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歷史上曾預判長期走勢躲避股災的指標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19 08:44


  巴菲特從不預測股市的短期波動,但是巴菲特卻認為股市長期波動是可以預測的: “ 如果預期股市長期走勢的話,我就覺得非常容易。格雷厄姆曾經告訴我們為什么會如此:盡管短期來說股市是一個投票機,但長期來說股市卻是個稱重機。 ”

  巴菲特發現,股市的極端非理性行為是周期性爆發的。短期內,貪婪和恐懼在投票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會讓價格過於偏離價值。但長期內股價總是會回歸於價值。


  想要在股票市場上取得更好的回報,就應該學會如何應對下一次股市非理性行為的爆發。巴菲特建議投資者進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如同一針清醒劑,可以讓你避免陷入大眾的瘋狂,而理性地把握過於高估時賣出和過於低估時買入的機會。

  巴菲特認為,對於股市總體而言定量分析並不需要十分復雜。2001年他在美國《財富》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一個非常簡單的股市定量分析指標。

  1.巴菲特用什么指標?

  巴菲特的第一個定量分析指標是,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率。

  GNP與GDP的關係是:GNP等於GDP加上本國投在國外的資本和勞務的收入再減去外國投在本國的資本和勞務的收入。我計算了一下,其實中國過去10年GDP與GNP差距很小,在-0.78%到1.63%之間,因此可以用GDP代替GNP進行計算。

  巴菲特認為,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占GNP的比率,這個指標盡管非常簡單,對於需要了解眾多資訊的投資人來說,這項指標提供的資訊相對有限,但它仍然可能是任何時點上評估公司價值時的最佳單一指標。

  巴菲特認為:如果投資人財富增加的速度比美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更快,那么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占GNP的比率形成的曲線必須不斷上升、上升再上升。如果GNP年增長5%,而希望市值增長10%,那么這條曲線必須迅速上升到圖表的頂端。而事實上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實巴菲特對這個指標的涵義的理解可以概括為一句話:長期而言,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的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一致。換句話說,股市長期是一臺稱重機,稱出的是國民經濟增長。[NT:PAGE=$]

  2.巴菲特的股市指標在美國有效嗎?

  巴菲特分析了過去80年來美國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占GNP的比率,他發現的規律是: “ 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占GNP的比率在70%~80%之間,則買入股票長期而言可能會讓投資者有相當不錯的報酬。 ”這項指標在1999年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1999年全年以及2000年中的一段時間,這個比率接近200%,這是一個很強烈的警告信號。巴菲特說,在這個時候購買股票簡直就是在玩火自焚。

  2000年,美國股市開始持續下跌。2001年網絡股泡沫破滅,道瓊斯指數從高點大幅回挫2000點時,很多人都在討論重返股市的時機。但當時股市總市值仍相當於美國GNP的133%,所以巴菲特並未輕舉妄動。

  從 2000年3月24日最高的1552.87點,到 2002年10月10日最低跌到768.63點,32個月下跌超過50%.巴菲特成功避開了股市大跌。

  3.巴菲特的股市分析指標在中國股市有效嗎?

  我計算了1992年到2008年中國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占GDP的比率,結果發現,這個指標與上證指數幾乎完全同步。

  2000年底股票總市值與GDP的比率創9年新高,達到48.47%,上證指數年底收盤於2073點,也創9年新高。

  2005年股票總市值與GDP的比率創9年新低,僅有17.7%,上證指數年底收盤於1161點,也創7年新低。

  2007年底股票總市值與GDP的比率創16年最高,達到127%,上證指數年底收盤於5262點,也創16年以來最高。

  如果你看了巴菲特2001年的文章,知道股票總市值與GDP的比率在70%~80%之間是合理的,那么2007年高達127%肯定是過於高估了。

  如果你看到了,也做到了,在2007年底退出股市,那么你就能避免2008年一年下跌66%的悲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