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真相:了解世界運行的邏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11 09:20
書名:《貨幣的真相》
作者:榮添
出版社:時事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6月
內容簡介
貨幣既代表曾經的財富,又代表未來可能的財富。它不僅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更是與國家經濟和全球經濟緊密相連。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了貨幣的誕生與衍變歷史,闡述了相關金融市場結構、外匯市場、金融機構管理以及貨幣政策在經濟中的巨大作用,這些內容既艱澀也有趣,值得金融愛好者一讀。
作者簡介
榮添,金融學專業,現供職金融投資管理機構,從事金融投資理財咨詢服務,具有非常豐富的金融知識與投資經驗。
貨幣的衍變史——金、銀和紙幣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商品交換是以物換物,在交換的實踐中,人們發現物物交換會很不方便,於是便尋找一種大家都接受的商品來充當交換的「中間人」,貨幣就此產生。作為交易的媒介,貨幣的「容顏」幾經更替,經歷了從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再從金屬貨幣到紙幣的漫長衍變歷程。
「錢」是如何產生的很多人認為,錢是無所不能的。錢的能力到底有多強大,其實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能夠體現出來。錢可以讓你吃飽飯,錢可以讓你穿錦衣,錢可以讓你不用辛苦勞動、不用浪費美好時光來換取價值,錢可以讓你頤指氣使地領導人,錢可以讓你去環球旅游……錢真的是無所不能的嗎?錢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有什麼別有病,沒什麼別沒錢」,這是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口中的警示名言,充分體現出錢的重要性及其不可替代的地位。而錢只是一個泛泛的概念,在現今社會「錢」就是財富的象征,也就是現今最熱門的行業「金融」的代名詞。
錢是金融的核心要素,因此我們不得不先了解其真正的來源。「錢」僅僅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紙幣和硬幣嗎?其實不僅僅如此,那麼「錢」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要說「錢」的來源,可要追溯到原始時期。在歷史學的范疇內,原始時期屬於石器時代,那個時候的人是使用石頭作為工具來勞作、打獵以及獲得食物的。
石器時代分為兩個階段——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二者的區分在於使用的石器工具不同。舊石器時代從大約300萬年前開始一直到大約兩萬年前,這個時代使用的石頭工具僅僅是通過敲打弄出來的。相對於舊石器時代來說,新石器時代(大約是在兩萬年前到距今6000年前這段時間)的石頭工具則是通過磨制弄出來的。科技創新是生產力迅速發展的第一要素,而這在石器時代就已經得到了證明,磨制出來的石頭和敲打出來的石頭存在着很大的差異:由於技術的創新推動生產速度加快,加之工藝逐漸精湛起來,生產變得更加快捷容易。生產力的發展使得人們不僅僅能維持溫飽,而且有了剩余食物,也就是生產出來的減去自足以後的產品。
這些剩余產品使人們產生了新的不僅限於自給自足的需求,因為有了產品的剩余,原始時期的人們開始追逐新的生活方式和溝通交流方式,從而產生了物品交換這樣一個需求。例如,原始人A家種了一地的地瓜,可是因為產量太好,留下自己家一年的食用量後依舊還有很多吃不完,但是又不舍得扔掉;原始人B家養了一頭奶牛,這頭奶牛今年居然生了兩頭牛犢,可是他家的糧食卻只能養活一頭;而原始人C很會做石斧,做的石斧既美觀又實用,由於工藝熟練,做完一把之後竟然發現預計的時間還有很多,於是他又做了一把,可是實際上他只需要一把石斧。就這樣,原始人A、B、C的家里都有着這樣那樣多余的東西,A家的地瓜不吃就要腐爛了,B家的牛犢就要餓死了,C家的石斧要被當作沒用的石頭扔掉了。這種情況讓人看着覺得十分可惜,可是到底該怎麼辦呢?假如能做到既不浪費又能獲取別的需要的東西豈不兩全其美?原始人A、B、C都愁眉苦臉,這一天他們集中到一起來傾訴各自的苦惱。
大家都覺得自己家的東西很好,丟掉了太浪費,可是又不知道到底該如何處理。就在這個時候,連老天都來幫忙了,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好主意——「交換」,對此大家都開心得不得了。於是,大家都各自趕回家,A給B一筐地瓜,B給C一頭牛犢,C給A一個石斧,皆大歡喜。就這樣,大家在那個時代開始了交換的生活,天天像趕集一樣開心地尋找自己想要交換的東西。在交換過程的初期,大家都為自己想出這樣的方法而開心和自豪,可是在交換的過程中漸漸地又發現了很多問題,這讓他們着實頭疼了很久。B很不高興地說:「我家的奶牛個頭大,產奶多,而且品種優良,預計明年又可以生兩頭小牛呢,可是換來換去卻只得到A家的一筐地瓜,我太虧了。」而A也氣呼呼地抱怨着:「我家的地瓜又大又甜,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作為種子來種植,第二年肯定能收獲很多地瓜,可是換來換去,我卻只得到了C家的一把破斧子,除了砍柴什麼用也沒有,而且全是石頭的很重,用起來都不順手。算來算去,我都沒得到什麼實惠。」就這樣,在大家的滿腹牢騷中,交換這件新穎的事情變得停滯不前了。
於是,大家又開始圍坐在一起想辦法,這次大家都積極發表意見,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最終人們發現,自己在交換的過程中並沒有真正地去了解到底需要什麼,只是希望盡快地把自己多余的東西交換出去,而且在此過程中,並沒有一個可以公平衡量每件交換物品價值的東西,正因為沒有一個很好的標准和目標物,交換變得越來越難以進行。原始人們都稟着公平和民主的准則來思考和決定到底該如何解決問題,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了一起,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他們終於想到了一個很好的交換媒介,這還是一個原始人細心觀察的結果。原始部落的生活與現代社會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愛美這一點就是共同的,部落里面的美女都會戴着美麗的貝殼作為掛飾來裝飾自己,希望自己更美麗優雅。
原始人通常生活在江河的邊上以便更方便地食用水和魚類,在這個過程中就發現了既堅固又美麗的貝殼,但是由於貝殼的數量很少,所以對於那個時代的人們來說貝殼便是十分珍貴的物品了。貝殼外形美麗又寓意吉祥,是所有原始人都渴望得到的物品,這樣這個媒介物既有了需求帶來的價值又很方便計算價值,原始人的定價就按貝殼的個數來確定了。大家都為這樣的好點子而雀躍,用貝殼來作為交換的媒介不但沒有人排斥,而且大家皆渴望獲得,於是寓意吉祥和幸福的貝殼變成了第一個物物交換的媒介物。接下來,大家便開始商量如何定價,一筐地瓜=5個貝殼,一頭牛犢=15個貝殼,一把石斧=20個貝殼,就這樣,標准的價格得以確定下來。
當然還有附款,假如誰認為自己家的東西比標准的東西更好的話,可以自己提高價錢,只要交換的人接受便可以了。就這樣,原始人的民主大會終於落下帷幕,同時也產生了很重要的成果,自此貝殼便開始扮演自己在交換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就這樣,原始社會的「錢」就產生了,也就是金融業的始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