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創新高 周末1大利空空襲A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10月CPI同比漲3.2% 創8個月以來新高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2%。其中,城市上漲3.2%,農村上漲3.3%;食品價格上漲6.5%,非食品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3.2%,服務價格上漲3.1%。1-10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2.6%。
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5%,環比持平(漲跌幅度為0,下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6%,環比上漲0.1%。1-10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1%。
10月CPI漲幅創8個月新高 熱錢又重新流入中國
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3.2%,創8個月以來新高,“完成全年3.5%的調控目標沒有問題”。1-10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2.6%。據測算,在10月份3.2%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0.9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2.3個百分點。
鮮菜價格上漲31.5%
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10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6.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約2.11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上漲31.5%;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5.8%;鮮果價格上漲8.8%;水產品價格上漲6.4%;糧食價格上漲3.8%。
煙酒及用品價格同比下降
此外,煙酒及用品價格同比下降0.2%;衣著價格同比上漲2.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5%;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同比上漲1.0%;交通和通信價格同比下降0.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同比上漲2.5%;居住價格同比上漲2.6%,其中,住房租金價格上漲4.5%。
居民消費價格總體保持穩定
“10月份,食品價格環比有所下降,非食品價格環比略有上漲,居民消費價格總體保持穩定。”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表示,從發布的數據看,食品價格環比下降了0.4%,各類食品價格有升有降。
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3%,七大類非食品價格五漲一降一平。從分類數據看,旅遊價格環比上漲最多,漲幅為4.9%。[NT:PAGE=$]
房地產投資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均回落
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10月份,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近6.8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9.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
今年前10個月,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同比增速亦出現逐月下滑的態勢。
數據顯示,1-10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1.8%;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32.3%,低於今年各月的累計數據。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兩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分別高達49.5%和77.6%。(記者陳筱紅)
解讀
中國經濟走向如何?
曾預計工業增速可能回落
代表月度經濟增速的核心指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月份同比增長10.3%。
“原先預計10月份工業增速可能會有所回落,實際卻是加快0.1個百分點,延續了三季度出現的經濟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現在可以說經濟增速基本穩住了。
10月份出口由負轉正
從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來看,10月份投資、消費表現穩定,出口有所好轉。
10月份出口由負轉正。當月出口同比增長5.6%,而上月是下降0.3%。專家們認為,隨著歐美經濟逐漸好轉,今後出口應當能夠保持個位數增長。
熱錢又重新流入中國
在經濟增速延續穩中有升良好態勢的同時,物價保持基本穩定。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認為,目前糧食等基本農產品(行情,問診)[0.85% 資金研報]供應充足,物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增速回升和人民幣持續升值,熱錢又重新流入中國,對國內流動性形成一定沖擊,需積極應對。
牛犁強調,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產能嚴重過剩、房地產調控膠著和財政金融風險有所上升三大突出矛盾。受此制約,經濟增速回升的幅度不會大、內生動力不強,未來持續健康發展仍面臨隱患。(北京青年報)[NT:PAGE=$]
王小廣:PPI數據不理想產能過剩成惡性循環
國務院今天公布10月CPI和PPI數據。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3.2%,為8個月新高;PPI同比下降1.5%,為連續收窄4個月后的再擴大,降幅大於此前機構平均預計。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表示,CPI保持在3.1%至3.2%沒有問題。食品價格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但PPI數據相對來說並不理想。他認為,該數據近20個月來的負增長暴露了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弊端。
王小廣表示,在當前投資的刺激拉動下,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現象。“尤其是房地產和大型制造業,生產以后沒有真正的消費市場,收益不好,形成惡性循環”。王小廣進一步分析表示,目前國內過消費市場都不同程度地呈現飽和。國內的城市化由於戶籍制度的制約,使進程務工人員享受不到和市民同等的待遇,而歐美的海外市場也稍顯疲軟。
王小廣認為,最重要的仍然是進行體制改革,調整衡量發展的指標。
李迅雷:通脹仍處上升周期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10月經濟數據,2013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3.2%;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5%,環比持平。海通證券(行情,問診)[-7.02% 資金研報]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通脹仍處於上升周期,預計四季度CPI漲幅在3%以上。
李迅雷表示,食品價格仍是CPI上漲的主要因素,環比來看,食品價格略有回落,但是豬肉價格上漲幅度還是比較明顯,表明了通脹還處於上升周期當中。總體來講,CPI漲幅還處於市場預期以內,表明中國還存在通脹壓力,但是隨著經濟增速回落,通脹壓力不會具有較強的持續性。
PPI同比下降,環比持平,表明目前產能過剩的狀況還沒有改觀,投資加杠桿、投資拉動模式仍然存在。
由於還是存在翹尾因素,預計四季度CPI漲幅會在3%以上,但是也不會出現大的漲幅。
談及今日召開的三中全會,李迅雷表示,三中全會主要是對價格要素進行改革,促進市場價格更加合理,隨行就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會對通脹起到抑制作用。但是,三中全會有可能會進一步收緊貨幣,這就會對通脹有所抑制,如利率水平的提高會對消費有制約作用。
連平:預計四季度CPI漲幅3%以上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10月經濟數據,2013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3.2%;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5%,環比持平。交通銀行(行情,問診)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預計四季度CPI漲幅3%以上。
連平表示,10月份CPI較為平穩,主要是跟節日有關,由於節日食品價格回落,所以10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下降;非食品價格上漲較為明顯,尤其是服務類、旅遊類。總體而言,CPI漲幅趨勢還是比較緩慢,是在波動總上升。預計四季度CPI漲幅將在3%以上。
他進一步預計,今年下半年CPI漲幅為2.9%,全年2.7%。整體經濟企穩回升,經濟增長水平較為平穩,物價不會出現大幅波動,目前通脹方面沒有太大的壓力,明年整體物價會較今年有所上升,預計2014年CPI漲幅處於3%-4%區間以內。
ppi同比下降,環比持平,也顯示出經濟企穩回升,不過總需求沒有像過去那樣出現強有力的擴張;同時,也跟產品過剩有關。目前經濟回升不是很強,工業價格仍處平穩。連平預計,未來PPI會在波動中逐步上升,趨勢是明朗的,明年年初有可能轉負為正。
貨幣政策方面,連平表示年內基本態勢很清楚,即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目前中央對經濟沒有強有力的刺激政策,物價也不可能出現大幅上升,貨幣政策沒有放松和收緊的必要,主要還是微調。明年貨幣政策可能有變動,取決於境外資本的流入情況。[NT:PAGE=$]
盛宏清:市場資金鏈會繼續偏緊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10月經濟數據,2013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3.2%;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5%,環比持平。光大銀行(行情,問診)首席宏觀分析師盛宏清表示,通脹情況較為平穩,央行仍會保持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著重將資金鏈調整至偏緊位置。
盛宏清表示,10月份CPI環比漲幅較9月有所回落,處於較低位置,顯示通脹是在一個平穩的運行態勢中。他預計四季度CPI漲幅會在3%以上,這與大多數專家觀點一致。主要原因是基數偏高,尤其是兩個月前的新增因素偏高。
不過,他同時指出新增因素都是可控的,盡管存在上升壓力,但是不必過分擔心。
貨幣政策方面,央行還是會保持穩健略為偏緊的基調,對貸款結構進行繼續調整,應對通脹壓力。他預計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未來將持續兩個季度的時間,央行會著重於將資金鏈調制偏緊的位置。
對於今日召開的三中全會,盛宏清認為,三中全會將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由於結構調整力度加大,預計經濟增速不會出現很高的水平,對通脹有鉗制作用。
A股空頭不依不饒:下周將加速下行周一可能跌幅更大
連續三天,A股除了下跌還是下跌。昨日上證指數繼續下跌1.09%報收2106.13點。2100點整數關口的考驗近在眼前,近期斬獲頗豐的期指空頭依然加倉,並無見好就收的打算。
美股大跌亞太跟進
周四晚,歐洲央行出人意料的宣布降息。
很可惜,降息這一被認為股市傳統利好的訊息,引發的卻是一連串的下跌。道瓊斯歐洲STOXX50指數當日下跌0.44%,而美股S&P500指數跌幅更大,達到1.32%。
對於歐洲而言,降息無疑意味著經濟復甦力度不足。至於美股,量化寬鬆政策是支援美股上漲的核心利好,然而當晚美國商務部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增長2.8%,好於市場預期。利好經濟數據再次引發投資者對美聯儲可能最早於今年底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規模的擔憂,因此增加了股市的下行壓力。
受美股拖累,昨日亞太股市普跌。日經225指數下跌1%,恒生指數下跌0.6%,韓國復合指數下跌0.96%。
藍籌股創調整新低
昨日,A股藍籌股相較前期領跌的創業板更是疲軟,滬深300指數大跌1.39%,而創業板僅下跌1.06%。
更重要的是,如果以10月29日A股盤中大逆轉形成的下影線作為判斷標準,無論是代表權重股表現的中證100指數還是代表二線藍籌股的中證200指數,收盤點位均已經跌破了當日的下影線,創出了9月12日高點之后的調整新低。這對於后市,顯然不是好信號。
至於創業板,昨日下跌1.06%,雖然距離前期下影線也不過一步之遙,但至少暫時守住了。以過去一周的周跌幅來看,創業板下跌0.89%,跌幅也遜於同期滬深300指數3.23%的跌幅。[NT:PAGE=$]
多空分歧繼續加劇
短短三個交易日,滬深300指數下跌3.18%,然而對於期指空頭而言,顯然並無獲利了結的欲望。
根據中金所披露的持倉數,昨日五大空頭4增1減,合計加倉1570張空單,顯然面對滬深300指數創出調整新低,空頭有著乘勝追擊的意愿。不過,在連跌之后,多頭的做多意愿也被激起,五大多頭4增1減,合計加倉2341張多單。以加倉數額而言,多頭顯然壓倒空頭。不過考慮到雙方均是大幅加倉,誰能主導后市格局仍是未知數——畢竟股市總愛順著趨勢向阻力最小的區域前進。
對於下周A股走勢,上海新泰厚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桑東亮認為,由於A股在日線和周線上形成了下行共振,下周將加速下行。不過在上證指數2080點和2050點存在反抽的可能。而國金證券(行情,問診)財富中心負責人潘立彬同樣認為本周的三連陰正式確認10月29日以來的反彈結束,下周一可能跌幅更大。(新聞晨報)
權重拖累A股2100點告急 機構稱操作難度加大
權重板塊集體殺跌
昨日市場延續了周四的跌勢,滬深股指雙雙低開,其后振蕩走低后再度跳水,上證指數向下考驗2100點。雖然午后有資金版面上海自貿、互聯網概念,並帶動股指一度回升,但權重板塊的下跌仍然是大盤下挫的重要力量。在上證指數失守半年線之后,市場做空動能逐步放大,盤中未能形成像樣反彈,指數也維持在2100點上方振蕩。截至昨日收盤,滬深指數跌幅雙雙超過了1%,其中上證指數下跌1.09%報於2106.13點,深證成指下跌1.03%收於8155.40點。
行業板塊方面幾乎全軍覆沒,前期活躍的題材股全線回落,而權重股則集體拖了后腿。盡管午后銀行股一度出現護盤跡象,但不敵券商、煤炭、有色等權重板塊集體殺跌。至昨日收盤,“兩桶油”、四大行等A股大權重悉數下挫,滬深300樣本股中僅一成逆勢翻紅。
機構多持謹慎觀望態度
對於目前的市場,分析人士多持謹慎觀望的態度。招商證券(行情,問診)投顧陳杞昨日接受資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周恰逢經濟數據發布,操作難度加大,市場資金觀望情緒濃厚,因此形成了目前這種弱勢格局。對於主題投資題材來說,市場進入兌現改革預期階段,之前被過分呈現的題材可能因為不及預期而轉為利空,即便沒有利空也有利好出盡導致炒作熄火的可能。
因此,就連防守型品種的大消費股如奶業、醫藥都加入了殺跌行列。而權重板塊因年末市場資金面趨緊難有作為。“后面市場表現還要等待大勢明朗,看政策面情況而定。如果有超預期的政策出臺,可能市場會有所振作。如果市場沒有什么刺激性訊息,那么股指預計還會有繼續下探空間。”
申銀萬國表示,就市場表現看,由於周末即將迎來10月經濟數據的發布,市場觀望等待的情緒較濃厚,操作意愿不強,前期帶動市場人氣的創業板指也尚未有扭轉的跡象。申萬預計后市股指仍將弱勢盤整,而局部熱點較難把握,因此建議先觀望為主。“就中長期來看,我們對於經濟轉型升級的前景並不悲觀,從版面明年的角度出發,還是看好具有創新力的新興行業和受益政策紅利的低估值傳統板塊。”此外,大摩投資也建議投資者短期還是要以謹慎為主,防范政策預期落空對市場造成的風險。[NT:PAGE=$]
10月業績跳水券商股重挫領跌兩市
在昨日權重股的集體殺跌中,素有“A股風向標”之稱的券商板塊頗有“帶頭大哥”風范,一路重挫勢不可擋,給本就脆弱的市場再添負面壓力。昨日早盤券商股就集體走弱,海通證券盤中股價甚至一度逼近跌停,就連銀行股盤中發力也被券商板塊的殺跌之勢給阻擋。截至昨日收盤,券商板塊整體跌幅超過3%,海通證券以7.02%的跌幅領銜,西南證券(行情,問診)緊隨其后大跌6.81%,國海證券(行情,問診)、東吳證券(行情,問診)、中信證券(行情,問診)、長江證券(行情,問診)等9只券商股的跌幅都超過了3%。
申萬投資顧問王超昨日接受資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昨日券商股的殺跌除了整個市場氛圍冷清之外,主要是受到了訊息面和業績面的“雙殺”。有訊息稱,華泰證券(行情,問診)依靠低傭金規則,拉開了新一場券商傭金大戰的序幕,可以預見整個市場的傭金水平將會被拉低。與此同時,剛剛在三季度實現大幅創收的上市券商,四季度卻遭遇了開局不利的局面。
最新出爐的10月份財務數據顯示,19家上市券商10月經營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當月共實現營業收入39.33億元,環比減少49.09%;實現凈利潤合計12.41億,環比下滑61.6%。龍頭券商的業績表現更是讓人詫異,9月業績“一哥”中信證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環比分別減少77.85%和88.13%;而券業“龍頭”之爭的另一名主角海通證券也表現不佳,其10月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環比也分別減少51.07%和64.53%。在已經披露10月業績的上市券商當中,僅有山西證券(行情,問診)、國海證券和國金證券三家上市券商凈利潤環比出現正增長,增幅分別為57.6%、3.82%和1.78%。長城證券在分析券商行業10月業績滑鐵盧時表示,其主要原因是投資收益的下降,以及利息收入在季度末計提造成的季節性因素。
即使如此,也仍有機構看好券商行業的后市表現。長城證券表示,后市一旦出現政策行情有利於交投活躍,IPO有望重啟,以及年底市場風格有望切換至藍籌股,都將有利於券商股。(資訊時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