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好奇號發現火星35億年前古代淡水湖 疑似遠古生命家園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2-11 13:41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1日消息,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近日再次取得重要發現——它在火星上發現一個古代淡水湖泊的證據,這樣的環境將有可能適合簡單的微生物生存。

今天的火星一片荒蕪,但科學家們很早便發現早期歷史上的火星環境要比現在更加溫暖潮濕,也更接近今天的地球環境。然而這還是首次找到如此直接而重要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有關這一發現的論文已經刊載於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並在近日於美國舊金山召開的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秋季會議上進行了討論。


科學家們宣稱他們在火星蓋爾隕坑內部發現一個古代淡水湖泊曾經存在的證據,而最新的報告中則更是包含了更多詳盡的數據,包括對另一顆行星地表岩石的首次直接年齡測試結果。研究顯示火星上的風沙會不斷撞擊摩蝕岩石露頭,生大量孔洞,從而讓有機分子更容易在其中堆積,這些有機分子可能會與古代微生物有關。

蓋爾隕坑的岩石年齡大約為42億年。而此次發現的古代湖泊的存在時間大約是在35億年之前,其大小和形狀大致與今天紐約的芬格湖(Finger Lakes)相似。這個淡水湖泊可能曾經存在但后來又消失了,有時還會結冰。但這並非一次短暫的過程,而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宜居環境的一部分,包括河流以及地下水系統。

此前其他火星車的考察結果顯示火星地表曾經存在液態水,但水質呈現酸性,而很顯然,此次發現的湖泊中的水質要比這好得多。

行星地質學家約翰·格羅岑科(John Grotzinger)是好奇號項目首席科學家,他:“如果我們將地球上的微生物投放進入這個火星湖泊,它們會存活下來嗎?它們會存活下來並興旺發達嗎?答案是肯定的。”格羅岑科也是有關這項發現的論文的第一作者。他:“在今年3月份時我們便已經知道這裏曾經存在一個湖泊,但當時我們尚無法確定的是這個湖泊究竟有多大,以及它持續存在的時間有多久,我們也不太清楚這樣一個湖泊存在以及后來消失背后更廣泛的地質學背景。但這的確與地球環境非常相似。”

詹尼佛·艾根博德(Jennifer Eigenbrode)是一名來自美國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地球化學家,也是有關研究論文的合著者。她指出,當考察宜居環境時,這個湖泊持續存在了多久這一點就會顯得非常重要。她:“如果這個湖泊持續存在的時候足夠久,生命就有機會在那裏出現並繁衍生存。”

[NT:PAGE=$]

這個湖泊的環境適合一類被稱作“化能無機自養性生物”的微生物生存,它們可以依靠礦物來獲得自身能量。這類微生物在地球上的洞穴和深海水熱噴口附近大量存在。但至於在早期的火星上是否同樣存在這樣的微生物,好奇號則缺乏相應的設備儀器來做出相應的回答。

吉姆·貝爾(Jim Bell)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科學家,他是好奇號以及此前另外兩輛火星車勇氣號和機遇號上相機設備的研製成員之一。他指出:“我對於此次發現的水的性質感到興奮。在此之前勇氣號和機遇號發現的水,其水質偏酸性,但這一次我們在蓋爾隕坑所看到的卻是淡水,天然可飲用。”

在過去的10年間,美國發射了一系列的探測器飛往火星。考察採取的策略大致是這樣的:首先發射軌道飛行器進行宏觀巡視觀察,找到感興趣的點,隨后便派遣陸器和漫游車進行登陸考察。在這10年中,已經有3輛火星車——勇氣號,機遇號和好奇號登上了這顆紅色星球進行考察活動,所有這些考察活動都是由加州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負責控制的。

好奇號火星車於2012年8月份在直徑95英裏(152公里)的蓋爾隕坑陸。這輛火星車攜帶了一系列考察設備,可以進行取樣並鑽入岩石內部進行考察。實際上,好奇號几乎已經將一個完整的實驗室搬上了火星,並對那裏的土壤和岩石進行了詳盡考察。

好奇號對陸點的土壤樣品進行了取樣,拍攝,烘烤和分析,在加熱之后進行的分析中,好奇號檢測到水氣,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氧氣的信號。好奇號也檢測到有機分子的存在,但這一發現仍然存在模糊之處。這些有機分子有可能是好奇號的設備艙內來自地球的污染物,或者它們也可能是來自撞擊火星的外部隕石。當然它們也有可能就是火星本地生的,而確認這一點正是好奇號在未來的任務之一。但即便最后確認好奇號發現的有機物的確是火星本地生的,這也並不能直接證明它們一定是生物成因的。

火星的地表面積與地球的陸地面積相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僅僅對其地表的很小一部分區域進行了考察。此次好奇號發現火星上曾經存在的淡水湖泊這一點表明數十億年前的古代火星可能曾經存在廣泛的宜居環境——可能適合微生物的尋在。

蛋在那以后火星失去了其大部分的大氣,逐漸“死去”,成為一顆死寂的行星,沒有任何明顯的生命活動痕跡。但科學家們仍不排除在火星的地下存在一些隱藏的微生物。

洛裏·萊辛(Laurie Leshin)是美國紐約倫斯勒理工學院科學學院院長,也是好奇號項目組成員科學家之一,他表示:“好奇號的結果已經清楚無誤的表明火星曾經擁有宜居環境。但我們目前還無法確認火星在過去或現在是否擁有生命存在,但我們知道在早期火星的宜居環境下,生命是有條件可以出現並繁衍生息的。”

科學家們目前尚不能明確回答生命最早如何從地球上起源的問題。我們還不確定生命現象是否是只要環境條件具備,假以一定時日便必定會出現,還是這是一種小概率事件。但目前更為主流的一種觀點是認為,只要能在地球上發生的現象,在其它星球上也應當可以發生。但這樣的觀點仍然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事實證明,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知道僅有地球上的確存在生命,而任何其他已知的行星上都沒有。

在火星上或許存在和距今40億年的生物化石,但要想發現這樣的化石或許將需要借助火星取樣返回。美國宇航局打算在未來10年內通過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開展合作來達成這一目標。

美國宇航局已經批准於2020年再發射一輛新型火星車,但由於火星取樣返回涉及到更加複雜的技術,尤其是更加高昂的開支,在美國宇航局面臨嚴重預算不足的情況下,這樣的龐大計劃很難想象能在近期得到批准。

根據前美國宇航局火星探索項目主管,現任斯坦福大學教授的斯科特·霍巴德(Scott Hubbard)的法,好奇號項目的實施曾經經歷了兩年的推遲,花費超過25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超出預算達9億美金。但他本人對於好奇號在登陸火星之后取得的成果感到振奮,並稱這表明美國宇航局在這一方面採取的策略是正確的。他:“這令人振奮。這是數十年來開展的系統性探測行動結出的碩果。”(晨風)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