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姚余棟揭示全球流動性緊縮之謎 現有貨幣需求理論存缺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5 17:00



中國人民幣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

和訊網消息 6月25日,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主辦的「國際貨幣體系之占優貨幣問題研究」論壇在北京舉行,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全程報道。


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副秘書長、人民幣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從支付清算的視角揭示了全球流動性緊縮之謎。

通過「秦半兩減重之謎」、「黃宗羲之謎」、「日元升值之謎」三個案例,姚余棟歸納指出,歷史上流動性緊縮與占優貨幣的升值經常性的伴隨而生,現有的貨幣需求理論微觀基礎上存在缺陷,沒有考慮到交易性需求,支付清算非常頻繁時,流動性需求是參與主體的平方。全球流動性的供給近似為線性函數,當n增加貿易主體或者人員增大時,流動性供給的增長速度將難以滿足支付清算流動性需求,從而可能觸發全球流動性短缺。


圖1


圖2

以下為發言實錄:

姚余棟:謝謝。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我今天想跟大家匯報的是「全球流動性緊縮之謎」,這個研究是由我和在座的謝懷築處長,還有孔澤宇博士我們三個人共同完成的,這是第一次想跟大家系統性的匯報:全球流動性緊縮之謎。

從歷史上看流動性緊縮與占優貨幣的升值經常性的伴隨而生。現在有關的貨幣需求理論無法解釋流動性緊縮的經常性發生。我們認為現有的貨幣需求理論微觀基礎上存在缺陷,主要沒有考慮到交易性需求,我們從支付清算的視角可以解釋流動性緊縮,突破了原有的理論框架,在一定意義上可能會把以前我們對金融史的看法反過來,以前可能都看反了。我們希望為理解貨幣史和金融史提供一點新的思路。

我講幾個現象。

第一個是「秦半兩減重之謎」。丞相李斯搞的秦半兩錢,當時是「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統一六國的時候統一了各國的貨幣。這個貨幣就是秦半兩錢,它越變越小。為什麼秦政府把半兩錢越整越小呢?只有一個解釋,當時出現了通縮,流動性不足,錢不夠用了,趕快把大錢回爐砸成小錢,不是通脹,是通縮,流動性不足。所以,某種意義上秦統一度量衡是對的,但統一貨幣太着急了,它沒有考慮到貨幣統一是個緩慢的過程,而導致了流動性不足,於是也使經濟凋零。

第二個是明代「黃宗羲之謎」。總在說通脹,給大家引用這段話。明黃宗羲說,「二百余,天下金銀綱運於燕京,(張居正把勞務支出都用銀子計算)如水赴渠,而富商、大賈、達官猾吏,自北而南,有能以期資力盡斂天下之金銀而去。此其理尚有往而復返者乎?夫銀力已竭,而賦稅如故也,市易如故也。皇皇求銀,將於何所!故田土之價,不當異時之什一。」往往我們總說通脹,但是人家黃宗羲說了如果通脹的話田的價格應該上升,然而只有十分之一了,怎麼是通脹呢?是通縮。以前許多研究把經濟史搞反了。所以,黃宗羲說「其壤瘠與?曰:否。不能為賦稅也。百貨之價,亦不當異時之什一,豈其物阜與?曰:否。市易無資也。」這個事情不但發生在明代,宋代、唐代反復發生錢荒,都是通縮,怎麼搞成通脹了?所以,我們把顛倒的貨幣史觀反過來。

第三,「日元升值之謎」。現在為什麼日元升值?日元基本面不佳,陷於停滯和緊縮,GDP緩慢,老齡化,前段時間美國前財長薩默斯也說不理解日元為什麼升值,「唯一的解釋是日本的QQE成功能夠讓日本走出通縮,十年期國債利率恢復到2%左右」,可能嗎?目前看不太可能的事情。日元卻升值了20%,為什麼?無論平價理論還是其他外匯理論都解釋不了。「日元升值之迷」挑戰了現在所有外匯理論。

我們提出新的理論,對全球流動性緊縮理論的分析。流動性供給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數。勞動力可以作為節點的函數,由此推導出勞動力供給與節點數是線性函數,從而推導出資產是節點n的線性函數。我們總說信用貨幣可以無限,這是不對的。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你發出貨幣的時候資產端是有限的。一個經濟體,債券不可能發的特別多,它是線性增長,或者我們在整個貨幣供給的時候是經濟的參與主體的線性函數,或者是經濟體產生的債券增長的線性函數。

我們看到主要的貨幣需求理論,費雪方程只是需求與價格相關,劍橋學派的後續理論流動性需求是市場參與主體人口n的線性函數,凱恩斯加了一個利率,托賓說取錢成本,地點相關,跟利率是負相關的。所以,現在的貨幣理論全都是跟整個市場參與主體線性關系,都無法解釋全球流動性不足。供給是線性的,需求是線性的,於是就可以匹配了。但是它漏了什麼?漏了這樣交易的節點清算需求。凱恩斯提出的需求理論中基於交易動機,它是個線性的,但是他忘了並非支付節點的線性疊加。

舉個例子,各位每個人都有貨幣需求,按照現有的傳統理論把每個人的貨幣需求疊加起來就成了總的貨幣需求,但是忘了一個清算。現在關鍵是市場參與主體之間交易。以前每個人的需求加在一起了。但實際上互相有貿易的,貿易有第三方支付,支付就有清算,於是這個是必須的。

以後我們的文章會有一個詳細的推導,得到的結果就是無論是什麼只要在加上清算以後他這個貨幣需求都是交易主體n的平方減n。兩個單位貿易的時候就是2乘1需要兩個貨幣單位,跟第三個單位加在一起就是3乘2,四個貿易單位就是4個了,4乘3,2、6、12這樣迅速的上升。無論什麼清算,無論網絡清算也好,還是中央銀行體系清算,我們這個計算都是有這個結果的,只是C不一樣,都是n的平方減n。所以,意味着當進入全球化時代,這個n的增長速度越快,流動性需求越會爆炸性增長,會得到什麼結果?這是今天提出的「全球流動性緊縮之謎」。人類提供的貨幣的供給速度是線性的,但是隨着節點數目,比如全球貿易,全球化,所以結算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它是爆炸性增長,是二次冪型增長,於是會出現什麼結果?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流動性過剩,但是之後很長的就是全球流動性緊縮,沒錢了。就跟黃宗羲講明代經濟是一樣的。為什麼?這麼多貿易參與人,這個節點對流動性需求是爆炸性的,這是我們很重要的一點,所以,就會出現「全球流動性緊縮之謎」。

可以想見,布雷頓森林體系後通脹可能是流動性過剩,可能逐漸的就出現拐點了,全球流動性不足,而這是人類解決不了的,如果要搞全球化就解決不了,因為產生的貨幣需求是二次冪型的增長,而貨幣供給,高等級金融資產如國債的產生也只能是線性的,所以,這是反復的,人類歷史存在這個歷史。宋代到明代就是因為經濟體越來越大,結果就出現什麼?這是人類經濟活動不可逃脫的。結論就是支付清算非常頻繁時,流動性需求是參與主體的平方。全球流動性的供給是近似為線性函數,當n增加時,由於貿易主體或者人員增大的時候,流動性供給的增長速度將難以滿足支付清算流動性需求,可能觸發全球流動性短缺。從支付清算的視角解釋流動性緊縮,突破了原有的理論框架,改變了現有對金融史的看法。理論尚在探討之中,請大家批評指教。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