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星上馬第二條8.5代 TCL再戰中國面板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報記者 施建
實習記者 劉雨亭 深圳報導
在液晶面板上嘗過酸甜苦辣鹹的TCL,選擇了乘勝追擊。
11月16日,第15屆高交會開幕當天,TCL集團(000100.SZ)旗下液晶面板企業華星光電在深圳啟動其第二期8.5代面板生建設。該項目總投資244億元,設計能為 10 萬片/月,預計將於2015年第三季度投,屆時將新增年值227億元。
作為彩電業的最重要上游零組件,液晶面板是中國僅次於石油、晶片、鐵礦石的第四大單一進口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尷尬,讓中國信息業飽受“缺芯少屏”之痛。2009年,盡管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后的不利市場形勢,TCL集團逆勢啟動華星光電項目。
四年前的放手一搏,如今出人意料地成為整個TCL集團經營績效的一個亮點。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華星光電一期項目僅用17個月便建成投,10個月實現滿滿銷。今年前三季度,華星光電實現銷售收入106億元,凈利潤14.2億元,占TCL集團同期凈利潤的81%。
華星光電CEO薄連明透露,二期項目的244億元投資不依賴股東出資,而是由華星光電自有資金、銀團貸款、股權融資三種方式解決。
投資額達244億元
“華星光電實現了當年投、當年盈利,這在全球液晶面板行業都是第一次。”薄連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華星光電盡管是面板行業的新兵,但其營業利潤率、EBIT(息稅前利潤)、品良率等指標均排名行業前列。
目前,全球液晶面板行業的主要廠商包括韓國的三星、LG顯示,中國台灣地區的友達、群創,日本的夏普,以及中國大陸的華星光電、京東方。
華星光電的能約有一半配套給TCL集團旗下的彩電業務,另外一半對外銷售給其他彩電企業。李東生認為,華星光電改變了中國彩電上游面板缺失的不利局面,幫助帶動國內面板自給率提升至31%。
按照液晶面板行業通常的1:5帶動效應,華星光電一期項目帶來的業集群值超過1000億元。比如,日本玻璃基板企業旭硝子為該項目的配套投資就達30億元。[NT:PAGE=$]
薄連明表示,一期項目盡管經營良好,但也面臨瓶頸,主要體現在:一是品類不全,僅能生28英寸、32英寸、48英寸、55英寸等少數幾個規格;二是技術上主要採用非晶硅,由於擔心機台改造影響能,未能採用COA、氧化物等新型顯示技術。
很顯然,二期項目一方面可以讓華星光電實現更好的規模效應,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實現技術升級。薄連明透露,新項目將導入氧化物、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並占總體能的約30%。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當前,以多環節、跨領域的整合創新和融合發展為主要特點的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正在興起,特別是以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消費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尤其是,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彩電、電腦和智能終端的生國和消費國,這為本土平板顯示業提供了重大機遇。
“能過剩論”釋疑
不過,從歷史上看,液晶面板行業曾遭遇過大起大落的業周期:起時大賺,落時則大虧。而未來幾年,中國大陸將有多條液晶面板陸續建成投。在此背景下,華星光電上馬第二條8.5代很自然地也面臨外界的“能過剩”拷問。
對此,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認為,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仍在逐年增長,對應的液晶面板從2011年192百萬片上升到2013年的216百萬片,並將在2016年超過258百萬片。與此同時,市場對大尺寸品需求旺盛,電視機出貨量中的面積增長率要高於數量增長率,預計到2016年平均電視機尺寸將達到42英寸。而目前全球電視機的第一大規格是32英寸,在總體市場中的占比約為38%。
市場諮詢機構DisplaySearch則預測,2013年50英寸以上的品占比將從2012年的7%上升至約9%。TCL在2013年1月美國消費電子展上就展出了一台110英寸的超高清電視“中華之星”,康佳和京東方在本屆高交會上也展出了類似的品。
按照行業慣例的測算,電視機的平均尺寸每提高一英寸,將要消耗掉一個8.5代面板生的能。
“目前中國大尺寸平板的自給率才30%,未來要達到80%的目標。”歐陽鐘燦認為,隨市場持續增長,液晶面板行業的機會將向中國轉移,考慮到企業生建設需要周期,不及時擴將無法滿足市場的新增需求。[NT:PAGE=$]
薄連明則對記者表示,隨顯示終端的多元化,判斷液晶面板的供需,不能靜態地看電視,還要看PC、平板電腦、手機,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多應用場景,“這些消費電子終端的景氣周期並不一致,其相互影響已經讓上游面板行業的波峰、波谷不再像以往那樣明顯”。
京東方副總裁張宇表示,未來冰箱、汽車玻璃、智能家居、商場櫥窗展示等諸多領域都可能是液晶面板的應用場景。事實上,在本屆高交會上,京東方就展示了可用在冰箱門、櫥窗展示、家庭蔬菜吧的透明顯示,不“觸”即“控”的眼控顯示,以及採用防窺顯示屏的ATM機等。“考慮到現有終端尺寸的增加,以及未來的諸多新應用場景,液晶面板的能將不是過剩,而是供不應求。”張宇。
而在日前騰訊舉辦的WE大會上,國外創業者的一個名為“機會之窗”的項目,就致力於將汽車車窗變成顯示屏和互動式媒體中心,實現各種互動社交和游戲應用。
薄連明對記者坦承,盡管華星光電並不擔心行業能過剩的問題,但客觀地,公司並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業周期,不可盲目自信,而是要時刻抱有危機意識和緊迫感,“這樣才能在行業都虧損時不虧或虧得少一點”。(編輯 盧愛芳)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