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雲:14.76萬億保險資管的道與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17 16:10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 曹德雲
作為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保險業在改革創新的推動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保險資產管理作為驅動保險市場發展的兩個重要輪子之一,在改革創新進程中,取得了巨大進步。不過,在當前我國各項改革全面深化、開放進一步擴大、創新不斷加快的大背景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正面臨着新環境、新形勢、新格局和新挑戰。
縱觀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十多年的改革創新發展歷程:第一個階段是從改革開放到2003年以前,這是一個艱難的探索時期;第二個階段是2003年到2012年,在此階段確立了資產配置多元化、資產管理專業化、資金運作集約化的重要格局;第三個階段是從2012年至今,其主要特征是以市場化改革為核心的體制機制創新,而此時的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已成為金融市場上投資門類齊全、管理平台多元、配置領域廣泛、專業團隊精良的重要力量。
那麼,規模為14.76萬億元(保險+第三方)的保險資管行業該如何認識其新定位?如何認清新形勢?怎樣應對挑戰?
道:新生態
也許可以從五個方面詮釋保險資管行業的生態環境,以厘清其新格局與新挑戰。
國際經濟金融運行的新形勢方面。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峰會上對全球經濟進行了如下闡述,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層影響依舊持續,全球經濟仍然處於深度調整期;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經接近尾聲,傳統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於消退;發展不平衡問題遠未解決,現有經濟治理機制和架構的缺陷逐漸顯現。在這種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一方面需要處理好全球宏觀環境變化帶來的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地緣風險等;另一方面,也需要認真分析、理性研判,發掘國際市場上的新契機,用創新驅動轉型,用能力抓住機會,提前做好國際化布局。
就國內宏觀環境變化的新挑戰而言,我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結構調整、方式轉變,對保險資產管理行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應對當前的資產荒、低利率環境、資產負債匹配難度加大、市場信用風險頻發等問題,一方面要提高處置能力,保障資產安全運行;一方面要善於搶抓機遇,搭上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順風車,在諸如「一帶一路」、「城鎮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中實現保險資產管理行業服務國家發展、體現自身價值和行業價值的目標。作為經濟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在改革創新的大環境下只有積極參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才能跟得上這個飛速發展變革的時代。
大資管合作與競爭的新市場呢?近幾年來,國內資產管理行業進入活躍期和爆發期,呈現出自上而下的行業放松管制和自下而上的創新加快相結合的發展態勢,原有的分工經營限制被逐步淡化,不同金融機構開展同質的資產管理業務,資產管理行業從割據競爭進入了融合協作的發展新階段。截至2015年末,銀行理財資金規模23.52萬億元、基金資管規模21萬億元(公募+專戶)、信托資管規模16.28萬億元、保險資管規模14.76萬億元(保險+第三方)、券商資管規模11.89萬億元、私募基金5.21萬億元。可以看出,在大資管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保險資產管理行業並不占優勢,如果不加快創新,結局將是被邊緣化,在金融市場上獲取金融資源的能力也會逐漸弱化。
再看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新格局。「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加強統籌協調,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標准的監管規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目前,從社會各方的反應看,改革現行金融監管體制已成為共識。無論采取哪一種金融監管模式,無論金融監管框架如何變化,都意味着現有「一行三會」格局的改變和各方職能的調整,必將對包括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在內的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這也需要我們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從保險市場快速發展的新要求來看,隨着「新國十條」的貫徹落實和改革創新的加快,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正在來臨。2015年,全年保費收入規模達到2.43萬億元,同比增長20%。從未來看,到2020年,年度保費收入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2014年-2020年,新增保險可用資金將超過20萬億元。龐大的資金規模需要得到有效配置,才能實現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保護好廣大投保人的利益。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對於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發揮更大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險資產管理行業不僅需要做好投資配置,更需要在保障民生和經濟建設上做出貢獻。
術:應對之策
面對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市場運行的新格局和新挑戰,保險資產管理行業該如何應對布局?怎樣化壓力為動力?實踐證明,一手推改革,一手促創新,才能科學謀劃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未來。以下「九個要」或許能助力行業找到應對之策。
要明確保險資管機構是大資管市場主體的新定位。近幾年來,大資管市場發展迅速,競爭激烈,極大地促進了資產管理創新,為各類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資產管理服務。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作為大資管市場的組成部分,以投資風格穩健、投資管理嚴密、產品收益適中、安全系數較高,受到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廣泛認可。但從發展趨勢看,隨着行業界限、市場分割、產品差異的打破,對客戶和資源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只有更快、更深、更廣地參加大資管市場競爭,才能占據主動、拓展空間、確立優勢。為此,要從監管角度樹立「管好委托人、放開受托人」的理念,為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創造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從市場角度樹立「立足服務主業,積極拓展市場」的理念,提升管理能力、服務能力和競爭能力,作為大資管市場主體主動參與市場競爭。為此,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要通過產品、基金、專戶等多種方式和渠道,努力拓展第三方業務,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將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企業年金及各類保障基金、慈善基金、捐贈基金、公積金等有類似風險收益要求特征的資金類型作為重點突破口,向高度市場化的資產管理機構轉變。
要形成保險資產專業化管理體制的新格局。主體數量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主體數量的增加可以發揮行業的規模效應,增強行業競爭力,在金融體系內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截至2015年末,證券公司共計125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共計100家,國有、股份制和城市商業銀行共計91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共計22家。與其他資管行業相比,保險資產管理主體數量與其管理的資產規模和市場地位不匹配。另外,同質化是保險資產管理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表現為主體特性、核心業務、管理模式、盈利模式等較為單一,專業化、差異化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為此,要加快設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財富管理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等專業管理機構,鼓勵通過設立專業子公司開展基礎設施、不動產、股權、境外投資等投資業務,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盡快確立成熟的多元化、專業化、差異化的市場主體格局,根據資源稟賦特征和業務專長形成多種競爭優勢。
要構建門類齊全水平高超的專業管理團隊。就從業人員數量上看,銀行(截至2013年末)、證券(截至2015年末)、公募基金(截至2015年末)、信托(截至2014年末),分別為355萬人、29萬人、1.45萬人和2.13萬人,而保險資產管理從業人員僅為6000人左右,與其管理的資產規模不匹配。特別是在投資和研究人才培養和儲備方面,截至2015年,基金業協會公示的公募基金共有基金經理1285位,證券業協會公示的證券投資分析師共計2227人,而2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中設立研究部門的僅有4家,專職研究人員不到50人,大部分公司實行投研一體化模式,缺乏對資產市場和長期配置策略的深入研究。投研人數不足和研究能力薄弱,制約了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潛能發揮和優勢形成。為此,要建立提高海內外優秀專業人才吸引力的先進機制,在選、用、育、留等關鍵環節上下功夫,發揮行業業務條線和業務板塊齊備的優勢,盡快建立起覆蓋整體業務、運營、風控、服務等全過程的門類齊全、素質優良的專業投資團隊,形成以人為核心的競爭優勢。
要確立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化投行化的新模式。金融產品是金融機構獲取金融資源和客戶資源的主要載體。從資產管理領域看,無論是銀行、證券、基金、信托等公募機構或私募機構,都是以發行產品為業務主體形式。保險資產管理行業自2006年開始發行產品以來,逐漸由買方走向賣方,開始市場定位的轉變。目前,六類產品注冊(備案)規模雖已達到1.8萬億,占行業總資產的比例接近15%,但與證券、基金、信托等以產品為主體的資產管理機構相比,產品化率仍比較低。產品化運作模式,有利於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更靈活從容地調配和整合內外部資源,同時產品的獨立性也便於各類現代組合管理工具模型和風險管理方法的運用,從而打造體現優勢特色的投資組合。相比傳統的受托賬戶管理,產品的法律關系清晰明確,具備較為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一批業績優良、管理規范、客戶服務系統完備的公司能更好發揮和展示投資管理核心優勢。為此,要加大對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創新的支持力度和包容性,形成自下而上的自主創新鏈條,鼓勵產品面向業外銷售,允許向合格的高凈值個人投資者銷售。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到,近幾年來,商業銀行、信托公司等機構調整組織架構、搭建專業團隊、擴大投行業務,成為重要的利潤來源和應對全新市場環境、實現轉型的突破口。2013年,各上市商業銀行在債券承銷、財務顧問、資產管理、結構融資、並購貸款、股權融資等投行業務方面均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其中有的上市銀行同比增長超過3倍,投行業務收入占到整體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一。2012年發布的「新國十條」已明確提出,鼓勵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發起設立並購基金、夾層基金等,開展投行業務。但從實際情況看,進展仍較緩慢。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要密切關注投行業務領域發展趨勢,加快搭建專業部門和團隊,發揮保險資金期限長、規模大、持續穩定的優勢,力爭在投行業務領域有所突破。
要加快建立遵循市場規律的正向激勵的新機制。資產管理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業,高度依賴具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的人力資本,對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精神具有極高要求。對於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而言,迫切需要把人才戰略作為總體戰略的核心,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這就需要建立與行業發展相匹配的人才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不斷激發優秀人才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和運作水平,不斷落實專業要求和誠信責任。為此,一方面要支持有條件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推行員工持股計劃、期權激勵計劃等長效激勵機制,積極探索經營層和員工持股的多種形式,允許個人出資入股或以投資公司、股權信托、有限合伙企業等方式投資公司的股權,建立起大股東、職業經營團隊和員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實現公司集體利益與員工個人利益的統一。另一方面,要支持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建立產品、基金或項目的跟投制度,最大程度地防范道德風險,提高投資效能和安全系數。
要強化具有自我約束力的內部控制的新體系。發達國家經驗表明,為保證金融市場健康發展,金融監管對於金融機構行為合規性、經營有效性和財務報告真實性有着嚴格的監管要求。當前,保險資產管理業內控建設面臨內外部雙重壓力,外部環境呈現利率下行、信用風險暴露等宏觀壓力,考驗保險機構風險和內控的把握;內部環境中內控不健全、機制不完善、治理手段相對滯後等風險也逐漸暴露,這都會對保險資金運用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提出嚴峻挑戰。因此,保險資產管理業要以《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指引》及其應用指引的發布實施為契機,加大強化內控建設力度,盡快建立起有效的內控管理制度、流程、團隊、機制、系統等內控體系,從根本上解決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問題,形成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
要推進保險資金對接實體經濟和全球配置的新戰略。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新創業、進一步擴大高水平雙向開放,將成為未來幾年的主旋律。「新四化」、自貿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經濟區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將為保險資產管理行業提供廣闊的空間和難得的歷史機遇。保險資產管理業要發揮資金優勢,積極對接實體經濟,以直接投資、間接投資或PPP等方式參與國家重大項目、重大工程、民生建設、重要改革,搶抓戰略性、持久性、稀缺性的優質資產,一方面緩解低利率周期帶來的資產負債匹配難度加大,資金期限長缺乏相應資產導致的期限錯配等問題,一方面着眼長遠,建立行業優質資產池,為加快資產驅動負債模式創造有利條件。同時,還要在「既要投得出去,又要收得回來」的前提下,穩步推進保險資金全球化配置。從國際上看,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比例較高,如2015年1月至9月,美國保險業的跨境並購交易達到290億美元,占全部境內外交易的17.68%;2014年英國海外股票配置占比接近18%,是十年來最高水平;日本企業2014年對海外企業實施的並購數比上年增加11.6%,收購總額達57740億日元創下新高。而我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占比仍較低,尚有很大空間。為此,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要加強與境外機構戰略合作,通過多種方式投資境外不動產、股權、基金及其他金融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收益高、風險低的優質資產組合。
要搭建保險資產和產品交易流通的新平台。基礎設施建設對提升資產價值、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市場定價權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與近些年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不斷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相比,保險資產管理業起步較晚。長期以來,保險資金都是市場上公認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卻並沒取得與之相襯的資產定價權,基本是被動投資。這與沒有培育行業性市場有直接關系,也造成封閉體系內循環帶來的市場拓展能力和客戶獲取能力的低下。為此,加快保險資產交易平台、資產集中登記托管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通過標准化和市場化還原產品真正的信用和流動性溢價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多領域資管主體的參與,促進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的發行和流通,確立行業自身的資產定價權。
要開發安全高效的數據信息處理的新系統。在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興起的時代,資產管理市場的競爭也是信息技術系統的先進性和高效性的競爭。隨着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化、投行化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投資工具、領域、區域及交易結構、交易對手、風險因素、操作技術等日益復雜,需要開發運用更為便捷、直觀性更強、管理更有效、流程更明晰、過程全覆蓋且無縫連接、數據共享的信息技術系統。這也是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內部業務部門同信用評估、運營管理、風險控制、法律合規等各中後台部門協同合作、發揮協同效應的現實需要,是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率、質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通過系統平台共享信息和數據,利用系統線上電子化流程替代部分線下繁雜的人工操作,能夠顯著提升協作效率和精准程度,有效避免數據誤差和信息失真等問題。
總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面對新形勢、新格局和新挑戰,要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准確定位,謀劃布局,積極進取,敢於突破,加快改革創新,創造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美好未來。
(作者系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