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開發者扎堆移動聊天應用:互相抄襲功能雷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2-09 11:28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上周五刊登題為《聊天應用泛濫成災》(Overrun With Messaging Apps)的評論文章稱,由於移動聊天應用逐漸受到用戶的熱捧,各路開發者都在摩拳擦掌參與這一領域,但卻引發了泛濫成災的不良現狀。

以下為文章全文:


行業膨脹

由於我几乎每看到一款應用,都會安裝到我的iPhone上試用一番,所以我的信息應用頁面已經擁擠不堪,整整深達5頁。裏面有很多大牌企業,還有不少區域巨頭,以及一些足以吸引TechCrunch或其他科技博客關注的新興企業。

但最近的情況似乎已經失控。

毫無疑問,移動聊天應用領域近期呈現爆發態勢,所有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市場研究公司Ovum上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移動聊天應用的信息發送量將從今年的27.5萬億條,增長到2014年的71.5萬億條。該報告認為,社交聊天應用“不只是一時狂熱”,還會成為一個擁有長期增長前景的領域。

換言之,他們等於在對投資者:“開發者們,發動你們的引擎吧。”

與此同時,還有報告顯示,WhatsApp等移動聊天應用已經超過Facebook Messenger。就連Facebook自己也承認,該公司的青少年用戶的確在減少。有傳言稱,Snapchat已經拒了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但即使移動聊天應用本身並非一時狂熱,目前在蘋果公司的App Store上架的很多品的確是一時狂熱。

過度雷同

現在有很多頂尖人才都在爭相開發聊天應用或與Snapchat類似的“后即焚”信息應用,但在功能或差異化方面的改善卻不明顯。更糟糕的,他們還在爭相推出各種噱頭。僅僅是在聊天信息中整合自己的表情都變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創新”。這足以讓我們對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感到擔憂。

几乎每天都會有開發者聘請公關人員幫助他們不厭其煩地推廣聊天應用,將自己包裝成最新、最好的聊天服務。但隨這類信息的泛濫,他們的辭似乎都千篇一律。

例如,我上周收到了一封信,裏面寫道:“你知道嗎?Redacted是最安全的私密文本應用,Redacted可以讓你安全方便地分享私密信息、撥打電話、分享照片和視頻、一切都是私密的。”

這番話似曾相識。

有的應用把重點放在Snapchat所缺乏的小功能上,並以此作為自己的存在基礎。還有的則選擇了單一功能,然后將其擴大為整個應用,希望製造新的噱頭,例如FrontBack雙攝像頭拍照應用,還有關注GIF和歌曲的。總之,各種類型不一而足。

很多模仿聊天應用Vine的品也層出不窮,他們只不過隨便增加了幾項簡單的功能,便雙手合十,祈禱用戶能夠迅速增加。

發展誤區

這些后來者都不明白這樣一個問題:移動聊天應用很難一夜成名,真正大獲成功的仍是少數。這一領域散佈很多奮鬥多年的品,直到智能手機在成熟市場廣泛普及,並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日漸受捧后,他們昔日的努力才逐漸收到回報。

例如,WhatsApp創立於2009年,但真正的用戶增加卻是通過定期的限免來實現的。這種模式可以幫助該公司在短期內積累大量用戶,從而躋身免費應用榜前列。直到今年,該公司終於積累了足夠的用戶,甚至成為了很多公司的收購目標。該品目前在美國App Store中位居下載量第28位。

與此同時,很多規模較大的移動聊天應用都在吹噓其通過專注於特定地區獲得的海量用戶,例如Kakao Talk、Line、微信等。他們最近紛紛通過用戶的個人親友網絡向國際市場擴張。

隨這股風潮的逐漸興起,一些佔據天時地利因素的新興企業一夜躥紅。Snapchat就是首先在洛杉磯的高中裏流行開來的,他們的成長過程的確摻雜很多運氣的成分。該公司可以是誤打誤撞進入了一個幾年前還不存在的市場裏:隨青少年擁有的智能手機越來越昂貴,他們越來越希望逃離Facebook,逃避父母的“監視”。

這款應用的確很聰明,但“后即焚”應用並不是什麼新創意。例如,早在2010年初,就有一款名為TigerText的iPhone應用號稱可以發送自動消失的文本信息。在此之前,很多網站也都允許通過網絡向手機發送私密信息。Snapchat只不過是在正確的時間將這種理念瞄準了正確的用戶,最終一鳴驚人。

但對於樂觀(甚至有些天真)的應用開發者而言,Snapchat的故事似乎成為了人人都可以效仿的成功模式:為孩子們開發一款應用,然后強調它的私密性,財源便可滾滾而來。但這其實並非易事。

隨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希望通過欠缺考慮的品抓住最新的行業浪潮,目前還算不錯的移動聊天體驗將越來越差。畢竟,這些應用無法互通,每一個都希望你創建社交圖譜。有些甚至會通過入侵用戶的地址簿來實現這一點。用戶還能被消費多少次?我們還要邀請朋友加入多少類似的服務?在我們在決定用回iMessage、Kik、Snapchat和Whatsapp之前,還會再犯多少次傻?

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移動聊天應用?1個?6個?還是更多?

如果移動聊天應用可以成為2010年代的社交網絡,相信答案不久就將揭曉。(書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