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面臨三大難關 消費升級陷內外交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22 17:20
和訊網消息 5月21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在新供給經濟轉型與消費升級研討會指出,中央推進供給側改革,實現經濟發展動力體系轉型升級,就是從需求的三架馬車,連接到供給側整個結構性問題,形成對整個動力體系的完整認知和把握。其中,網絡消費的穩定、強勁增長說明其正在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1年起,中國增長模式出現了歷史拐點,GDP三駕馬車中,消費取代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2015年,消費對GDP的增長貢獻率依然為66.7%,其中全國網絡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9.1%,網絡消費增長對GDP增長的拉動仍達1.6%。
而從國內首個網絡消費指數——新供給-螞蟻網絡消費指數來看:從2011年1月到2016年4月,五年時間里,網絡消費規模指數穩步上升,擴張了12.1倍。從同期人均情況看,在網購人數不斷增加的基礎上,網絡消費水平指數從2011年1月的96.0上升到2016年4月的122.2,漲幅為27%。
中國消費2010年起出現一個令人驚喜的拐點,消費占比從2010年的49.1%左右到2015年的51.6%。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認為,中國是二元經濟和貿易部門的雙重疊加,劉易斯拐點已經過去,巴拉薩-薩謬爾森效應正在發生。
由此可見,「消費增長已經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動力。不過,消費外移現象和消費環境不佳制約了中國消費的升級,未來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須從供需兩端發力,尤其推進供給側改革,推進產業調整和優化。」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總裁井賢棟表示。
在具體執行層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從三組供需關系入手。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副秘書長、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研究院院長黃劍輝解釋道,第一、通過改善制度供給,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第二、通過加大金融供給側改革力度,提升金融配置效率,降低融資成本,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第三、通過加快國企改革和放開民企准入,解放生產力,提升實體經濟運行效率和質量,滿足民眾需求。
「積極推動供給側的改革,增加促進有效的供給,推動有效消費,包括網絡消費的快速增長應該是中國在當前時代下實現經濟增長或者保持發展優勢的一個不二的選擇。」黃劍輝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