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行動支付來臨 「嗶經濟」下看緊荷包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台北 2016-05-02 13:08
FinTech來臨,其中利用載具推動的行動支付持續紅火,也代表「嗶經濟」時代報到!非傳統金融機構涉入金融服務,行動支付絕對只是個起點,因此必須透過法規來加以管理,單筆花費金額不能過高,控制每筆消費,這樣就可以在非常便利的消費環境中看緊荷包。
手機「嗶」就購 出不用帶錢包
現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支付,隨時隨地滿足消費者每天需求,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出門時不用帶現金與卡片,透過多樣化的行動支付功能,只要一支智慧型手機就能搞定付款以及繳費服務(水、電、瓦斯、電話費、停車費)。未來出門就算忘記帶錢包,也能透過手機購買東西不怕沒零錢,不僅如此,行動支付更可整合多張信用卡,大大提升實體、虛擬商店購物方便、簡單、快速及安全,還能同時為每日生活消費做好管理與記錄明細。
根據資策會MIC的調查結果,16~25歲青年族群使用行動支付占比有較顯著的成長趨勢,2014年僅占6%,2015年已經超過3成,顯示使用族群趨向年輕化發展。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認為,16至35歲的千禧世代出生在數位浪潮下,對以行動裝置為主要應用的新興科技接受度較高,可望成為行動支付市場的主要使用族群,不僅有機會影響市場走向,未來也將是業者拓展的主要目標對象。
行動支付認知率提升
根據資策會MIC統計,「現金」與「刷實體卡片」仍為國人較常使用的二種交易方式,其次為「感應電子票證」與「感應實體卡片」,行動支付僅佔2.7%。但隨著國內消費者對行動支付認知率的逐年攀升,行動支付市場的成長可期,另外74.9%的台灣民眾聽過行動支付,較2014年成長10.7%。然而,對於所持有的手機是否支援NFC,僅31.6%表示確定有此項功能,相對地消費者對於QR Code行動支付方案的認知普遍較高,未來NFC行動支付相關業者,需要投注更多的教育及推廣於主力市場。
行動支付版圖 出現5大勢力
胡自立認為,台灣行動支付生態系大致分為五大勢力,包括銀行端、電信與資服端、支付端、商務端與用戶端。其中,金融端涵蓋銀行業或信用卡業;電信與資服端涵蓋電信業者與資服業者;支付端涵蓋支付業者、TSM業者與電子票證業者;而商務端涵蓋零售通路業者、電商業者與遊戲業者;用戶端涵蓋手機業者與通訊軟體業者。若單純探討商務端部分,零售業者較少自推行動支付,多以合作提供據點。電商業者則以既有買賣會員為核心布局。而國內遊戲業者多自第三方支付服務開始轉型,再延伸至行動支付、線下支付或P2P服務。
以世界各國的趨勢來說,非銀行的支付業者因為其對於商業模式的創新設計能力以及對客戶的掌握與經營,其佔有零售支付的份額將會持續擴大,第三方支付業者所建構出來的支付平台與生態系將是政府去現金化一個很重要的基礎,而在未來電子化的世界裡,如何有效的保留交易資料,追蹤交易對象,都是政府未來在監管金融犯罪時,不可或缺的輔助資訊,因此政府監管單位也需要有效的輔導這些業者管理可能面臨的詐欺與作業風險,保證消費者的權益,確保支付環境的安全可靠。
行動支付具實名認證 串接各種網路金流平台
以我國行動支付業者的發展來說,由於具備有實名認證的基礎與能力,同時也整合串接的各種網路金流的平台並具備有即時交易結算的能力,未來將可以做為網路金融的一個發展基礎,協助各種網路金融商業模式在支付清結算以及價金保管上的需要,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及15個子法是我國在網路金融的第一個零售支付整體性的法規,就網路金融法規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重新盤點支付工具的發展,理解,因應使用者習慣改變以及科技創新所產生的質變,重新去檢視過去很多跟網路金融相關法令規範的適用性與完整性。
行動支付電子禮券、會員卡、信用卡大匯集
過去在電子禮券及各會員卡、信用卡的紅利積點處理上,常是各通路個別管理,不僅混亂且無法有系統地進行整合與管理,無形中也損害了許多消費者的權益,未來電子支付機構可以考量將紅利積點整合甚至可以作為一個兌換中心,不再以各金融商品為導向,而是以客戶為中心把服務與資訊有效整合。
非傳統金融機構涉入金融 行動支付是起點
網路金融本來就是一個時時變化的商業模式,社群、行動以及科技的發展,讓各產業的界線劃分日益模糊,非傳統金融機構涉入金融服務,行動支付絕對只是個起點,未來將可看到更多的創新模式與商業應用,因此監理機關在面對跨業跨境的服務串融的生態系時,如何讓法規設計與調適上,具備一個能因應實務調整與變通的機制,是唯一解決之道。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