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自貿區料明年下半年掛牌 將建6大中心
鉅亨網新聞中心
粵港澳自貿區啟動將令前海政策架構更趨完善。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12月中旬,廣東粵港澳自貿區方案已正式上報國務院,自貿區將建「6大中心」,規模及範圍超上海,最快可於明年下半年掛牌。粵港澳自貿區將連通已是國際自由貿易區的香港和澳門,未來必將成為助推粵港澳高度融合的助推器,將香港和華南打造成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及全球一流的金融中心。
香港《文匯報》報導,粵港澳自貿區的全稱為「粵港澳自由貿易園區」,範圍涵蓋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新區、珠海橫琴新區、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總面積約931平方公里; 將打造國際製造、國際物流、國際貿易、國際維修、國際研發和國際結算等6大中心,並會涉獵國際貿易及金融結算,包括人民幣業務;推進方式將是先行先試、風險可控、分步推進等。許多業內分析人士稱,粵港澳自貿區獲批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作為與香港、澳門緊密相連的廣東,在人緣、文化、經貿等與港澳相融相通,經濟交往、人流和物流頻繁密切。去年,廣東對香港進出口高達2277.9億美元,約合1.4萬億元人民幣,佔廣東外貿進出口總比例的23%。其實,對於許多港澳企業,在自貿區不僅有投資和服務貿易的便利性,同時還可享受關稅、增值稅等減免,降低貿易成本,這無疑是各地爭設自貿區的主因,從而可以更好吸引國內外企業入駐。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未來,隨著粵港澳自貿區的設立和落實,南沙、前海和橫琴將與港澳形成經濟一體化的自貿區,無疑將極大地促進三地在貿易、物流、金融和專業服務等方面巨大的提升,助廣東實現成功轉型,再度實現經濟騰飛。
對於未來粵港澳自貿區帶來的巨大作用,前海管理局副局長何子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粵港澳自貿區啟動將能更好地完善前海產業體系,令前海政策架構更趨完善。前海建自貿區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去年香港和深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合計達4600萬噸,高居全球第一,而香港和深圳機場年旅客數量高達8500萬人次,兩者均居世界第一。粵港澳自貿區的設立無疑令香港與前海乃至深圳的貨物和服務貿易、金融和專業服務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加速提升兩地經濟一體化。
同樣,廣州南沙也十分看好粵港澳自貿區帶來的巨大利好作用,南沙區委常委董可表示,南沙自由貿易區將建成與港澳經濟高度融合,服務貿易基本實現自由化,國際投資自由便利,國際貿易創新功能突出,監管模式靈活有效,營商環境與港澳基本接軌,行政與法制獨具特色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南沙將在金融、高端商貿、生物技術、數據服務、航運物流等八大領域與香港合作,未來4年,南沙總投資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橫琴因申請自貿區加大了對企業的吸引力,截至目前,橫琴引進重大港澳服務業項目10個,總投資超過528億元,橫琴為申請自貿區正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開發速度。
《文匯報》社論指出,據透露,廣東在粵港澳自貿區政策方面,參照已出台的中國(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並進一步提出創新體制機制的思路與措施,如在「負面清單」方面,考慮到粵港澳金融合作等因素,比上海自貿區要更為開放。需要強調的是,粵港澳自貿區的籌建,包括制度安排等,必須有香港、澳門方面的參與,而非廣東方面的單邊行為。香港積極參與粵港澳自貿區,有利香港的角色及利益在粵港澳自貿區中有更好體現,最符合香港利益。香港要扭轉競爭優勢開始弱化的趨勢,擺脫「邊緣化」的命運,必須把握機遇,積極參與粵港澳自貿區,轉被動為主動,化危機為機遇。
近年來,出於對「邊緣化」的憂慮,香港對粵港合作越來越重視。實際上,中央對香港競爭優勢開始弱化、經濟出現「邊緣化」趨勢也十分關心。2011 年李克強訪港宣布的36條挺港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內地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的自由化」。相比上海自貿區,粵港澳自由貿易區是一個區域型的自由貿易區,是一個以服務貿易為主的自由貿易區。港澳兩地逾93%的GDP來自服務業,粵港澳落實服務貿易的基本自由化,是粵港澳自貿區的最重要內容。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了總體部署,包括擴大對香港的開放,粵港澳自貿區實際上就是這方面的重要舉措之一。
根據廣東省方面的估算,到2015年,廣東省人均GDP可達1萬美元,GDP總量可達1萬億美元。鄰近地區這麼龐大的內需市場,將給香港金融服務業發展提供巨大機遇。對於香港來說,廣東代表巨大的市場,是香港未來金融和服務業發展最核心的市場和腹地。粵港澳自貿區不僅不會搶香港的飯碗,反而是香港今後發展的機遇。在沒有自貿區前,香港的金融機構在內地開展業務並不方便,但有了自貿區政策後,港資金融機構就能在內地承攬更多金融業務,有更大發展空間。香港應該積極參與粵港澳自貿區的建設,加強自身優勢,推動粵港澳三地整體發展。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