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貶值趨勢日漸明朗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12 09:40
和訊外匯消息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規則和透明度明顯提高,其變化與「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形成機制高度相符,市場機構開始可以用收盤匯率的變化來大體測算,中間價變化部分中的外匯市場供求變動的影響。
日內,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降107基點報6.6950,為2010年10月以來最弱水平。
1月份開始到2月中旬,中間價的實際變化和市場供求變化部分明顯背離,顯示和市場的貶值預期不同,央行當時仍然試圖讓人民幣中間價維持強勢來避免其非理性貶值。
不過2月下旬以來,央行再次恢復讓市場決定匯率走向,6月27日當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還一次性大跌0.90%,也就是599點,創五年半新低,顯示英國脫歐後,央行可能希望用快速的貶值來降低外匯市場的過度波動。
量化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變化與市場供求變化兩者的相關性也在顯着提高。
2011年年初以來,兩者的相關性僅為0.1,顯示中間價變化與市場供求變化之間總體為弱相關關系;但2015年8月份至當年年末,相關性提高到了0.5;2016年由於年初的中間價干預,相關性再次降低至0.4;而剔除年初的干預時間段,從2月下旬至今測算,兩者相關性提高到了0.7,英國脫歐後得到進一步加強。
有分析認為,從過往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調整機制的變化來看,中間價變化已經絕大部分可由市場供求部分來解釋。相比年初面對市場波動的恢復干預,此次英國脫歐,央行幾乎是選擇了完全放手,大國調控自信及水平明顯提高。某種程度而言,除了每日波幅等政策仍有限制外,中國匯改進程可能已經接近尾聲。
分析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及匯率指數近期持續貶值,有匯率機制受英國脫歐事件沖擊等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疊加匯率貶值和外儲增加的局面,未來即使人民幣兌美元繼續貶值,在匯率市場化機制及基本面前提下,對中國資本流動及外儲來說,也可能將不再有方向性和趨勢性的指導意義。
近期, 美國銀行、瑞銀集團、高盛集團、蘇格蘭皇家銀行等機構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預期水平下調至7元人民幣兌1美元甚至更低。
美國銀行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到年底將下跌超過4%,達到7元人民幣兌1美元,創下2008年以來最低水平;瑞銀預計明年會跌至7.2;高盛、蘇格蘭皇家銀行和荷蘭銀行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在2017年跌至7。
法興銀行分析師Frances Cheung稱,包括二季度GDP在內的核心數據的下行風險將可能導致離岸人民幣拋售,離岸人民幣或跌破今年一月低點6.7128。即使數據稍好,也不大可能改變人民幣的中期走弱的趨勢。
瑞信分析師陶冬稱,中國允許人民幣逐步甚至可預測的貶值,以抵銷國際收支赤字,預計本年末美元/人民幣將達6.84,於2017年達到7.11。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不會出現恐慌性貶值。
國泰君安分析團隊指出,5月以來,人民幣外匯市場出現了兩個重要變化,一是匯率貶值風險似乎不再形成跨市場的「傳染效應」,二是資本流動對短期貶值的敏感度大幅下降。這兩個變化仍在延續,意味着央行和市場對匯率波動性的容忍度均顯著提升,這是「匯率市場化」的積極信號。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