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違約風險上升 央行中短期工具趨常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13 07:30
受銀行季末考核影響,6月份是每年傳統流動性緊張時點,而今年又疊加MPA(宏觀審慎評估)實施與美聯儲加息外部干擾增強,在短期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央行亦出手確保中期資金供給,中短期操作常態化亦強化了結構寬松的貨幣政策調控基調。
中信證券(600030,股吧)研究報告指出,在當前信用違約風險上升、監管層推進金融系統去槓杆的局面下,中短期貨幣政策工具更加常態化也有助於維穩流動性。
「中短期工具常態化有望成趨勢,也是對我們之前提出的『精准滴灌』觀點的延伸,能夠在盡量避免總量型寬松的同時較好地配合防范風險與經濟結構轉型的目標。」報告稱。
國內投行--中金公司的固收團隊亦分析稱,目前公開市場逆回購已常態化操作,但中期資金面仍受到較多因素影響,尚缺乏對中期波動進行靈活調控的貨幣政策工具。
中金並認為,如果後續常態化開展MLF詢量操作,將有助於央行及時把握資金面情況,進行更靈活和更有針對性地中期資金投放,平滑中期層面資金面波動與及時彌補基礎貨幣缺口。
央行行長助理殷勇日前表示,中國經濟目前還處在一個中高速增長水平,通貨膨脹還處在平均水平。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利率工具、准備金率都有正常調節空間,央行沒有進行量化寬松。因此,中國貨幣政策回旋空間還是比較大的,不過穩健性是當前中國央行追求的貨幣政策目標。
而在招商銀行(600036,股吧)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看來,目前基礎貨幣缺口較大,僅依靠公開市場和MLF操作難以彌補,年內降准概率仍在。
「目前基礎貨幣的缺口是比較大的,因為前期外占的收縮呀或者貨幣乘數的變化,央行年內基礎貨幣投放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他說,「但全年來看,是不是完全能夠依賴公開市場操作這樣滾動下去,其實也是有問題的。」
中國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等撰寫工作論文更新今年宏觀經濟年度指標預測稱,維持全年GDP增速為6.8%的基准預測不變,CPI漲幅預測則上調至2.4%。
去年6月25日,央行為穩定半年末的短期流動性,再度重啟逆回購,隨後逆回購一直延續例行操作,12月31日暫停一次後又恢復。自今年春節前起,公開市場操作頻率加密至每個工作日均可進行,除3月初降准後有兩日暫停操作外,其余均正常進行。
春節前一段時間,央行逆回購操作以14天和28天期為主,利率分別為2.40%和2.60%;春節後則僅進行七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持平於2.25%。
除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常備借貸便利(SLF)外,中國央行在2014年三季度還創設並開展了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操作對象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較大規模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
此外,2014年4月央行創設抵押補充貸款(PSL),並在2015年10月將PSL對象在此前國開行基礎上,新增農發行和進出口銀行,主要用於支持三家政策性銀行發放棚改貸款等。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