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上市銀行資本告急 密集發優先股補血超1600億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06 16:50


和訊網消息 2016年以來,上市銀行開始密集發行優先股補血。截至6月30日,先後有12家銀行成功發行優先股,規模達1634.25億元。中國銀行(601988,股吧)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熊啟躍對和訊網稱,頻發優先股是資本壓力加大的表現,主要源於資本要求趨嚴和銀行經營壓力。

日前,交通銀行(601328,股吧)公告稱,證監會6月22日已核准該行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5億股優先股,自核准發行之日起6個月內有效。


事實上,這是自今年5月底以來,第5家披露發行優先股進展的A股上市銀行。在此之前,南京銀行(601009,股吧)、寧波銀行(002142,股吧)、中信銀行(601998,股吧)、民生銀行(600016,股吧)也於近期披露了優先股融資的進展,其中交行募集資金不超過450億元、民生銀行不超過300億元、中信銀行不超過350億元,另外寧波銀行和和南京銀行募集金額分別不超過49億元和50億元。

熊啟躍透露,在監管要求方面,我國自2013年起正式實施中國版「巴塞爾Ⅲ」,雖然監管要求資本達標給予了6年的過渡期,但在經營管理中,商業銀行往往是按照最高監管要求編制預算。中國版「巴塞爾Ⅲ」對於商業銀行最低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分別是10.5%、8.5%和7.5%,對於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各級資本有1%的額外要求。

他認為,從整體上看,我國銀行業各類資本的資本緩沖與國際領先銀行仍存在一定差距,上市非G-SIBs的資本補充壓力更大,主要體現在一級資本補充方面。如果未來我國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D-SIBs)名單出台,部分非G-SIBs的資本監管壓力會進一步提高;對於G-SIBs而言,未來還要總損失吸收能力要求,整體合規壓力較大。

在經營壓力方面,熊啟躍表示,當前銀行經營壓力加大對資本的侵蝕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凈利潤下滑對內源融資造成不利影響,2015年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僅為2.4%,較2014年下降7.2個百分點,而同期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速為15.4%,在分紅率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內源融資增速不能匹配資產擴張速度。

二是可計入二級資本的貸款損失撥備增速趨緩。《資本管理辦法》規定,對高於150%撥備覆蓋率要求的撥備可納入二級資本。由於我國銀行業撥備覆蓋率水平整體較高,遠高於150%的監管要求,所以貸款損失准備是銀行二級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平均在30%-40%之間。2015年,受資產質量惡化的影響,銀行貸款核銷速度加快,2016年1季度末,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64%,同比下降47.8個百分點,二級資本受到大幅度侵蝕。

同時,他認為,發行優先股補充資本是當前商業銀行的理性選擇:首先,一級資本充足率的監管合規壓力最大,發行優先股最為「解渴」;其次,A股上市銀行平均市凈率仍處於「破凈」狀態,進行普通股融資難度較大;相較於二級資本工具,優先股雖然融資成本略高,但其期限較長,又可計入銀行權益,有利於降低財務槓杆,也可計入槓杆率的分子,其綜合效益要大於二級資本工具。

此外,熊啟躍還表示,發行優先股有利於使資本結構與國際先進銀行接軌。與國際領先銀行相比,我國銀行業的資本結構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一級其它資本匱乏,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中資G-SIBs的一級其他資本與總資本的比為5.3%,低於非中資G-SIBs平均10%的水平和巴塞爾Ⅲ9.6%的理想水平;二是境外融資規模不足,非中資G-SIBs境外融資在總資本的占比在30%以上,而我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國銀行也不足15%,在全球利率水平整體較低的背景下,海外融資比例較低不利於銀行整體的成本控制;三是,撥備/資本比例較高,2015年末,我國銀行業貸款損失准備/資本凈額在15%以上,國外領先銀行不足10%。發行優先股能夠改善銀行一級其它資本不足的現狀,同時有利於提高海外融資占比,提高銀行風險管理的主動性。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