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大陸成本優勢失 港商生產地轉向緬越印 或回流香港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曹綺梅稱,由於大陸的成本優勢已經大為減低,不少港商都有興趣回流香港。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近日有報導指,韓國三星電子為保持競爭力及利潤,已由中國加速遷廠越南,越南目前的工資僅及中國1/3。有港資廠指,珠三角勞工成本及人民幣匯率近年持續上升,令港商面對越來越大壓力,不少商家正計劃另覓生產地,包括緬甸、越南和印度等均是考慮對象,部分行業甚至考慮集體遷廠,甚至回流香港。


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中華眼鏡製造廠商會會長及珠江眼鏡製造廠副董事曹綺梅透露,廣東省的工資成本上漲及人民幣持續升值,行業曾考慮集體遷廠至到東南亞,因那邊的人工低廉是其最大的誘因。另外,由於大陸成本上升,單是人民幣匯率這幾年來已經升值3成多,大陸的成本優勢已經大為減低,不少港商都有興趣回流香港,業界亦有就相關問題進行磋商。

不過,她指出,港商如回流香港,則首先面對香港高昂廠租及人手短缺難題。她建議,若政府完善輸入外勞機制及提供廠房租金津貼,對港商回流有很大的推動力。因現時僱主若要輸入外勞,需要向香港政府證明人手不足,但申請過程繁複,審批過程困難。

曹綺梅認為,雖然大家都知道港商回流有助香港經濟結構多元化,減少對金融業的依賴,長遠有利香港發展,但政府在輸入非智識型勞工時,可能更多的會顧慮政治層面的反應,故對最後成事不感樂觀。

工總主席劉展灝在接受本報訪問時亦認為,珠三角的各項法規、收費愈來愈多,經營成本大幅度上升,不少港企考慮將部分業務搬回香港,之所以仍未行動,是因為擔心香港「無地無人」。

他稱,工總雖未正式統計,但相信起碼有「三幾千」的港企有此種打算,「不是整間廠搬回來,而是5000人的廠仍然留在大陸,4、5百人的核心部門搬回來」。他希望港府推出更多扶助措施,包括進行工業園建設、外勞輸入、稅務優惠和研發費用資助等,令業界增強競爭力。

图片说明 
吳自豪認為,港府雖提倡發展創新科技,但實際給予的政策往往不足夠。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電子製造服務商信佳國際(0912-HK)主席吳自豪亦指出,以電子製造業而言,除面對高昂的營運開支外,新產品所需的大量研發資金亦是頭痛的難題,他建議政府對港商作點對點的基金援助。

吳自豪表示,電子業不屬於勞工密集型工業,高附加值產業仍捱得住內地屢屢上調的最低工資升幅。部分低端代工電子商捱不住工資成本持續上漲,已搬廠至江西,東南亞等廉價勞動力地方。「留在東莞的電子廠商都是成功轉型為高附加值產業,其實一直以來,同行都是往這方向轉型發展」。 (接下頁 )

[NT:PAGE=$]

吳自豪也是剛從深圳搬廠到東莞,預計於明年中竣工。新廠佔地9萬平方米,把以往三個舊廠合併;新廠房維持以往2200名員工,當中7成連食宿月入3000多人民幣。吳自豪指,現時公司最大的成本並不是工資的升幅,而是進口的原材料。

他指出,政府經常強調提倡發展創新科技,但實際給予的政策往往不足夠,「對比韓國及台灣對高新科技提供大量開發新產品資金補助,香港政府對此明顯是不足夠」。

吳自豪指,企業往往因為開發新產品而導致資金短缺甚至面臨倒閉的危機。倘政府與企業各自承擔一半的開發資金,中小企資金壓力減半時,才能放膽開發創意科技。現時政府只有相關基金補貼,建議點對點的資金支援。而且,一件新產品投入市場成功與否,取決於推廣及宣傳,韓國政府亦有相關協助。但香港政府往往以不協助推廣商業活動為由而拒絕。

面對工資、原材料、人民幣匯率急升等成本高漲的經營難題,吳自豪有自己一套應對方法。他指,人民幣升值,可與本地銀行簽署固定的匯率兌換短期合同,即是鎖定匯率風險;內地「用工荒」及工資不斷上升,可以增加自動化設備替代人手,又或提升員工效率減少成本。

事實上,自人民幣2005年實行匯率改革,至今除發生金融海嘯的2008年,其餘年份人民幣均有升值。去年升值幅度為1%,今年截至上周五(中間價報6.1148)則為2.7%,近期最高匯價曾見6.08,相較於05年匯改時的8.2765,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超過36%。

至於CEPA零關稅優惠,身兼電子業總會主席的吳自豪坦言對廠商效用不大,因零關稅設限要求產品本身需含30%零件是香港製造才能夠享受政策優惠,而另外在港設生產線實在太大費周章,故該政策,以他的實際經驗而言,並未有太大幫助。

图片说明 
南政府積極扶植各項產業,吸引外資從中國遷向越南。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除了人民幣持續升值、工資上升等問題外,大陸老齡化及「勞工荒」問題亦令外資頭疼,不僅港企有意出走東南亞,韓日美企業近年更是加速由內地出走,越南是其中一個外資熱門的落腳地,當地工資只有中國1/3。

據彭博報導,三星電子公司位在越南、造價20億美元的全新廠房在2015年達到滿產後,越南廠將佔三星超過4成的手機生產。三星在越南的第二座工廠將於明年2月開始量產。

手機是三星最大的盈利來源,其以機海戰術打敗蘋果(Apple),躍居全球手機龍頭,不僅推出要價超過900美元的先進裝置,也提供售價不到150美元的入門機款。鑒於利潤率最高的高端產品需求疲軟,加上中國競爭對手壓低手機價格,三星加入諾基亞和英特爾的陣營投奔越南,當地薪資只有中國薪資約1/3。

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駐胡志明市的企業孵化小組負責人Lee Jung Soon表示,韓國企業將生產重心從中國遷移至越南的趨勢至少2-3年內將更加明顯,而越南政府目前也積極扶植各項產業。

另外,據《共同網》報導,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11月公布的進軍海外市場相關年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作出回答的488家日企中有219家把印尼選為「今後3年左右最有前途的業務拓展地」。中國位居第4,是該調查自1992年開始實施以來首次從首位跌落。第2、第3分別為印度與泰國,越南排在第5。多數日企列舉對中國的理由是「人工費上漲」、「日中關係的前景」,為規避風險而向他國分散投資的「中國+1」動向逐漸擴大。

另一邊廂,中國除了工資上升的問題外,老齡化問題亦已經殺到來,勞動力減少的問題,亦令外資頭疼,港企在珠三角就已經飽受「勞工荒」的困擾。中國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上周指出,2012年中國的勞動力資源總量首次出現了絕對下降的情況,比前年勞動力的供給減少了345萬,這一重要信號預示著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已經要結束了。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