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J視點:從平安夜圣誕禮物看管理層的“底線思維”

鉅亨網新聞中心


今天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平安夜”,對A股投資者而言最好聖誕禮物,一是希望“央媽”能在今日的公開市場中通過逆回購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彌合SLO工具的“失效”,二是寄情於證監會能出臺更實質性的利好政策,在護駕IPO重啟的同時也讓行情在年終出現翹尾效應。而實質上,隨著IPO重啟的臨近,監管層對於行情的起伏也更加敏感。

面對上周五QFII調倉導致的“砸場子”行為,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收盤后緊急宣布了還畫在圖紙上的利好,“未來將加快養老保險入市規則的制定”,隨即央行也通過微博向市場喊話,“已連續三天通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累計向市場注入超過3000億元流動性”。在金融界網站評論員看來,2000點將成為IPO開閘前管理層護盤不容有失的“底線”。2000點作為股民心中行情的“枯榮分界線”一旦失守,在信心淪喪的市場中啟動IPO將異常的困難。眾所周知的是,當前IPO之所以暫停時間超過一年,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場疲軟、人心渙散。


並非巧合的是,在“救市”路徑上,證監會與央行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在“錢”上面做文章,這顯然是操作簡單並且周期短、見效快的方式,只是金融界網站評論員傾向於認為,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錢並不是萬能的,在以“砸錢”的方式為IPO重啟保駕護航之后,面對明年“擴大直接融資比例”這一重擔時,還需要釋放更多的制度紅利,以“盤活存量”的方式來確保任務的完成。我也借這個機會繼續展望2014年A股市場的制度、產品創新(前期展望詳見《監管層出手“救市”的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六、恢復A股“T+0”交易制度。在股指期貨推出之際,部分投資者便對於現貨“T+1”期貨“T+0”這種存在差異化套利空間的制度設計表達過不滿,畢竟有資格做股指期貨的多數是機構投資者,因此推出“T+0”維系現貨市場公平的呼聲一直就很高,加之個股期權最快明年4月份正式推出,對流動性更強的個股期權“T+0”很有希望成為配套政策,進而以盤活存量資金的方式提升A股市場整體的流動性溢價。一個重大的背景還在於,隨著今年證監會“十大監管”政策的推出,興風作浪的投機資金已經安分了許多,恢復“T+0”交易制度的環境已經成熟,值得市場期待;

七、放開漲跌幅限制或在晚些時間推出。按照常理推論,“T+0”理應與“放開漲跌幅限制”同時登場,但現在這兩項制度創新面臨的環境卻發生了變化,“T+0”需要一個嚴厲到位的監管環境,不能讓“T+0”成為助長投機氛圍的工具,但“放開漲跌幅限制”需要的是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要更加準確及時,並且能夠做到“公開、公正、公開”,但昌九生化(行情,問診)因重組發生變數而連續跌停時的事件,顯然是暴露出了,我們在上市公司相關資訊披露環節上的工作還做的不夠。只不過,證監會以身作則以每周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在資訊披露工作上“不留死角”,使我們對於明年放開漲跌幅限制也可以多一份期待;

八、QFII額度或由審批轉為“注冊”。證監會主席肖鋼在上個月曾明確表態:QFII加RQFII的規模占A股市值的比例低於2%,總的量還是小一點,今後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隨即央行行長周小川便做出了積極回應:進一步擴大QFII和QDII的主體資格,條件成熟時要取消對QDII和QFII資格額度審批。如果說肖主席與周行長的講話有差異的話,那么肖主席盯住了長線投資資金的QFII與RQFII,而周行長則是看到了以雙向資金流動促進資本市場國際化的層面。有了央行的全力支援與配合,證監會所希望QFII額度由審批制轉為“注冊制”,更加方便的引入海外資金或有望在明年成行;

九、港股直通車正式發車。上個月,央行宣布將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改革試點放在了西南邊陲云南與廣西,“推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成為其中最大的亮點之一。這意味著從07年開始就反復討論,並一度鳴笛但最終踩了急剎車的港股直通車將再度起航。A股市場的生態結構或將由此重構,港股目前不僅不設每日漲跌幅,同時也是“T+0”交易,以權證為代表的各類金融交易衍生品也更為豐富。因此,股直通車正式發車,不僅僅將帶來A、H股之間的溢價套利機會,也是A股向港股學習行進制度、投資文化的一個重要視窗。

十、保護投資者利益或有新制度。十三年前時任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倡導的“保護投資者利益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仍然掛在證監會官網最顯著的位置。雖然證監會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協調融資者與投資者的平衡,但投資者始終難以扭轉弱勢群體的定位。我希望明年證監會能在保護投資者方便有新的制度保護政策,例如定期檢查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對中小投資者的承諾是否已按時、按質履行,並督促完成,按約定核查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包括超募資金)是否依照招股說明書合理投放,並定期向投資者公布。

這些制度與產品創新,還只是金融界網站評論員的推測,能否順利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明年“擴大直接融資”任務的完成情況,如果股市能夠承接更多的大擴容壓力,那么監管層向股市配給的政策、資金資源就會越多,反之將很難獲得實質性支援。如果分類來看,創新一部分在於拓展股市自由流動的資金渠道,以增量資金創設股市的有效需求,另一部分則是讓資源流到價值洼地去,提供價值發現的工具,實現有效的資源設定最優化,兩者互為表里、缺一不可。(金融界網站評論員 嚴浩)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