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用風險分析與展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9 09:40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簡稱「大公」)於5月18日發布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用風險分析與展望》,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用風險發展走勢做出了預測。
大公對沿線國家信用風險的基本分析思路是:首先判斷一國的政治風險和經濟實力,二者是影響一個國家總體信用風險水平的長期、基礎性要素;然後逐個考察主權信用風險、金融體系信用風險和國家總的外債風險。通過上述各方面的分析大公在報告中繪制出沿線各國信用風險狀況分布圖。該報告的主要觀點如下:
一、沿線國家政治局勢的穩定性相對較低,中東地區地緣政治風險突出。
大公對沿線各國政治風險分別予以高穩定、較穩定、低穩定、高風險以及極高風險五個級別分類。在41個受評國家中,高穩定國家僅有一個,極高風險國家數量亦相對較少,分布在低穩定區域的國家最多,表明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面臨的整體政治風險較高。其中,新加坡是唯一高穩定國家。處於第二級別較穩定的國家有14個,中東歐分布最廣。處於第三級別的低穩定和第四級別高風險國家數量分別為15個、9個。低穩定和高風險類型的國家或仍處於政治體制轉軌的過程中,或國內部族、宗教矛盾突出,或國際關系不佳,導致內部政局不穩定,缺乏或難以確立適合本國比較優勢的發展戰略並順利推行,政治風險成為影響國內經濟表現的核心因素。處於第五級別的極高風險國家為2個。
二、沿線國家總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基礎設施條件薄弱,經濟下行風險較大,但同時潛力較大,前景廣闊。
截至2015年底,沿線國家區域經濟總量估計達到23.2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總量的31.7%,諸項經濟增長指標好於全球水平。如平均經濟增長率、平均貿易增長率在2000-2009年及2010-2014年兩個時期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大公對沿線各國經濟實力進行五個級別劃分。41個受評國家較為明顯的集中在經濟實力中等及較強區域內,表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發展潛力較大。其中,經濟實力極強的國家有2個。處於第二級別的較強國家數量為20個,接近受評國家數量半數,主要分布在中東歐、西亞及中東地區。處於第三級別中等國家數量為 13個,主要分布在中東歐地區。處於第四級別經濟實力較弱國家數量相對較少,為6個。而處於第五級別經濟實力極弱國家數量為0。
三、沿線國家主權債務風險較為分化,部分國家償債來源惡化與外部流動性壓力上升導致主權信用級別面臨下調風險。
沿線國家較大差異性的償債環境與財富創造能力促成主權信用水平較為分化。大公所評沿線國家主權信用級別分布於AAA至CC,本幣級別處於投資級別的有23個,投機級別的有18個,其中 BBB本、外幣主權信用級別最多。受貨幣錯配和匯率風險影響,沿線一些國家主權外幣債務風險高於本幣。大公評級的41個國家中,7個國家外幣級別低於本幣級別。
四、沿線國家整體金融發展水平有待提高、對全球金融市場高敏感度等問題將為金融部門帶來較大風險。
沿線國家整體金融風險較大,絕大部分分布於低穩定及高風險級別。具體來看,新加坡仍為唯一高穩定國家。處於第二級別較穩定的國家有7個,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處於第三級別的低穩定國家共10個,西亞及中東地區分布最廣。處於第四級別高風險國家數量有19個,其中11個都分布在中東歐地區,該地區銀行業外資比重大,貨幣錯配嚴重,不良資產處置較為緩慢。在歐洲央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刺激下金融體系穩健性正在恢復,但實質性問題未得到明顯改善。處於第五級別極高風險的國家共4個。
五、沿線部分國家對外資本依賴度較高,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和美聯儲加息將不同程度推升其外部風險。
大公對沿線各國外匯風險分別予以五個級別揭示,結果顯示中間級別低穩定國家分布最為集中,兩邊級別高穩定與極高風險國家相對較少。其中,第一級別的高穩定國家2個。處於第二級別較穩定的國家有10個,西亞及中東地區占6個,處於第三級別的低穩定國家數量為18個,主要分布在中東歐地區。處於第四級別高風險國家數量為9個。而處於第五級別的極高風險國家為2個。
六、中國應通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改善沿線國家的信用風險水平,盡量降低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對戰略實施的危害。
現有國際貨幣體系與全球實體經濟的發展並不協調,已經成為全球金融不穩定的一個主要根源。為盡量降低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對戰略實施的危害,大公建議:一是中國對沿線國家的投資當以直接投資為主,間接投資為輔。二是建立中國的人民幣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由中國掌握信用風險的判斷權和金融產品定價權。三是中國需要向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在內的使用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國家提供最後流動性支持。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