯央行不存在因為刺激經濟而降息的可能。

韓國降息是四國降息中最讓人意外的,該次降息全球經濟學家基本沒有預期到,而其他三國降息則均符合市場預期。根據韓國央行的表述,韓國降息主要因為韓國企業重組導致的對經濟的擔憂,以及全球貿易的不景氣。從韓國經濟數據看,二季度韓國GDP增速創兩年新高,韓國PMI持續回升,韓國出口也呈現底部回升態勢,韓國經濟增長數據並不支持韓國降息。韓國CPI年初以來出現小幅下滑,似乎支持韓國降息,但是韓國央行自己不認為通脹是韓國降息的原因,韓國降息是否合理仍然是未解之謎。

澳大利亞降息的邏輯是對抗低通脹。2016年以來,澳大利亞經濟基本平穩,但是澳大利亞的通脹水平卻一路下滑。根據2016年7月27日公布的數據,澳大利亞2016年二季度CPI僅為1%,創1999年以來最低水平,是導致澳大利亞降息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原因。

英國降息的邏輯是對抗脫歐帶來的中短期經濟下滑。盡管目前尚無7月英國經濟增長數據公布,但是多項預期或調研指數均指向英國脫歐公投以來,英國經濟出現嚴重惡化。英國7月PMI大幅下滑至47.7,為2009年以來最低;英國二季度工業生產信心指數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三季度訂單預期降至2012年以來最低;英國央行將2017年GDP增長預期由2.3%下調至0.8%。

需要注意的是,英國央行的降息與低通脹無關。2016年以來,英國CPI持續回升,中樞已經由2015年的0%回升至目前的0.4%。從英國央行的通脹預期來看,英國央行將2016、2017、2018年CPI預期分別上調0.4%、0.3%、0.2%至1.3%、2.1%、2.4%,表明英國央行對於英國通脹問題並不擔憂。

總結前文,俄羅斯降息是因為惡性通脹得到遏制、利率由超高利率回歸常態;韓國降息是因為韓國央行對未來韓國經濟的擔憂,盡管目前為止韓國經濟下滑並未發生;澳大利亞降息是為了對抗低通脹;英國降息是為了對抗低增長。

可以看到,近期4國的降息邏輯各不相同,各自為了應對各自國家的內部矛盾。四國降息之間並無本質聯系,不能一概而論,這與2014年的「海外加息潮」有所不同。

2014年初的「海外加息潮」回顧

2014年初,巴西、印度、土耳其等國紛紛加息,海外新興市場國家出現加息潮,引發當時市場對中國加息的擔憂。

我們在2014年1月29日寫了一篇文章《海外加息潮:為什麼中國央行會不一樣?》,論述了海外新興市場國家加息的邏輯,提出「中國央行跟風加息的可能性很低,甚至存在降息的可能」。該文的主要觀點如下:

1、2014年初加息的國家主要面臨的是國內的通脹、國外的匯率以及資本外逃的壓力:(1)通脹,巴西的月CPI同比將近6%,印度月CPI同比超過10%、土耳其的月CPI同比超過7%;(2)匯率,巴西、印度、土耳其的貨幣相對美元,近三個月分別貶值9%、16%、2%,近半年分別貶值13%、23%、11%。在美國繼續縮減QE之時,對通脹壓力過大、本國貨幣貶值、資本外逃的國家而言,出現加息潮是理所應當的。

2、2014年初中國與這些新興市場國家存在顯著的不同:(1)通脹,中國CPI在2-3%之間,遠低於前述國家;(2)匯率,
人民幣
近三個月相對美元升值0.7%,最近半年升值1.3%,在
人民幣
依然強勢之時,資本外逃壓力很小。

3、中國央行跟風加息的可能性很低,甚至存在降息的可能。我們認為並不能簡單的認為新興市場國家都具有相似的特征,更不能認為新興市場國家央行都會同向操作,而是應當從各個國家的國情出發去分析。

事後來看,我們當時的觀點基本正確,中國央行確實沒有因為「海外加息潮」而跟風加息;相反,在2014年中國央行開始了降准降息周期。

該案例表明,中國央行具有貨幣政策獨立性,不是別的國家加息、中國央行就一定會加息;同理,別的國家降息、中國央行也不一定會降息。

中國加息還是降息,要看的是中國基本面,而不是跟風其他國家央行。

海外降息潮:為什麼中國央行會不一樣?

分析海外央行對中國央行的影響,需要避免「海外加息,中國就加息;海外降息,中國就降息」的線性思維。

我們認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首先要看各國經濟基本面,其次才是與其他國家貨幣政策同步性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其他國家都經濟低迷、通貨緊縮,其他國家央行均降息;同時假設中國經濟過熱、通脹高企,中國央行難道要跟隨其他國家降息,而不是加息嗎?

沿用2014年初「海外加息潮」的分析邏輯,對於2016年的「海外降息潮」,我們的分析思路如下:

對於「海外降息潮」,首先要看海外國家降息的原因是什麼,然後看中國是否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原因,最後得出中國央行會怎麼做。

首先來看各國降息的原因。如前所述,此輪「海外降息潮」中,俄羅斯降息是因為惡性通脹得到遏制、利率由超高利率回歸常態;韓國降息是因為韓國央行對未來韓國經濟的擔憂,盡管目前為止韓國經濟下滑並未發生;澳大利亞降息是為了對抗低通脹;英國降息是為了對抗低增長。

對於中國,與上述國家基本面均不相同,因此無法得出中國央行要跟風降息的結論。

對於2106年中國央行,我們認為降息的可能性很小。主要邏輯在《不該忘記的危險游戲——債市末日狂奔或釀泡沫大悲劇!》中已經充分闡述,簡要論證如下:

第一個理由是,中國通脹中樞不會下降,更不會進入通縮。

我們認為,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半年,中國CPI大概率在1.5-2.5%區間波動,中樞降至1.5%的概率很小。第一,大宗商品價格已經系統性上升,第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第三,中國經濟企穩概率大,通脹滯後於經濟增長,因此通脹保持平穩概率大。

短期通脹下行因低基數所致,9月之後通脹將回升至2%以上,不支持中國央行降息。對於7、8月兩月CPI,我們認為確實有繼續下降的可能,但這主要因為去年7、8兩月CPI環比的高基數。9月開始CPI環比基數將大幅回落,因此2016年9月之後CPI重新回到2%以上是大概率事件,中國央行因為短期CPI下滑而降息的可能性極小。

第二個理由是,即使政府保增長,也不會通過央行「寬貨幣」。

在央行盛松成司長近期文章《M1與經濟增長背離之謎》中,盛松成提出「M1與經濟增長背離的最主要原因是企業缺乏投資意願,企業有流動資金而不進行投資的尷尬局面,說明企業陷入了某種形式、某種程度的『流動性陷阱"。盛松成進一步提出,「由於企業稅費負擔高於利息負擔,降稅效果好於降息」。

「流動性陷阱」是什麼意思?簡單的說,企業有錢,而這些錢沒有轉化為投資、生產、消費,沒有帶來經濟增長。

「流動性陷阱」的另一個表述,其實就是「資產荒」。

在「流動性陷阱」、「資產荒」的情況下,繼續貨幣寬松有什麼作用?只能進一步加劇「流動性陷阱」,進一步加劇「資產荒」,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引發金融系統風險。

通俗地講,現在中國「水」已經加的足夠多了,再保增長需要的是加「面」,而不是繼續加「水」。

2014年,我們認為,中國不會因為「海外加息潮」而加息;2016年,我們同樣認為,中國不會因為「海外降息潮」而降息。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