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國為什麼對英國退歐如此驚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14 14:00


專欄作家愛德華•盧斯撰文指出,美國為什麼對英國退歐如此驚慌?為避免讀者生疑,提醒你自己這一點。在此之前,從未有過在任美國總統為影響一場投票而出訪兄弟民主國家,也從未有過13名美國前國務卿和國防部長以同樣動機冒險給外國選民寫信。這樣做的還有8名前財政部長以及5名北約(Nato)前最高指揮官。美國的體制內人士不僅在英國退歐問題上打破了不干涉原則,還在上面踩上一腳。如果我們不懂的話,我們還以為英國真的對世界的未來具有獨特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盡管這種想法或許誘人——尤其是對居住在華盛頓的英國人而言——但美國國內有個兩個詞的潛台詞:唐納德· 特朗普(Donald Trump)。如果英國人愚蠢到選擇脫離歐洲,也許美國人真會瘋狂到選舉特朗普當總統。當然,沒人會斷言英國6月23日的退歐公投結果與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多數美國選民從未聽說過英國退歐。即使聽說了,他們中多數人對公投結果也會無動於衷。


然而,兩件事之間存在足夠的回聲,讓已經被特朗普搞得焦頭爛額的美國精英感到不安。就像美國音樂公司在英國市場測試產品,或是電視制作公司借用成功的節目模式一樣,英國退歐公投已成為西方民主政體健康狀況的試探氣球。想想《辦公室風雲》(The Office),這部場景設在斯勞市(Slough)的反烏托邦喜劇迷住了英國觀眾。不久之後,美國以賓西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市(Scranton)為背景的翻拍版本同樣掀起了收視熱潮。幾十年來,美英兩國的政治趨勢相互追隨。1979年,瑪格麗特· 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在英國上台執政,一年後,羅納德· 里根(Ronald Reagan)當選美國總統。比爾· 克林頓(Bill Clinton)的新民主黨人(New Democrats)在1992年為5年後托尼· 布萊爾(Tony Blair)的新工黨(New Labour)開辟了道路。

支持退歐的群體在人口結構上與特朗普支持者如此相近(這一點近乎詭異),令人無法忽視。他們的動機也同樣簡單化。脫離歐盟之於退歐派就像在美墨邊境修築隔離牆之於特朗普的支持者——與21世紀喧鬧多元文化的生活現實決裂。從實證角度看,特朗普的壯麗隔離牆與退歐陣營靈魂人物鮑里斯· 約翰遜(Boris Johnson)描繪的「光輝孤立」景象並無不同:兩者都是魯莽的痴想。然而,從詩意角度看,他們為後現代社會的疏遠提供了一種干脆的解決辦法。溫斯頓· 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開玩笑說,英美兩國被共同的語言割裂。如今,大西洋(600558,股吧)兩岸的藍領白人操着同樣的慣用語。他們都渴望另一個時代的確定性。

這兩個群體也都依賴各自有錢有勢的領導者口中似是而非的法律措辭。約翰遜希望將英國從歐洲法規的蛛網(大部分是虛構的)中解脫出來。特朗普堅稱,他反對的只是非法的西語裔移民。依法移民美國的顯然受歡迎。然而,他們真正的吸引力建立在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基礎上。他們指出精英階層的虛偽,在這一點上他們是站得住腳的。卡梅倫曾誓言將每年流入英國的凈移民人數控制在10萬人以內,但他未能兌現這一承諾。歷屆美國行政當局都承諾加強邊境管控,但搞到最後都宣布大赦。就測試市場行情而言,英國在精英虛偽與民粹主義真誠之間的較量堪稱一絕。

還有就是對西方未來的擔憂。今年4月訪問英國期間,巴拉克· 奧巴馬(Barack Obama)有力捍衛了英國在歐洲的作用。他提醒英國人,歐洲統一的願景最初是丘吉爾想出來的,為的是防止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兩次大戰重演。美國總統把自己的演講放在宏大的背景下,甚至帶有一絲浪漫,這是卡梅倫永遠模仿不出來的。英國首相用了太長時間詆毀歐洲——並且肯定那些反移民人士的擔憂——以至於他無法用「正能量」闡述留歐的邏輯,這就是他為什麼請奧巴馬出面為他說話。值得注意的是,卡梅倫聘請了奧巴馬2012年連任競選經理吉姆· 麥西納(Jim Messina),幫他策劃反對退歐的基於恐慌的經濟理由;美英之間就連「產品經理」也是可以互換的。(文章來源:FT中文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