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不是市場的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08 16:23
摘自《中國「再平衡」》作者:劉杉 出版社:中國發展出版社
一段時間以來,產能過剩成為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經常談論的話題。不僅在涉及調整結構時,大家要談產能過剩,就是在說通貨膨脹不來的原因是,也把產能過剩當場了主題詞。產能過剩正在成為流行語。這場金融危機也讓普通人都成了宏觀經濟學家,人們對貨幣和物價的感覺越來越像專業人士。
盡管消費物價指數CPI難以反映真實物價情況,統計學意義上的通貨膨脹並沒有來,但老百姓(603883,股吧)心里有杆秤,錢毛了,物價還能不漲嗎?
的確,大部分國家目前還在實行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泛濫,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大。中國也不例外,超高速的銀行信貸和貨幣供給,導致資產價格瘋狂上漲,人們對通脹的預期愈發強烈。不過,預期的通貨膨脹還沒有變為現實的通貨膨脹,其中原因還在於中國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也就是說,因為很多產品供大於求,所以賣不出好價錢,也就漲不了價。當然,房子除外。
2009年12月3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北京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強調在保經濟增長同時,必須把結構調整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發改委官員認為,目前中國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從產能利用率看,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5.8%、75.3%和96.8%,分別較全球平均水平低2.4、0.4和1.5個百分點,同時還有龐大的在建和擬建產能。
沒錯,除了數據表明一些行業產能利用率不夠外,更為讓人擔心的是,龐大的在建和擬建項目將會加劇這種產能過剩局面。
產能過剩的現象不是今天才有的。計劃經濟時代,中國物質匱乏,產品供不應求。而在商品經濟發展後,產能過剩就成了常見病。在美國人過度消費時代,他們幫助中國解決了部分產能過剩問題。今天不同了,美國人儲蓄增加了,消費下降了,中國的出口滑坡了。依靠外需消化產能過剩的時代結束了。
產能過剩作為常見病,在「後危機」時代的環境里,就顯得病情嚴重。
如何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國家發改委官員認為,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在於市場信號失靈。因為投資者無法對市場潛在需求做出准確判斷,因而導致投資決策失誤。
實際上,在筆者看來,產能過剩的主因不僅是市場信號失靈,而在於投資主體並沒有尊崇市場規律。從市場角度看,單個的投資者不僅無法對市場需求做出准確判斷,也無法對供給水平做出預期,因為個體理性不會導致集體理性。如果單個投資者認為市場前景好,那麼可能導致眾多的個體投資者一起投資,最後產生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的局面。這是市場內在的邏輯。從這點看,產能過剩是正常現象。一些企業因為競爭力差,自然會破產或被兼並,市場供需最終趨於平衡。也就是說,在完全市場情況下,看不見的手能夠調節供求關系,最後化解產能過剩問題
中國則不同。中國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在於地方政府存在強烈的投資偏好和投資沖動,這就導致政府投資盲目上項目。特別在危機時期,由於政府啟動了大規模投資,再加上國有商業銀行提供了大規模的貸款,使得地方政府和投資主體放棄了市場規律,過度追求投資,以達到實現GDP增長的目的。從某種程度講,地方投資更看重GDP總量,而忽略了市場內在的供求關系。
只要不解決投資主體不清的問題,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就難以解決,最終難以擺脫「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宿命。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