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宗商品以人民幣計價還有多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0-30 10:14
羅寧
近年來,中國大宗商品消費量在全球總消費量中的占比已接近兩成,作為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主要交易商的地位不斷得以強化和提升,但在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方面,中國卻一直未能真正贏得主動。“中國買什么,國際市場就漲什么;中國賣什么,國際市場就跌什么”的尷尬局面,自本世紀初以來一直延續至今。世人不禁要問,國際大宗商品以人民幣計價到底還有多遠?
事實上,隨著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進口需求對穩定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宗商品以人民幣計價已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
首先,中國目前已成為最大的煤炭、鐵礦石、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國。2012年,中國煤炭進口量在全球煤炭貿易總量中占比約為23.1%,鐵礦石、大豆進口在全球貿易總量中占比均高達60%左右。據歐佩克預測,2014年中國還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作為當今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龐大的經濟總量以及巨大的進口需求使中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有條件成為世界性商品價格形成中心。
其次,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20余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定數量和規模,部分期貨品種的價格已開始成為國際性的價格。以當前有色金屬產品為例,上海期貨交易所銅和鋁的價格都有一定的獨立行情,對LME產生相當的牽引力,我國橡膠品種所形成的價格不僅被國內廠商作為定價標準,也成為東南亞橡膠生產企業定價的基礎。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為國內大宗商品金融化和國際化提供了契機,原油期貨等與國際接軌的大宗商品交易產品將在不遠的未來推出。
此外,要成為國際大宗商品的計價貨幣,在全球市場具備較高的流動性與可接受程度,是重要的基礎條件。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明顯提速,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直接投資等相繼試點,中國人民銀行與22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簽訂了人民幣互換協議,QDII、QFII以及RQFII等放松資本管制的變通方式得到更好的利用,人民幣在全球的流動性明顯提速,在國際市場上可接受程度不斷增強。與此同時,本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為刺激經濟超發美元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造成了較大沖擊。隨著美元作為國際主要計價貨幣的地位有所動搖,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已開始對人民幣定價進行嘗試。去年5月有媒體報導,伊朗等部分中東國家已開始采用人民幣計價的方式結算原油貿易。
雖然人民幣作為國際大宗商品計價貨幣的基礎條件日漸成熟,但要在當前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為全球市場所普遍接受、贏得定價權,尚面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我國大宗商品國際戰略不成熟,尚未成為全球市場的主導力量。雖然我國已逐漸成為大宗商品消費大國、貿易大國,多個品種進口數量高居全球榜首,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定價的過程中擁有主導權。更令人遺憾的是,在全球貿易中大多數中國企業往往只能成為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因此,要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奪得定價權,一方面要加強大宗商品國際戰略意識,將中國的購買能力轉化成為足夠的影響力,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建設,培育國內企業做市商地位,提升國際影響力,推動大宗商品企業從“價格接受者”向“價格決定者”轉變。
二是美歐發達國家長期壟斷大宗商品定價權,新的市場平臺將面臨現有交易定價中心的激烈競爭。目前,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主要集中在歐美發達經濟體手中,特別是現在的超級大國美國和曾經的超級大國英國,形成了以CBOT(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農產品、NYMEX(紐交所)能源和LME(倫敦金屬交易所)有色金屬為主的幾大商品定價中心。要在現有交易定價中心格局下突出重圍,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奪得定價權,需要另辟蹊徑。一方面可考慮針對中國內地大宗商品需求,推出一系列大宗商品期權期貨,另一方面嘗試推行中國指數,既包括煤炭、鐵礦石等分類指數,也要建立體現整體交易狀況的綜合指數,吸引全球投資者參與中國的大宗商品市場。
三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尚待進一步加速,計價貨幣的市場認同有待考驗。隨著近些年人民幣國際化快速推進,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在外匯儲備中持有人民幣資產,馬來西亞、泰國、尼日利亞等新興市場正式宣布將人民幣納為主要儲備貨幣,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市場也相繼宣布購買中國國債的計劃。但總體上看,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仍有多個阻礙尚未破除。比如資本項目仍受到較大限制,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有待拓寬,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品種明顯不足,國際社會在貿易和投資活動中接受新貨幣作為定價單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主要國際大宗商品計價貨幣,是美元霸權地位的一項重要體現。中國要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奪得定價權,實質上也是推動現有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一次重要嘗試,其成功的前提條件是人民幣在全球具備與美元一爭高低的實力。這對人民幣國際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實現更開放的資本賬戶、更靈活的匯率制度以及利率市場化之外,還需加強國內金融市場改革,以長期穩定、可持續的宏觀經濟以及公開透明、公正高效的政策框架推動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為增強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的可接受程度提供強力支撐。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
第一財經日報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