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轉股成為大陸企業的生死豪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30 10:40
有評論文章指出,這次大陸的「債轉股」顯然並非是針對銀行的不良貸款,而是沖着近年飆升的信貸增長所導致的高槓杆(企業負債率)而來,而此一現象又以過剩產能行業最為嚴重。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面對企業債務風暴,大陸中央最近有意重啟沉潛17年的「債轉股」做為應對之策,這次標普估算大陸企業債規模高達14.2兆美元,其客觀環境已與17年前完全不同,預料相較上世紀的債轉股的影響規模,這次掀起的資本市場地震更有甚之。「債轉股」究竟為大陸帶來去槓杆的完美結局?還是預告陸版「雷曼兄弟事件」即將上演?備受各界關注。
目前大陸各界熱議的「債轉股」並非現在首創,早在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時,當時大陸的銀行不良貸款率高達25%至40%,不少銀行甚至是資不抵債,而主要的不良貸款來源為國有企業,換句話說,在當時國企自有資金嚴重不足、銀行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推動「債轉股」目的是為剝離銀行的不良資產,協助國企脫困。
壞帳率 因時空而異
與1997年不同的是,目前大陸的銀行不良貸款率遠低於當年,以工行為例,該行對鋼鐵業的不良貸款率僅有0.92%;而中行及招行對產能過剩行業為的不良貸款率則分別為0.31%及5.46%。
另外,根據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協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5》統計的資料顯示,有4成銀行家預期未來3年,大陸的不良貸款率僅在1%至3%。
因此,這次大陸的「債轉股」顯然並非是針對銀行的不良貸款,而是沖着近年飆升的信貸增長所導致的高槓杆(企業負債率)而來,而此一現象又以過剩產能行業最為嚴重。
企業負債率 以拖待變
另外,根據大陸官方統計數據,目前實體經濟企業資產負債率已達60%,而高盛的統計更指出,去年上半年大陸企業負債率已升至210%。
分析人士指出,按照大陸中央的思路,這次的債轉股就是要用市場化手段來降低企業債務率,首批試點規模可能達1兆人民幣,主要就是希望此一方案不只可降低企業負債水平,亦可延緩大陸銀行不良率趨升,「以換取時間空間」。
面對大陸海量的企業債務,「債轉股」的成敗或將扮演關鍵角色,大陸的去摃杆能否獲得完美結局,在此一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