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火星日記:16個地球月行走1.6公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2-22 12:12
2012年8月6日,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成功陸火星,開啟了它為期兩年的探索火星之旅,這一天也成為了它的生日。很快,好奇號將迎來它在火星的第500個火星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在過去的時間裏,好奇號傳輸回來的數據已讓人感覺“不虛此行”。
火星時間2013年8月6日
祝我生日快樂,祝我生日快樂
哎,我的大哥“機遇號”距離我太遠,生日派對只有我自己了,還好,在地球上NASA同事們的幫助下,我依靠樣品分析儀上不同頻率的震動,在這個廣袤星球,為自己唱了一首生日歌……喂,有人聽見沒?
抵達這裏已經一年了,我已經走了“漫長”的1.6公里,拍攝了逾3.67萬張全幅影像和3.5萬多個縮圖影像,發射了逾7.5萬束激光來檢測分析岩石和土壤。過去的一年裏,我發現了遠古河床的痕跡、分析了火星大氣,更重要的是確認了火星曾存宜居環境。一年中,我已向地球發送了近190千兆的數據。
回想我剛到火星的時候,真算是驚心動魄。
火星時間2012年8月6日,飛船帶我,高速插入火星大氣層頂部。這套動作非常危險,以至於NASA的傢伙把這段時間叫做“恐怖七分鐘”,還好,最后我“完美落地”——降落到一片完好的隕石坑——蓋爾隕石坑裏。
按計劃,我應該直接駛向隕石坑中間的夏普山,科學家們相信,在夏普山的底部,有黏土礦物存在。由於黏土形成需要pH值為中性的水,所以,要尋找火星可能存在適宜生命的跡象,蓋爾隕石坑就是一個大有希望的地方。
然而,項目首席科學家戈洛辛格在看到我傳回的照片后,臨時決定讓我去走一條彎路,看看照片上由3種不同類型岩石組成的有趣地形,他那裏看上去像是河床。
遠古河床,聽上去很酷!
可惜,我的前進速度有點慢,每天最多可以走約91.5米。直到2013年2月8日,我才鑽下了第一塊岩石樣本,我的分析儀顯示,岩石裏有黏土!戈洛辛格,這塊岩石是在水分情況跟地球出奇相似的條件下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測,“很早以前,火星曾經是一個宜居的星球”。[NT:PAGE=$]
火星X射線化學感測器項目的負責人蓋勒,“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我還用我的相機拍攝了看上去像是一條幹涸河床的地方,傳給地球上的同事們。他們分析后,那裏曾有“一條洶湧的河流”。我還拍到火星上卵石積澱的特寫視圖,這是許多圓形的、小的鵝卵石組成的礫岩,如果是在地球上的話,這種岩石形成需要深至膝蓋的水流。
戈洛辛格:“我們現在知道,火星在數十億年前提供了適於微生物生存的條件,取得的成功令人欣慰。”他認為,這讓人們對夏普山有了更多的期待,希望能夠在那裏發現更多與宜居性相關的環境信息。嗯,我要加油!
好消息之后,也有壞消息:雖然最近幾年,地球上的望遠鏡和火星上空的人造衛星都顯示,火星大氣層中可能存在甲烷,但可惜的是,我在蓋爾隕石坑附近發現,火星大氣層中僅有極其微量的甲烷。NASA科學家,甲烷濃度如此之低,讓火星土壤蘊含生命微生物或有機化石物質的可能性變得極為渺茫。可能在火星的地質歷史上,它失去了大部分的大氣層。
火星時間2013年12月20日
我發現火星湖 也磨破了鞋
地球上的科學家要好好感謝我!我利用了3個攝像頭,在2012年10月至11月間進行取景,終於為他們拍出了火星全景照片,像素高達10億哦。
在被NASA的傢伙們領航1年多之后,我終於可以啟動自動導航系統自己跑了。雖然每天最多跑個10米,但自己走感覺很棒!不過,我的鞋好像磨出了好幾個洞——誰來幫我換雙鞋!
還記得上次的遠古河床麼?這一次我發現了一處更有意思的地方。項目首席科學家戈洛辛格認為,我發現了一處可能是古代淡水湖的地方,大約存在35億年之前。他12月初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秋季會議上向科學家們分享了這一結果。戈洛辛格認為,雖然目前並不知道這個遠古淡水湖的範圍、確切的存在持續時間以及消失的原因,但這裏“與地球環境十分相似”。
美國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化學家艾根博德認為,在這種條件下,適合一類名為“化能無機自養性生物”的微生物生存,她,“如果這個湖泊持續存在的時候足夠久,生命就有機會在那裏出現。”在地球上,這種微生物——名字真難記——在洞穴和深海水熱噴口附近大量存在。[NT:PAGE=$]
但至於火星上是否曾存在同樣的微生物,我身上缺乏相應的設備儀器來做出回答。科學家們認為,在數十億年前的古代火星,可能存在這樣的微生物,但在火星失去大氣后,整個星球便變成“死星”。
不過,幸運的話,我可能會發現它們的化石。
我在對湖底沉積物進行分析時,發現火星上存在某種有機物。我在一塊岩石上鑽探了5厘米,提取出樣本。當我對樣本進行加熱時,樣品釋放出了二氧化碳,其數量比加熱等量的表面揚塵更多。
對此,樣品分析儀團隊成員格拉文認為,這是有機碳在燃燒的證明。但團隊其他成員保持謹慎態度——因為他們無法斷定這些有機碳的起源,可能來自火星本身,也有可能是來自常常光顧火星的隕石。
此外,我還首次進行了火星地表的輻射環境測量,這對於未來人類登陸火星意義重大。
根據NASA哈斯勒博士的報告,從2012年8月至今年6月,火星地表輻射通量平均為每天0.67毫西弗。相比之下,做一次X胸片的輻射劑量約為0.02毫西弗。這一測量數據,加上我來火星途中的空間輻射數據,可以為未來人類登陸火星構建預期數據,以保證宇航員安全。
算了一下,目前距離夏普山還有好幾公里,估計要走上快1年才能到了,地球上的同事們正在為我准備軟件更新,包括增強停在斜坡上時的“臂力”,這對我爬山來可是至關重要的。
期待能在夏普山有更多有趣的發現。(韓旭陽)
●我已經在火星上待了16個地球月
●行走了超過1.6公里
●拍攝超過3.67萬張全幅影像
●3.5萬多個縮圖影像
●發射逾7.5萬束激光檢測分析岩石和土壤
●向地球發送了近190千兆數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