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蔚華:中國的軟肋很明顯 科技含量還不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6 15:10
和訊網消息 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6月26日—28日在天津舉行,今年主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和訊網全程播報。26日,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長馬蔚華在「《財經》(博客,微博)——中國市場環境的變遷」論壇上,表示現在中國的經濟體量很大,全球第二大,但是我們的軟肋很明顯,就是我們的科技含量、技術層面、科技創新,特別是重大科技關鍵設備的成果。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主持人王波明:我想請馬行長,馬蔚華先生,原來是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的行長,把招商銀行從幾千個億在他任內變成幾萬個億的銀行。他有一句話,他說中國的GDP缺少技術含量,我們有些人給搞錯了,說他說中國GDP毫無技術含量,但是他不是那麼說的,他說中國的GDP缺少技術含量。我想問一下馬行長,怎麼去增加中國GDP中的科技含量?
馬蔚華:剛才我們大家進會場的時候看到一本書,是施瓦布先生的一本書,叫《第四次工業革命》,他說第四次工業革命來了。我覺得我們中國和世界一樣也面臨兩個變化,一個方面,全球的老齡化,老齡化是全球性的,老齡化的情況下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就是成本的優勢,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靠成本來取得發展的優勢已經漸行漸少了。另一方面,新的技術革命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變化。一個就是,企業的生命周期變短,標准普爾覆蓋的500個企業,生命周期從60年降到18年,十幾年了。還有,一個新的企業能夠控制市場這個時間越來越短了。所以6年1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而Google用了5年。這個意思就是說,可能過去我們靠傳統、靠人口紅利、靠規模速度發展,現在可能越來越不適應今天了。中國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進行結構調整的。
我們現在中國的經濟體量很大,全球第二大,但是我們的軟肋很明顯,就是我們的科技含量、技術層面、科技創新,特別是重大科技關鍵設備的成果。
主持人王波明:你這個技術含量和GDP的關系,你說低,有數沒有?
馬蔚華:有,衡量GDP的技術含量一般用三個標准,第一,科研經費占GDP的比重。我們「十二五」末期是2.1%,到2020年我們要達到2.5%,2.1%就是1.4萬億人民幣,2.5%就是超過2萬億人民幣。但是世界最新的水平,以色列可能達到4.5%以上,中國的深圳可以接近以色列的水平。第二,科技成果的轉換率,我們很課,我們可能34%,全球比較高的標准80%。第三,技術進步對GDP的貢獻率,不到50%,全球最高以色列90%。這三個點,分析我們GDP的技術含量比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現在我們不要在乎GDP多一個點、少一個點很憂慮,關鍵在於你的GDP怎麼樣能夠有質量、有技術含量,這樣才能有競爭力。今天我們沒有別的辦法,我覺得就是通過科技創新來提高GDP的質量,尤其是我們的制造業。
第四次工業革命很可能以人工智能,數據化、智能化、網絡化這些,我們的制造業怎麼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有人說我們中國制造業軟肋叫阿喀琉斯之踵,腳跟,如果希臘的大力神腳跟被人射中了,我們如果技術不提將來可能沒有競爭力,你速度再快可能也沒有競爭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