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經濟復蘇放緩 實物資產是當前保值首選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姜超團隊認為,只有在經濟下行、通脹上升的滯脹時期才會發生股債齊跌、黃金商品齊漲,而今中美兩國同時出現類滯脹跡象,根源在於各央行均化身為增長衛士,但事實上貨幣對增長無效、而對通脹有效。抗通脹的實物資產是當前保值首選,黃金+商品仍是最佳組合,而金融資產的機會仍需耐心等待通脹的回落。
黃金石油大漲
上周全球股市普遍下跌,而黃金價格創出新高,商品價格分化,其中國際定價的石油、銅鋁等商品價格繼漲,但國內定價的鋼、煤等價格小跌。而國內股債繼續下跌,但跌幅比上周明顯收窄。
美國經濟不佳
美國1季度GDP增速僅為0.5%,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回落,而GDP同比增速也不到2%,創14年2季度以來新低。與此同時美國3月核心CPI為2.2%,位於近4年高點。
中國復蘇放緩
而中國經濟復蘇在4月份出現明顯放緩,其中制造業PMI小幅下降,新訂單和出口訂單指數均現回落,顯示內外需同步走弱,而生產指數亦小幅下滑,與4月發電耗煤增速降幅擴大相呼應,印證短期經濟走弱。
價格指數新高
4月生產資料價格大漲,其中PMI購進價格指數升至57.6,創近5年的新高,煤、鋼、油等主要生資價格均大幅上漲。我們預測4月PPI環比漲幅將擴大至0.6%,同比降幅縮窄至-3.5%。4月菜價雖明顯回落,但由於豬價繼續上漲,而且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將推升CPI非食品價格,預測4月CPI仍小升至2.4%。
貨幣趨於穩健
上周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提出要關注物價變化。上周央行雖然繼續操作巨量逆回購和MLF,但由於到期資金巨大,央行整體仍凈回籠貨幣230億,而貨幣市場利率也穩中有升。而自央行2月末宣布降准以來,央行已經連續兩月未再降息降准,種種跡象表明貨幣政策或從實際寬松轉向穩健。
美國加息延後
上周美聯儲宣布4月仍不加息,而市場預期美聯儲下一次加息時間後延至9-12月。而日本央行上周意外未擴大寬松規模,導致日元大漲美元大跌,也間接助推了美元貶值、商品大漲、股市下跌。
滯脹首選保值
歷史經驗表明,只有在經濟下行、通脹上升的滯脹時期才會發生股債齊跌、黃金商品齊漲,而今中美兩國同時出現類滯脹跡象,根源在於各央行均化身為增長衛士,但事實上貨幣對增長無效、而對通脹有效。這意味着抗通脹的實物資產是當前保值首選,黃金+商品仍是最佳組合,而金融資產的機會仍需耐心等待通脹的回落。
債市跌幅趨緩
上周國債利率平均上行1bp,AAA級企業債上行2bp,AA級企業債、城投債利率平均上行5、7bp,中證轉債指數下跌1.39%。
貨幣利率難降
上周財政部補充通知質押回購利息免征增值稅,有利於貨幣利率回歸平穩。但受制於近期通脹預期、房價走勢和貨幣融資增速高企,央行在公開市場上也僅僅是維持緊平衡,更看不到短期降准的可能,利率難大幅下行,維持未來3個月貨幣利率中樞2.25%-2.5%。
短期交易 中期謹慎
上周補充通知明確政策金融債利息免征增值稅,加之4月以來PMI、電力耗煤等中觀數據顯示經濟或再度回落,因此短期超跌的利率債或存交易機會。但商品和能源價格迭創新高,通脹易升難降,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看並不利於債市表現。因此對於未來半年的債券市場,我們依然偏謹慎,維持10年國債區間2.9%-3.3%,下調10年國開區間至3.2%-3.6%。
恐慌緩解 風險未除
鐵物資被托管、城投取消提前償還,或將倒逼債券發行條款和投資者保護機制的完善,也啟示投資者在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積極維權是行之有效的選擇。當前債市恐慌情緒有所緩解,但仍應居安思危,積極防范信用違約、通脹回升、去槓杆、道德風險等各類風險。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