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智庫報告: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力促人民幣國際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25 12:10


新華社記者王文迪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24日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認為,實體經濟保持中高速可持續發展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堅實基礎。實體經濟是一國貨幣國際化的根基。強大的經濟實力、龐大的國際貿易體量、穩定的幣值、資本可自由使用、有效的宏觀政策等是貨幣國際化的必要前提。


報告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培育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建立經濟可持續發展新結構的必由之路,應該在供給側改革中確立三個抓手。

第一,增加研發投入,加大海外並購,內外並舉提升技術水平。供給側改革一大核心任務是補短板,補短板應該從內外兩個方向齊頭並進。對內通過加大研發投入,進行制度改革,鼓勵企業發展科技和創新能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對外鼓勵企業走出去,加大對發達國家高端制造業的並購,增加高技術的供給。

第二,重視金融結構調整,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資金成本,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防止金融“脫實就虛”甚至泡沫化。應該大力發展要素市場,更多地運用利率槓杆來調節資金供求關系,提高資源配置的經濟效率;促進金融開放和創新,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鼓勵企業境外融資,利用境外市場利率較低的優勢,幫助高負債企業去槓杆,大幅降低資金成本,提高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

第三,金融手段與財政措施協調配合,鼓勵民營企業進行直接投資,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優化生產要素配置。一方面,必須加強企業的品牌建設與管理,滿足國內對高質量生活用品、奢侈品的消費需求,逐步實現進口替代;另一方面,合理設計外援模式,有效進行PPP模式的海外擴展,幫助企業進行國際產能合作,延長傳統優勢產品的生命周期,提高全要素經濟效率。

報告認為,推進供給側改革,長遠看有助於解決我國實體經濟的風險積聚問題,夯實人民幣國際化的物質基礎。而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推進,不僅增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和需求,其所帶來的貿易計價結算和投融資便利,還有利於擴大對外貿易和國際合作,推動跨國並購和技術進步,形成大宗商品新的供應新模式,實現在國內外更廣闊的市場上優化資源配置。從某種意義上看,人民幣國際化與供給側改革是相輔相成的,人民幣國際化本身就是中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大推手。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