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險還是中國機會?—論香港的城市競爭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31 17:42
兩份競爭力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5月30日發表一份全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當中香港的排名落後於深圳,僅居次席。社科院認為,香港「守成有餘,創新不足」,深圳和上海的等城市在創新創業方面冒起,給香港帶來競爭壓力。報告稱,2015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十強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廣州、台北、天津、北京、蘇州、澳門和無錫。
社科院報告中的城市競爭力分項中,香港的「和諧」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一位。報告指香港廉政公署(ICAC)嚴格執法,香港社會呈現公正、開放和廉潔的氣氛;又指香港在增加土地供應方面漸見成效,樓價和租金回落,解決房屋問題初現曙光,減少中下層居民的生活成本。
此外報告也提到,香港社會存在分化,部分組織和人士採取較激進和違法的方式,反對政府政策,影響社會和諧,旅遊業和零售業等方面的經濟表現受到一定影響,出現下滑勢頭。
評論讓人嗅到了濃濃的政治味。還記得剛剛過去的農曆新年,旺角還曾發生過騷亂事件,加上現在的香港經歷了爭吵和撕裂,經濟狀況不景氣之下,似乎香港再也受不起折騰。
就連5月下旬訪港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語氣嚴肅地說:“香港好,大家都好;香港亂了,大家一起買單”。
無巧不成書。同日,世界著名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也發表一份2016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則問鼎世界,這也是4年來香港再度榮登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
(洛桑管理學院2016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前10名)
(部分亞洲國家的排名)
中國大陸的排名呢,第25位,較去年下降了3位。
洛桑管理學院的報告按照超過340個準則評分,但主要以經濟表現、政府效率、營商效率及基建四大範疇,香港在政府效率及營商效率中均排全球第一。IMD解釋稱,香港一直致力維持友好營商環境,三大優勝原因包括透過極低稅率及簡單稅制鼓勵創新、不限制資本出入,以及香港為中國大陸提供了外國直接投資和進入全球資本市場的門戶。報告也特別提及,雖然中國大陸的經濟表現較佳,但在政府效率方面表現不濟,倒退3名。
(洛桑管理學院評分的四大範疇)
光環背後:排名與現實之差
我們對於名目繁多的排行榜見怪不怪,上學時有班級成績排名,出到社會工作有業績排名,出去吃飯有最佳食店排名,上大學也有全球大學排名。題外話,光是全球大學排名,比較有影響力的都有英國QS排名,美國US News排名,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排名。
然而,我們對排名背後的標準和意涵卻更加感興趣。
就說社科院的那份排名吧。當中顯然更加重視城市在創新和創業方面的得分,而明顯的,香港在這方面有些落伍。譬如,香港很少有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近些年冒起的IT新貴如大疆科技。但如果以國際化程度來看呢,如果以城市基礎設施來看呢,以城市的交通擁堵狀況來看呢,情況會不會有些不一樣?想起台灣作家龍應台關於如何驗證一個國家或者城市是否發達的回答:“一場雨足矣——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個小時。如果你撐著傘溜達了一陣,發覺褲腳雖濕卻不肮髒,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先進國家:如果發現積水盈足,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窩子撈魚,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夏天又來了,算算有多少個中國的城市可以“看海”?排名第一的深圳呢?
如果大家仍有記憶,可還記得那段吵得沸沸揚揚的“別讓華為跑了”的事件?華為是否跑了,難道不能夠折射出深圳飆漲的樓價和昂貴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而這些,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個城市引以為傲的資本。相反,當你發現一個城市開始以囤地和炒房為風潮時,你會對她寄予什麼憧憬?
洛桑管理學院的排名,主要以經濟指標為基準,其中三分之二來自經濟指標,三分之一來自幾百名全球企業家的評分。香港終於重回第一,很多香港傳媒很興奮,不吝以「揚眉吐氣」來報道這一則「喜訊」。似乎現在的香港,很需要這樣的讚譽來強化一下早已脆弱不堪的自信心。然而大家不是說嗎,自信是自己給的,不是別人賜予。
「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聽起來多麼令人自豪的名號呵。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所謂最具競爭力,是以犧牲這個城市大多數打工仔的權益換來的。如果你走在香港街上,隨意問一問趕路的上班族,問他是否滿意自己現在的狀態,或者來一句央視的經典一問:“您幸福嗎”,你猜他會怎麼回答你?他一定不會說“我姓王”或“我姓李”,而是白你一眼,“對不起,我快遲到了”,或者沒好氣地問候你一句“癡線”(神經病)。
香港以高效聞名,但或許你並不知道,大多數的香港打工仔,是沒有加班費的。無論你OT(加班)多久,那是你的事情,跟別人沒有關係。不同於西方國家,香港是沒有工會的,因此,在這裡,你不會看到大規模罷工,不會看到工會與企業聯盟關於今年到底加薪多少的談判。經歷過馬拉松式談判,香港好不容易定下來最低工資,說是要保護打工仔的最低尊嚴,而經過長時間的咨詢、討論、再辯論,香港的最低工資由2015年5月1號起,調升至32.5港元每小時,按照0.85的匯率計算,相當於27.6元人民幣。
為了回應打工仔超時加班的問題,香港政府在2013年4月成立「標準工時委員會」,就如何訂立合理的工時政策展開馬拉松式公眾咨詢和調查研究,至今都還在咨詢的第二階段。而第一階段的咨詢,他們提供了哪些建議呢?他們建議,“立法規管僱傭合約,合約內容要列明勞資雙方同意的工時、用膳時間、休息時間、超時工作安排、超時補水(編者注:補錢)方式等”,委員會一個勞方委員承認,委員會建議的合約無助規管工時長短,因工時長短、加班有否補水等問題,都可由僱主及僱員雙方協議。簡言之,僱主可以在合約上列明沒有超時加班費,或者寫上「每日工時為12小時」等字眼,咨詢建議形同虛設。
在生存面前,每個人都是工作的奴隸。
香港的基尼係數,連續多年世界之最。自97回歸之後更是連續處於0.5之上,要知道,0.4可是聯合國公佈的貧富懸殊警戒線。
(香港基尼係數統計)
題外話,中國的情況如何呢?以下是國統局發佈的中國的數據。不過2014年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根據幾份研究報告,估算中國自2005年之後的基尼係數在0.53至0.55之間。
(中國的基尼係數;國家統計局)
香港的生活成本,更加令其他城市難望其項背。香港的住宅價格按尺價來計算,有權威機構做過研究,發現香港的平均住宅價格冠絕全球,香港人需要17年不吃不喝才可以置業。雖然高樓價的成因很複雜,但是足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香港的生活成本之高。
熱播劇《歡樂頌》裡面的樊勝美是個有些悲劇色彩的人物。她嫂子理直氣壯問她要錢的時候,還不忘捎帶一句“你是在大城市混的人,擠一擠總會有個萬八千的,不比我們這些人,以後家裡還是要靠你的”, 當時不知刺痛了多少在都市打拼的上班族。外表光鮮,私下拮据,成為很多人的現實寫照。
以前有個很有趣的測試,說全世界,人們走路最快的城市,東京第一,香港一定第二。筆者每天在香港擠地鐵上班,深切感受到香港人的步伐是何等之快。就連小S都曾在自己的節目中忍不住吐槽香港的電梯,說不小心就來個後仰摔。快一定好嗎?見仁見智吧。
居高不下的競爭力,到底是誰的幸運,又是誰的不幸?
展望將來:香港的挑戰與機遇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說,這次香港排名上升,或許因為美國表現稍遜才能乘虛而入。他強調香港營商成本仍然貴得驚人,告誡香港人不應該自滿。報告可是也提到,香港的辦公室租金因太昂貴而排第60位,位列全球倒數第二。
競爭力是一個很有魅惑力的詞語,無數人為之瘋狂,無數人為之埋單。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及標普較早前先後調低香港信貸評級展望,矛頭直指香港愈趨依賴內地,拖累本土經濟。
但是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則不這麼看。他在3月13日發表的網誌以「中國機會」為題,表示“實在難以理解和認同”,他說香港曾把握內地發展的契機,轉型成為內地連接世界市場的重要橋樑,逐漸建立起今天國際商貿、物流、航運、金融和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他認為,隨?內地經濟結構的改變,由投資轉變為消費拉動的經濟發展模式,亦會帶動內地對服務業的需求上升,為香港這類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創造新的商機。因此深信此不是「中國風險」,而是「中國機會」。
曾俊華網誌:http://www.news.gov.hk/tc/record/html/2016/03/20160313_102824.shtml
另一邊廂,今天香港特首梁振英對這則新聞的回應倒是值得玩味。他說,「我們如果可以用好機遇,在社會上減少內耗的話,相信是可以抵禦現在我們面對的全球經濟下行壓力」。
雖然香港在經濟和政府效率的得分較高,但基建的評分則相對落後。也難怪,香港在建設中的基建項目,當屬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耗時最久,花費最高。引以為豪的「香港效率」,在這裡似乎失靈了。這段總長度為26公里的高鐵,自2009年起開始建設,至今都沒完工;造價也是一再上調,由最初的預算669億港元,到2015年中時,上浮32%至853億港元,是全球造價最貴的鐵路項目。至於工程一再延誤的原因,政府除了表示「驚訝」之外,至今都莫衷一是,由承建方港鐵不斷推塘。如果最終建不下去,將成為香港史上最大的爛尾工程。
除了效率受到質疑,香港的法制制度有時候似乎也成了效率的制約因素之一(當然這裡我們絕對相信法律的正當性)。另外一個跨境大工程就是承建已久的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珠海與澳門,據稱建成後可以實現香港到珠海澳門一小時生活圈。但是你絕對想不到,2011年一位住在東涌的老婦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司法複核,挑戰港珠澳大橋的環評報告,高等法院最終判政府敗訴,導致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被迫延遲動工。政府預計延誤導致香港段工程費用增加約88億港元。
香港雖然受到貧困增加、高物價、高房價等挑戰,但也不是沒有作為。洛桑管理學院給出香港最高評分的重要因素,是看好香港在連接中國大陸與世界的橋樑作用,認為香港為中國大陸提供了外國直接投資和進入全球資本市場的門戶。
言盡於此,香港,你識做了吧?(你知道該怎麼辦了吧)。
記者:楊杰東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