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小心個股“底部放量”形態是誘多陷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27 08:46


“底部放量”向來被認為是股價結束調整、新資金介入的一個信號,往往意味著股價將逐步轉強。但近期發現,主力利用市場多數投資者對於技術分析的盲目崇拜,“反其道而行之”,轉而進行“反技術操作”,利用該形態進行出貨,誘人的“底部放量”反而形成了套人的“多頭陷阱”。

分析和判斷大盤和個股是否“底部放量”,必須從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來看,並且必須結合當時的宏觀面、政策面、企業的基本面,以及技術面的送配、除權等方面因素進行綜合的、全面的分析,而不能僅僅根據當前的股價和成交量就做出“底部放量”的判斷。特別是在以下幾種情況,“底部”其實是腰部:


1、經過大幅除權之后,股價雖然在低位,但復權價仍高高在上,此時放出的巨量往往是莊家對倒放出來的煙霧彈,實質是誘人上鉤,不可輕易上當。

2、在長期下跌趨勢中構筑的短期底部,並不說明股價已“安全著陸”,極有可能是股價的短暫反彈,反彈之后有可能展開新的一輪下跌,此時是出貨的信號而不是入場的信號。判斷“短底”與長期底部的標準,一般可用長期均線來檢驗,短底一般不會突破長期均線,而長期底部往往能能站在長期均線上方,這樣的底部才堅實。

3、在長期跌勢中突然持續放量,成交量比平時顯著放大,但股價漲幅度極其有限,甚至大盤走勢不佳,該股卻逆市放量飄紅,這樣的“底部放量”極其可疑。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